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養肝,午養心,晚養......把握3個“養生黃金期”,護好五髒更長壽
我們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養生其實也講究時間段。
中醫認為,養生應當“天人合一”,跟着時間表,遵循子午流注的自然規律。一天中,如果能遵循“早養胃,午養心,晚養腎”的原則,可以讓養生效果翻倍。
早養胃,早餐要吃好
早上(7~9點)屬于辰時,此時正值胃經當令,胃經的氣血流注最為旺盛。
這段時間,如果可以吃好早餐,讓胃能夠攝取食物,可以更有動力地開啟一天的工作。
一頓營養的早餐,應包含谷類、肉(蛋)類、奶(豆)類和蔬菜水果。有其中兩項者,方為一頓合格的早餐。
是以,合理的早餐可以是:
饅頭(粥)+雞蛋(牛奶)+水果(蔬菜);
青菜肉絲湯面(粉);
面包+火腿(牛奶)+水果等。
另外,不要以為雞蛋+牛奶或喝粥+饅頭是很營養的吃法,這看起來有兩種食物,其實是同一類食物,提供的營養成分非常單一。
午養心,睡個子午覺
午時(11~13點)正值心經當令,心經的氣血流注最為旺盛。“心主神明”,該時段最宜養心安神。
可以靜坐或睡眠半小時左右,有利于陰陽氣機的順利交接,不僅使得上午耗散的陽氣得到賠補,消除疲勞,還有助于心氣的養護,提高後續時段的工作效率。
需注意的是,“心靜自然涼”,午睡最好别開空調、風扇,以防這些人造的虛邪賊風趁睡後不設防而侵入體内。
如果實在是熱,非開不可,則适當調控好溫度和風速,别讓風口對着自己,并拿薄毯蓋住肚子。
醒來可以搓搓手,手心有一個心包經的甯神大穴——勞宮穴,搓揉該穴能提神醒腦,下午不易疲勞。
【定位】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于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
【取穴】自握拳屈指,中指尖所指掌心處,按壓有酸痛感處。
【方法】中午有空的時候,不妨用拇指按摩揉壓勞宮穴2~3分鐘,左右手輪流交替。
申時(15—17點):膀胱經當令
養生重點:多喝水,促排尿
膀胱有化氣行水的功能,負責排洩人體水液,此時應該多喝溫開水,促進身體垃圾随水液排出體外,注意千萬不要憋尿。此時也是人體記憶力、判斷力、運動能力達到高峰的時候,可以把相對重要且耗費腦力、體力的工作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做。
酉時(17-19點):腎經當令
養生重點:注意休息,不宜過勞
酉時人體的氣血流注于腎經與腎,此時是調養腎經、保養腎精的最佳時機。此時,是腎發揮貯藏髒腑精華作用的時候,是以晚飯切記不要吃得太晚。此外,因為這個時期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對比較弱,是以晚餐要清淡,不宜大魚大肉。養腎,還有一個簡單方法就是揉耳朵。
戌時(19-21點) :心包經當令
養生重點:舒緩活動
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邪不可犯。此時可以學習、散步、鍛煉身體,準備睡覺前要靜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泡腳,睡覺采取右側卧位,這些是養護心經的好方法。
亥時(21-23點):三焦經當令
養生重點:準備睡覺
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是以,亥時應該順應自然、停止活動、保持心情平靜、準備睡覺,陰陽調和。
#養生##我來科普##健康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