天天看點

中軸線申遺與“雙奧之城”一起向未來

作者:燕鳴
中軸線申遺與“雙奧之城”一起向未來

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的格式審查,标志着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進入沖刺階段。作為一組長達7.8公裡的巨大建築群和城市空間組合體,北京中軸線保護發展也将進入新階段。

北京中軸線是一條曆史遺産線。肇始于元,成型于明,完善于清,發展于近現代,北京中軸線距今已經750餘年,是北京的靈魂與脊梁。中軸線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在7.8公裡中軸線兩側有序分布着天壇、先農壇、正陽門、太廟、萬春亭等14處重要遺産,這些都是北京曆史的真實遺存,見證了北京城市變遷的腳步。行走在中軸線上,仿佛穿越進曆史的回廊,與整座城市一起感受着曆史更疊的風雲激蕩。這些遺産與中軸線兩側約51.4平方公裡的緩沖區,共同構成北京中軸線申遺的要素。

北京中軸線是一條文化傳承線。曆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曆史文化遺産。北京中軸線展現出中國古代城市空間布局,通過方位、尺度、形态、色彩,勾勒出清晰的城市秩序,特别是“左祖右社”的格局,充分展現了中國的禮儀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和為貴”,在中軸線上也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完美展現,城門、道路、宮殿、市集,形式多樣、種類繁多的建築群,在錯落有緻中富有規律性的延展,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和而不同、均衡包容之美。750餘年的中軸線變遷曆史,也是北京城市文化傳承的載體和印證。尋味北京,中軸線自然不容錯過。

北京中軸線是一條發展創新線。我們把中軸線看作北京曆史文化名城的靈魂和脊梁,是因為在北京城市發展,特别是新時代首都規劃中,中軸線那種大氣穩重、有張有弛的姿态,始終引領着北京行穩緻遠奔向未來。在新版城市總規中,特别強調老城保護,“一核兩翼”布局清晰,創新發展動力滿滿。在曆史長河中,750多歲的中軸線依然風華正茂,就像北京這座城市一樣,孕育着厚積薄發的朝氣。一路走來,中軸線伴随着“雙奧之城”一起向未來,北至奧林匹克公園、南到大興機場新國門,從中可以深刻感受中軸線在生長,北京城在蝶變。

中軸線申遺,從2009年首次提出至今,已經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十幾個年頭。申遺過程也是中軸線保護發展過程,是落實城市規劃、加強老城保護、傳承曆史文化、展現首都風貌、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作為從曆史深處走來的北京符号,中軸線申遺,正在為北京、為中國打開一幅奔向未來的新畫卷。

文/宋樹東

圖文來源于網絡,歡迎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