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又到“相親季”,這一傳統行業忙得團團轉,村民:都是為了錢

導讀:農村又到“相親季”,這一傳統行業忙得團團轉,村民:都是為了錢

平時的農村讓人最大的感受莫過于是冷冷清清,随着這些年外出人員的增多,進城買房風潮興起。過去熱鬧的農村變得愈發的蕭瑟,除了逢年過節的時候,街道上還能夠看到人來人往,平時的農村,根本看不到行人路過。

農村又到“相親季”,這一傳統行業忙得團團轉,村民:都是為了錢

也隻有到了過年的時候,農村才恢複了以往的生機,平時冷清的場面開始逐漸變得熱鬧起來。雖然很多人已經“逃離”了農村,但是每到過年過節,依然還會回到自己的農村老家,畢竟這裡才是自己真正的根。年前年後的農村随着外來人員的返程,一年一度地“相親節”也将拉開帷幕。

在農村結婚,相親是一個不能缺少的環節,即便是到了科技、資訊非常發達的今天,安排相親依然是成親的主要途徑,相親的季節又以年前年後最多,而年後跟年前相比較,又明顯的增多了許多。從大年初六開始一直到正月十六,這一段時間是相親最為繁忙的,其中一個傳統行業更是忙得吃不上飯,這個行業就是傳統的:媒婆。

農村又到“相親季”,這一傳統行業忙得團團轉,村民:都是為了錢

農村有句老話叫:不做媒、不做保、不做中人三代好。這句大實話是對于這三種事情的真實描述,這三種也被大家稱之為典型的出力不讨好,做媒婆原本是牽着紅線拉上一段姻緣的好事,但如果婚後兩口子感情不和出現磕磕碰碰的,第一件事就會想到撮合此事的媒婆,媒婆的一番好心好意在怒火燃燒下根本不值一提。有的甚至還會跑去媒婆家裡口吐芬芳。可見這個行當在過去是多麼的出力不讨好。

過去的農村媒婆,大都是一些具有廣泛的人緣和社交領域。按照現在的話講屬于典型的社交牛B症。不管生熟的人,總能有共同的語言,而且還能夠在特别短的時間内跟人混得特别的熟絡。不僅善于交往而且還特别熱心腸,愛給年輕人做媒,在過去給人家做媒幾乎是不會收錢的。如果雙方都願意的話,媒婆除了有很高的成就感之外,男方也會給媒婆送上一些禮物作為回報。

農村又到“相親季”,這一傳統行業忙得團團轉,村民:都是為了錢

這幾年媒婆這一行業跟過去變得大不一樣,最大的不同就是很多媒婆已經把這個行業當做了賺錢的職業。而且很多媒婆的手裡有着很多當地的資源,也就等于說離開了這個或者幾個媒婆,你在當地是無法相親的。如果要是想相親那就要掏“媒禮錢”。這些媒禮錢可謂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套餐都有,其中包括按照次數收費的,相中收費的,成親收費的等等名目繁多。别看說媒收費,但沒到年前年後的時候,這些媒婆都會忙的團團轉,有的時候根本顧不上吃飯。

按照次數收費的最為常見,也就是安排一次相親付多少錢即可,錢數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而定,有的五十塊,也有的三百多并沒有嚴格的規定,這樣的收費看似正常,但也有人說其中有很多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那就是這些媒婆會特意安排一些“托”來相親,目的自然是賺錢,根本就不會有相中這一說。雖然這樣的事情不多,但也确實存在的。

農村又到“相親季”,這一傳統行業忙得團團轉,村民:都是為了錢

還有一種收費方式也是比較多見的,那就是抽成,抽成是從彩禮裡面算的,也就等于是彩禮越多,媒婆的抽成自然也就越多,抽成的比例也高低不定,有的是抽一成,也有狠人會抽二三成之多。為了自己得到的錢多,有的媒婆确實在彩禮錢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有人直言農村的彩禮上漲,跟這些新時代的媒婆不無關系。是以有人說現在的媒婆跟過去的媒婆已然不同,現在的媒婆更多的情況下都是為了錢,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補充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