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寫了幾篇濟南老商埠的文章,有的好友看了我的文章後就問我,經四緯三、經二緯六是什麼意思啊?我看了這些真有些糊塗啊!
對濟南經緯路搞不明白的人不在少數,我曾經也是其中一員。我結婚以前生活在濟南的東城,結婚後才來到老商埠,剛開始在這裡住,人家說經幾路緯幾路或幾大馬路緯幾路時,我聽了也簡直是一頭霧水。在這裡住時間長了,逐漸搞清楚這裡經緯路命名的門道了,現在别人問我這一片的哪個地方,我會張口說出經幾緯幾路來。
其實,濟南老商埠的路命名很有意思也很有學問,是以經緯來命名,但如果你是按地理課上學的經緯來辨認方向,你就又暈了。在這裡,正好與地理中的經緯方向相反,濟南老商埠的路是将東西向的路稱“經路”,南北向的稱“緯路”。為什麼這樣命名呢?查濟南史志我們了解到,1904 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勘定西關外一區域作為濟南商埠。當時的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約五裡,南北則不到三裡。而在當時,濟南紡織業較為興盛,根據古時織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就命名商埠區内的東西方向道路為“經”,從北以鐵路為限的“經一路”向南依次排列,經一路一直到經十一路;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緯”,從東起十王殿的“緯一路”依次向西排列,緯一路到緯十二路,與經路垂直相交。而經緯之間的短緯路一般命名為小緯路,例如,我家住在小緯六路。這樣命名的好處是如果你走到哪個路口,要說明位置,很友善,比如“經一緯七“,那就是經一路和緯七路的交叉路口。經路和緯路,就像是具象的經線和緯線,把老商埠無數個路口串起來了。
說起老商埠的路以經緯命名,還流傳着這樣一個笑話:話說民國時期,濟南修好了第一條東西方向的主幹道路,就要舉行通車典禮,但尚未命名,官員來請示山東省主席韓複榘。韓主席行伍出身,沒多少文化,但又好附庸風雅,既然下屬來請示,就得起一個好一點的名字。恰好台上有一地球儀,韓主席對地理知識掌握了一些,知道有經緯度,就說:“就叫經緯路吧!”
官員犯愁了,謹慎地問道:“請主席明示,是經路,還是緯路?”
韓主席知道有東經西經、南緯北緯,不耐煩了,就說:“你怎麼一點地理知識都沒有,東西走向的為經路,南北走向的為緯路,去吧!”
官員再也不敢說話了,濟南市的經緯路便這樣定了下來。錯到現在,濟南人也習慣了,将錯就錯,還可以說說韓主席的笑話,就不改了。
上世紀30年代,老商埠是十分繁華的商業區,沿線遍布老商号、銀行、電影院和戲園等。經四緯二的大觀園、經一緯三的北洋大戲院、經二緯四的瑞蚨祥、經三緯五的中山公園、經六緯七的省立醫院等栉比鱗次。
走過百年時光的經緯路,堪稱濟南開埠文化的天然博物館,見證了濟南近代史。 商埠區裡的建築大都中西合璧。坐落在緯六路的豐大銀行舊址,建于1919年,濟南人叫它“老洋行”。是老商埠區具有南歐巴洛克風格的“孤本”。
經四路教堂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座基督教堂,經曆百餘年的風雨依然矗立如新。
經四小緯六路的蔡公時紀念館記載着濟南人心中一段永遠不能忘記的痛——五三慘案。
經三路緯四路的門面裝修别具一格的皇宮照相館在當時是濟南最有影響的照相館。
老字号便宜坊的鍋貼近百年來一直是老濟南人永遠揮之不去的濟南老味道。
1904年建成的具有巴洛克風格的濟南開埠時第一個電影院——小廣寒電影院,如今以電影主題的會館餐廳接待四方來客。
對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經緯路有着别處難以尋覓的安靜閑适。就像劉歡演唱的《從前慢》一樣: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着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馬路兩邊高大粗壯的法國梧桐将外面喧鬧的世界隔離開。夏天,車輛和行人在綠色隧道般的道路上穿過,不急不慢,卻從來也沒有堵車之虞。越狹窄,越暢通,仿佛成了濟南經緯路一道特别的風景。下小雨,人們出門甚至不需要帶傘。因為頭頂茂盛的法國梧桐便是最好的蔥綠色大傘。我上下班每天走在經三路茂密的梧桐樹下,走過四季,我用手機記錄下風景不同的春夏秋冬。
這片走過一個多世紀的老城區,淡定自若見證着濟南的風雲變幻,繼續安靜陪伴着濟南人的生活。
壹點号揀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