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2021年,電影《入殓師》上映,掀起了觀影狂潮。影片的主人公為了生存,不得不接過入殓師的工作,他曾經恐懼、忌諱,對此閉口不提。

然而随着對入殓師了解的加深,他卻深深愛上了這份工作。如中國女孩陳韻秋,她是入殓師,也是值得尊敬的勇者。

陰差陽錯,與偏見為敵

1996年,陳韻秋出生于四川省。人們常說,川渝水土養人,毫無疑問,陳韻秋就是最好的“作品”。

一張小巧可愛的娃娃臉,一副圓圓的眼鏡。95後呆萌小姑娘陳韻秋,是網友們喜歡的“小蘿莉”。然而她的職業,卻讓衆人意外。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陳韻秋是一名遺體整容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入殓師”。入殓師在死者離開後,為他們穿好衣服,畫好合适的妝容,幫助他們體體面面地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這也就意味着,入殓師們需要直接與屍體接觸。

提及屍體與死亡,衆人總是習慣性地回避。看起來柔柔弱弱的小女孩兒陳韻秋,為什麼會選擇如此“驚悚”的職業?

成為一名入殓師,是陳韻秋一直以來的夢想。少年時期,陳韻秋曾經意外看到了一個電視節目,節目的主人公,正是入殓師。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充滿好奇心的陳韻秋了解了入殓師工作的全過程,崇敬感油然而生。在她看來,生命的最後一程,應該是體面且充滿尊嚴的。

也正因如此,他們需要專業的人士為他們處理遺體,而遺體整容師,就是這樣的專業人士。

那一刻,陳韻秋的内心似乎有了牽挂,正如她所說:“他們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很重要,我從那時候起就立志要成為一名遺體整容師。”

然而在傳統的家庭,在固有的生死觀念中,陳韻秋的選擇,并不為人所了解。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高中畢業後,陳韻秋固執地将自己的志願填為喪葬行業,幾乎意料之中,她被衆人反對。反對最強烈的,當屬陳韻秋的父母。

在他們看來,女孩子應該有穩定的生活,而喪葬行業十分晦氣,陰氣重,并不符合他們的期望。為了改變陳韻秋的想法,父母多次找她談話,均敗興而歸。

萬般無奈之下,陳韻秋的父母隻能将此事告知其他的親朋好友,邀請他們做“說客”,企圖讓陳韻秋改變志向。此時的陳韻秋心意已決,面對衆人的輪番轟炸,煩悶且無奈。

為了讨清淨,陳韻秋離家出走,來到了一名遠房姐姐的家。父母深知陳韻秋心意已決,也隻能預設。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最終,在陳韻秋的不懈努力之下,她考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在學校學習現代殡葬技術與管理專業。

在學校,陳韻秋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劉三三。劉三三出生于1995年,是一名男孩兒,與陳韻秋是同齡人。

同陳韻秋一樣,劉三三也是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職業入殓師的相關資訊。喜歡新奇與刺激的他産生了極大的興趣,便不顧家人的勸阻,進入了喪葬行業。

陳韻秋和劉三三真正踏入這個行業才發現,職業入殓師,遠非他們想象的那般簡單。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尊重與尊嚴

入殓師的工作十分辛苦,幾乎從早到晚。陳韻秋通常在五點鐘起床,六點鐘到達工作地點。她按照要求穿戴好手套與防護服,開始一天的工作。

為死者整理儀容,殡儀館有着一套十分嚴格的流程。

首先,秉持死者為大的觀念,在進行一系列操作之前,入殓師需要恭恭敬敬地“請”遺體,向他們深深鞠躬。随後,陳韻秋等人用水将死者的面部擦拭幹淨。

人在離世後通常會全身僵硬,給從業人員化妝、穿衣過程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時陳韻秋等入殓師便需要通過專業的手法為死者按摩,幫助他們放松全身。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按照家屬的要求,入殓師再為已逝之人穿上衣服。

随後,陳韻秋開始為逝者化妝。一般來說,男性與女性的處理方式不同。入殓師需要為男性修理頭發,剃掉胡須,保持清清爽爽即可。因為女性需要化妝,過程也更加繁瑣。

陳韻秋拿出刷子,蘸取少量特制的化妝品,為死者塗上粉底、打上腮紅,塗上口紅。原本面色蒼白的人,瞬間變得生機盎然起來。

化上精緻妝容的她們似乎從未離開,隻是沉沉睡去,做了一個美好的夢。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一切準備就緒後,遺體即将下葬,陳韻秋等入殓師迎來了告别的時刻。他們通常會對遺體進行道謝、道愛、道歉與道别。

感謝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同情他們遭受的苦難,表達自己的愛意,也獻上對他們的祝福。也正因如此,每次為死者上妝時,陳韻秋總是帶着滿滿的愛意。

鞠躬、穿衣、化妝……或許在外行人看來,入殓師這個職業除了有些恐怖之外,十分輕松,事實卻并非如此。

自從工作以來,陳韻秋再也沒有機會賴床。入殓師需要踏着晨光出門,早早地來到殡儀館與家屬進行溝通。選擇什麼樣的喪葬品,希望有什麼樣的妝容,需要雙方共同商讨。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與此同時,陳韻秋還需要同其他同僚一起前往倉庫,将花圈等陪葬品搬出來。喪葬品通常重量不輕,對于陳韻秋這樣柔柔弱弱的女生而言,來來回回搬運便是極大的挑戰。

一般而言,入殓師規定的下班時間是下午4點,然而陳韻秋極少有按時下班的機會。生命無常,死者怅然長逝,陳韻秋便需要馬上到位,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即便沒有突發狀況,陳韻秋和劉三三還需要前往倉庫,做最後的清點,為第二天的工作做準備。

與此同時,入殓師的工作環境并不理想。遺體修複需要在室内進行,入殓師需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然而防護服透氣性較差,陳韻秋隻要稍微活動,便已經汗流浃背。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陳韻秋習慣在上班時準備兩套防護服。其中一套如果濕透,便立刻換上下一套,不會影響工作。

整整一天的工作,對于陳韻秋而言,是體力與精力的雙重考驗。每一具遺體的處理,都需要兩名入殓師完成。

他們一個負責頭部,一個負責下半身,整個過程不允許有一絲的懈怠。陳韻秋與同僚為身材魁梧的大漢翻身,也十分艱難。

陳韻秋曾經做過統計,成為入殓師以來,她大約處理過1000具屍體,每年她負責整理儀容的屍體,大約為400具。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對于入殓師來說,修複技術也是一道極高的門檻兒。一些意外身亡的人,入殓師需要根據家屬的要求,将身體的各個部分回歸原位。

劉三三曾經幫助一名身首分離且顱骨破損的老人進行遺體的修複,他一點點将碎裂的骨頭拼接起來,皮膚重新縫合在一起。完成這項工作,劉三三整整花費了10多個小時。

進行遺體修複需要細心和耐心,漫長的修複期,入殓師需要時刻守在手術床旁邊。也正因如此,陳韻秋和劉三三都有頸椎病、腰椎病的困擾。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劉三三對人們說:“是以幹我們這行,身材不能太高大了,像我這樣矮一點反而是優勢,彎腰的酸痛程度相對輕一些。”

與此同時,入殓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諸多禁忌。入殓師從不觸碰死者的屍體,一則出于自身健康的考慮,二則出于死者的角度考慮。

死者離世後,身體表面會附着大量的細菌,避免直接接觸,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發生。與此同時,不觸碰屍體,可以避免屍體損壞,同時也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成為入殓師後,他們也需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一些死者在家中離世,便需要入殓師上門服務。

劉三三曾經“接待”過一名失禁的老人,他來到指定地點後,老人還有一些排洩物沒有處理。家屬左右為難,劉三三便主動上前,幫老人收拾幹淨,随後為他穿衣服、化妝等。

人們常說,入殓師是又髒又累的工作。他們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需要直接面對屍體,其中不乏有鮮血、排洩物等意想不到的東西。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然而入殓師們都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從不怕苦,也從未喊累。看着入殓師們專業的手法以及任勞任怨的态度,家屬們的心中也十分感慨。

最初成為入殓師,面對面色蒼白,甚至殘破不堪的軀體,陳韻秋與劉三三也會害怕。然而随着經手的遺體越來越多,他們逐漸适應自己的工作節奏。

在與遺體“相處”的過程中,陳韻秋和劉三三也有了極大的改變。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在劉三三看來,病床上躺着的,從來都不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而是自己的親人。在為屍體穿衣服之前,他總會溫柔地提醒,老奶奶,我們要給你翻身喽,一會咱們就有新衣服穿了。

當然,入殓師的問候與安慰,永遠得不到回應。縱使如此,劉三三等人卻依舊堅持着。在他們看來,這是對死者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崇敬。

“對話生命,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最後一程”,對入殓師來說,是他們為數不多能為死者做的事情。

旁人看來,入殓師晦氣,不吉利,然而在陳韻秋的眼中,這卻是一份有價值的工作。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陳韻秋職業生涯中接手過很多遺體,他們有着不同的身份、年齡,而陳韻秋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名人民警察。

2019年,3名警察在執勤過程中發生了車禍,遺體産生了扭曲、變形的問題。最初下葬時,殡儀館隻是稍稍為他們整理,許多細節沒有解決。

然而在警察的家屬看來,他們的親人是因公殉職,是為人民服務的英雄,應該漂亮、體面地離開。是以,家屬們找到了陳韻秋,希望看到完好無損的遺體。

看到警察的屍身,陳韻秋不禁肅然起敬。她在心中下定決心,一定要保持住他們最美好的樣子,不辜負他們的犧牲,也符合家屬們的期待。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最終,陳韻秋為警察們做了器官塑形。交警的耳朵在車禍中消失,陳韻秋仿照原貌重新捏了一個,将殘缺的身體補充完整。随後,她專門為警察化了妝。

見到完整、安詳的遺體那一刻,家屬們不禁淚流滿面,老人反複呢喃着:“這才是我兒子,他隻是睡着了。”陪同老人的警察們見到戰友,連連對陳韻秋表示感謝。

他們整齊地站成一排,莊嚴地向犧牲的戰友行禮,那時,陳韻秋突然覺得無比震撼,而她也是親身經曆這一過程的參與者。

“感覺自己做的一切都值了”,陳韻秋如是說。依靠自己的能力留住一些記憶,給人們安定與希望,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每完成一次遺體修複,看着家屬們欣慰的面容,聽着他們感謝的話語,陳韻秋都充滿了動力。

靈魂獨行者

于死者及死者家屬而言,入殓師是神聖的,然而在其他人的眼中,入殓師卻是他們閉口不談的“禁忌”。

作為一名入殓師,陳韻秋和劉三三在行事時都謹記各種規定。他們從不參加朋友的婚禮,也不同人握手,被問工作就說是民政部門。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事實上,随着衆人思想的轉變,人們對于入殓師這一職業的評價變得更加寬松。在一些年輕朋友的眼中,陳韻秋的工作不偷不搶,不必為人忌憚。

是以在邀請衆人參加婚禮時,年輕朋友也從不避開陳韻秋。然而在老一輩人的眼中,入殓師的這一職業,終究難以接受。

久而久之,陳韻秋和劉三三便有了自知之明。即便收到婚禮請帖,他們也以工作繁忙為由拒絕。

正如陳韻秋所說:“我不希望一場婚禮因為我們的參加結果搞得不愉快。如果要慶祝,大家可以一起吃個飯也是一樣。”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成為入殓師後,陳韻秋和劉三三與從前的朋友漸行漸遠,奈何橋與孟婆湯,注定需要他們孤身一人闖一闖。

陳韻秋不願同人握手,歸根究底,也源自于人們對屍體的偏見。在其他人看來,屍體始終帶着陰邪,而陳韻秋的手直接觸碰屍體,總給人一種不幹淨的錯覺。

事實上,在工作時,陳韻秋等人都會帶上手套,身穿防護服,十分注重清潔。

他們從不用手直接觸摸工作室内部的東西,隻要一離開工作崗位,便立刻反反複複、消毒洗手。

入殓師本人從不在意“不幹淨”,然而他們深知不知情者會十分介意。與其給别人找不痛快,不如自己切斷這一可能性。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是以,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從不主動與他人握手,在分别時,也從不與人說再見。

入殓師不可以微笑,不可以主動遞上自己的名片,也不能對來者說“你好”,同時也不能主動透露自己的職業。這是對入殓師本人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這份工作并不輕松,陳韻秋卻表現得鬥志昂揚。

陳韻秋說:“遺體在我眼中都是一個個生命,家屬的一句感謝會讓我充滿力量,我會一直做下去,我為自己是一名遺體整容師而感到自豪。”
95後入殓師陳韻秋: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用手直接觸碰屍體

随着人們思想的轉變,喪葬行業不再是人們諱莫如深的話題,對于入殓師這一特殊的職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尊重。

他們直面生死,敢為人先。在部分人看來,入殓師憑借着自己的努力,才是最應該享受贊美的人。社會環境愈加寬容,入殓師這一職業,未來前景依舊廣闊。

默默堅守的入殓師們,都是生活的勇者。

參考資料

[1]《世界博覽》2021年7月21日,《生死的擺渡人 喪親關懷:有一個特殊職業叫“入殓師” 》

[2]光明網,2021年4月5日,《95後入殓師:每年處理400具遺體,從不參加婚禮》

[3]澎湃新聞,2021年4月28日,《95後女入殓師一年處理400具遺體:隻要忠于自己,我便無怨無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