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不僅在山東赫赫有名,也是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而在一代偉人毛主席的心目之中,孔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20年4月11日,少年毛澤東在從北京前往上海的旅途之中,曾經特地前往孔子故鄉——山東曲阜進行參觀,懷着崇敬的心情參觀了“三孔”(孔府、孔廟、孔林),真切地展現了他職業抱負和畢生的事業追求。

1952年10月27日下午,毛澤東到黃河泺口視察
而時隔32年之後的1952 年10月,已經上司新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毛主席在閑暇之餘來到了山東濟南,在完成對當地的考察工作之後,毛主席對随行負責保衛工作的羅瑞卿說道:“長子啊,下一站,我們就去曲阜看看孔夫子去吧!”
火車專列上,毛主席暢談山東曆史
按照行程安排,毛主席的專列下一站需要停靠兖州火車站,然後從那裡轉乘汽車前往曲阜。火車專列從濟南出發之後,毛主席悠閑地點起一支香煙,在火車專列的會客室坐下,在周圍陪着毛主席是楊尚昆、許世友、羅瑞卿等中央和地方上司同志。行駛途中,毛主席看到附近的山上還是光秃秃的沒有一棵樹木,不禁語重心長地對羅瑞卿感歎道:“我說長子啊,上次我和王芳(原浙江公安廳廳長)開玩笑,說什麼時候他的家鄉山東綠化搞好了,他名字上的草字頭就能去掉了,結果你看現在山上還是光秃秃的,這樣看來,想讓他改名可就難喽!”
等到火車到達山東泰安車站之後,毛主席在大家的陪同下在火車附近散步。就在這時,毛主席忽然停下,擡頭看到附近巍峨聳立的泰山,隻見附近的山峰一座座拔地而起,沖入雲霄,泰山以通天之威矗立于祖國東方附近,以“五嶽之首”名動天下,著名唐代詩人杜甫曾經在這裡由衷地發出“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歎。
五嶽獨尊——泰山
毛主席指着泰山向大家介紹說:“你們知道嗎?中國古代帝王登基或者外出進行重大活動的時候,經常要到泰山來祭祀;而有的皇帝在太平盛世也要想出一些什麼名堂來舉行浩浩蕩蕩的‘封禅大典’,曆史上的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宋真宗都這樣做過。不過,我們共産黨人和封建帝王遊覽泰山的目的不一樣,我們是來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嘛!”
就在這時,給毛主席駕駛專列的火車司機從列車上下來,跑步向毛主席問好。
毛主席微笑着與火車司機握手,關切地詢問道:“老師傅,你開了幾年火車了呀?”
“我很早的時候就學會開火車了,不過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安排我搞行政工作。此次為了保證毛主席的安全,于是又做回老本行啦!”
前排中為高克亭
此時,主要負責分管山東工業的高克亭同志向毛主席介紹說:“這位同志之前在抗日戰争時期開過火車,現在是濟南機務段的段長。”
毛主席聽後高興地握着這位段長的手說:“謝謝你為我開火車,老同志!”
稍後,毛主席重新登上專列,列車繼續向兖州進發。在路上,毛主席首先采用提問的方式引起話題:“你們知道曲阜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嗎?”
山東曲阜
毛主席的這一問題讓大家頗感意外,如果要說“三孔”的來曆,大家可能還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要問起曲阜的由來,在座的諸位卻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上來。
看到大家都面面相觑,毛主席笑着點起一支煙,将曲阜地名的曆史娓娓道來:“據東漢著名曆史學家應邵解釋:‘魯城之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裡,故名曲阜。’在曲阜城東有一座土山叫做防山,如同高原一樣高出城内很多,這應該就和東漢劉熙《釋名》之中‘土山曰阜’的說法一樣,這也就是曲阜地名的來曆。”
曲阜防山遠景
停頓了一陣之後,毛主席又想起曲阜的另外一段曆史:“你們知道嗎?曲阜曾經是六個國家首都的所在地。據說最早來到曲阜的是著名的神農氏,也就是炎帝,他是黃帝的兄長,我們常說的‘炎黃’便是指這兩人。黃帝去世之後,少昊繼位,将國都遷往曲阜,他繼承了黃帝的遺志,使得曲阜一帶發展很快,也成為了當時的文化中心。”
“那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坐在一旁的許世友急忙詢問道,許世友對毛主席講的這些曆史故事向來十分上心,作為自己學習進步的機會。
周公東征示意圖
毛主席繼續津津有味地講道:“後來這裡就出現了‘奄國古都’的稱謂,在商代時期,奄長期作為王都而存在,後來盤庚将首都從這裡遷往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陽地區。到西周初期,奄國因為支援武庚的叛亂被周成王剿滅,史料稱之為‘滅徐踐奄’。奄國被滅之後,西周為了征服東夷族的需要,于是就在曲阜修建魯城,周公旦被分封至曲阜,其子伯禽代父受封(因為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輔佐周王),由此帶來了大量西周的禮樂典籍,也就成為了魯國的第一位國君。曲阜作為魯國王都前後七百餘年的時間,誕生了中國古代大量的文化,特别是以孔子、孟子為首的儒家學說,對後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毛主席與大家大家談笑風生之間,專列已經緩緩駛入兖州火車站,在這裡,毛主席轉乘汽車,帶領一行人向着山東曲阜行駛而去。
毛主席暢遊孔廟,幽默贊歎:孔夫子真是年年都升官啊
毛主席前往曲阜的消息,早在前兩天就已經被山東省委傳達到了曲阜縣委:“近日将有上司同志前往曲阜視察,保衛工作必須萬無一失。”一開始,擔任曲阜縣委書記的孔子玉也沒有太在意,但直到山東省公安廳專門抽調了一批同志負責警衛工作的時候,孔子玉才意識到這次上司規格的重要程度,頓時整個曲阜縣彌漫着緊張的氣氛。按照山東省公安廳的要求,孔子玉對保衛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其中孔廟、孔府内外由曲阜縣警察局負責,兖州至曲阜的公路安全由縣政府的黨員幹部負責。
孔子玉晚年留影
10月28日早飯之後,孔子玉等人臨時接到通知,稱上司準備直接通路孔府,請他立刻前往孔府東門處待命。不久之後,一輛黑色轎車“唰”的一聲在孔府東門停了下來,從車上走下來一位身材高大、紅光滿面,穿着一身黃呢子大衣的人,孔子玉立刻認出,原來是毛主席來了!激動的孔子玉甚至沒有聽清别人是怎麼介紹的,就徑直向前伸出左手緊緊握住了毛主席的手掌:“主席您好,歡迎您來孔府參觀!”
毛主席高興地連聲回答道:“好,好!”陪同毛主席一起來的還有中央二十多位上司同志,在孔子玉的引導之下,毛主席一行人信步走入孔廟大門之中。
首先,毛主席來到東華門,這裡有着金碧輝煌的十三座禦碑亭,南面八個,北面五個,這裡存放着從唐至清曆代封建帝王們立下的53座石碑,其中清康熙25年所立的一塊石碑最大,重達35噸。
孔廟十三碑亭
緊接着,毛主席神采奕奕地邁着矯健的步伐穿過了大成門,來到著名的“杏壇”面前。孔子玉向毛主席講解道:“這裡就是傳說中孔子講學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孔子在周遊列國之後傳回曲阜,就在這棵樹下設立講壇進行講學,是以後來就在孔廟修建了杏壇。”
此時,毛主席的臉上已經開始冒汗,他輕輕摘下自己的黃呢子帽子,輕輕理了理被汗水浸濕的短發,然後背着手欣賞着孔廟宏偉的建築群,似乎在思索着什麼事情。他似乎想到,在1902年他第一次進入南岸私塾上學的時候,私塾老師教育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叩拜孔子的牌位,在後來他所寫的《夜學日記》之中曾經這樣記載道:“整隊向國旗、孔聖三鞠躬,職教、學生互相一鞠躬……”
夜學日志
随後,毛主席似乎猛然從回憶之中清醒過來,他若有所思地走到大成殿的面前,環顧了一下四周,隻見大成殿雙層石欄杆上,一座金黃色的大殿淩空而起,在大殿正中央,有着一座海藍色的匾牌,上面寫着三個金色大字:“大成殿。”這座大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之一,與故宮太和殿、岱廟天贶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
毛主席仔細打量着這座氣勢恢宏的大成殿,然後對遊覽的衆人說道:“所謂‘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在這裡,孟子把孔子和中國古代的幾位賢者進行了比較,進而找出了真正的聖賢所在。由于孔子的思想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是以曆代封建帝王給了他很多高帽子,比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思想此後一直占據統治地位;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加封孔子為‘先聖’,高宗時期又加封為‘文宣王’;到了宋代,孔子又被加封為‘先聖文宣王’,名号越來越長,最後到了清代就成了‘大成至聖文宣先師’了。”說到這裡,毛主席幽默地感慨道:“看來孔夫子是年年都升官、代代都有人加封啊!”毛主席的幽默讓大家頓時都開心地笑了起來,孔廟周圍充滿了輕松愉悅的氛圍。
孔廟大成殿
毛主席參觀孔府,詢問孔子玉:你和孔子是一家人嗎?
參觀完孔廟之後,毛主席又來到了位于孔廟東邊的孔府進行參觀。所謂“孔府”,又稱“衍聖公府”,是孔子嫡系長孫時代生活的府邸,這個私人宗室延續了數千年之久,孔府内雕梁畫棟、飛檐彩繪,是中國封建社會之中為數不多的個人住宅與官衙相結合的建築形式。
毛主席進入孔府之後,首先看到大門上高懸着藍底金字的“聖府”兩字,門前還有一對明代的石獅子昂首挺立,看起來十分氣派的樣子。這時,負責講解的孔子玉向毛主席解釋道:“在宋仁宗時期,孔府的牌匾被換成了‘衍聖公’,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之中享有最大特權的貴族之一。到了元代,衍聖公從相當于五品官員的地位提升為三品官員,到了明初更是上升為和一品官員同等的地位。到了清朝,‘衍聖公’更是有着淩駕于群臣之上的虛位,封建帝王還特别允許孔府後人在紫禁城騎馬,在皇宮的禦道上行走。”
孔府大門
聽到這裡,随行的許世友笑着感慨說:“那這麼說來,孔家可謂是全國第一号大地主啊,是千年貴族!”
穿過大門之後,毛主席沿着道路穿過一條狹長的庭院,然後來到了孔府的二門附近。在孔府的二門背後,有着一座有着獨特建築風格的屏風,古稱“垂花門”,由于周圍有着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故而得名;到了明朝末年,明思宗親賜“恩賜重光”的牌匾,是以這裡後來改稱為“崇光門”。毛主席穿過崇光門之後,在二堂之中參觀了慈禧太後留下的松鶴圖、九桃圖之後,又穿過三門檢視三堂的陳設,随後前往前上房休息。
孔府的前上房說起來也是之前孔府主人招待親朋好友的地方,在這裡,孔子玉已經為毛主席一行人準備好了茶水和桌椅,請大家稍微休息一下。毛主席坐在桌子的正中央,孔子玉正好和毛主席緊挨着。毛主席喝了一口清冽的茶水之後,習慣性地點起了一根香煙,然後端詳了一下孔府專用的扣碗之後,然後問孔子玉:“走了這麼久,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孔子玉晚年照
孔子玉急忙回答:“我叫孔子玉。”
“那麼你和曲阜孔姓是不是一家人呢?”毛主席好奇地問道。
“是的。”孔子玉肯定地回答道。
“不知道你們起名字是怎麼算輩分的?”毛主席對中國古代姓名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似乎想看看孔府起名有什麼特别之處。
“據說,在清代乾隆時期,乾隆皇帝賜予孔府三十個字作為輩分,大約有‘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這幾個字,剩下的我記不太清楚了。”孔子玉這樣回答道。
毛主席饒有興趣地從自己的口袋之中掏出一個白色的煙盒,将其中的白紙抽出來遞給孔子玉,讓他将這些字一一寫下來,孔子玉認真寫完之後,神情恭謹地将煙盒上的字遞給毛主席。
圖:毛主席抽煙照
毛主席認真地看了一遍孔子玉寫的字之後,微笑着将紙遞給了自己的秘書,然後詢問道:“你怎麼叫孔子玉?我看孔家輩分之中裡面沒有這号字啊?”
孔子玉坦誠地回答說:“不瞞您說,毛主席,子玉隻是我的字,不是輩分,我的原名叫孔憲彬,參加革命之後才改成現在的名字。”
毛主席點點頭,似乎得到了滿意的答案。“那麼你是哪裡人呢?”
“我家祖籍是沛縣人,祖上四代以上還是在曲阜的,當時是逃荒逃到沛縣的。”孔子玉對自己的家世娓娓道來。
孔府前上房内景
了解到孔子玉的家世之後,毛主席輕輕嗯了一聲表示回應,然後又問:“那以後你們的孩子還會按輩分起名字嗎?”
“按輩分也行,不按輩分也行,随便起個名字就好啦!”孔子玉憨厚地笑着回答。
在孔府休息大約20分鐘之後,毛主席起身便要乘車前往孔林參觀,由于毛主席走得太快,孔子玉提前準備好的發言提綱也沒派上用場,他隻好緊緊跟着毛主席的步伐。
毛主席參觀孔林忽然傳來“槍聲”,孔子玉心中一驚:出什麼意外了?
毛主席最後參觀的“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專有墓地,孔林之中有着十萬多棵樹木,其中古樹大約有兩萬餘棵,它們盤根錯節,互相交錯,遮天蔽日,俨然是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園。一行人乘車離開曲阜城北門之後,汽車駛入孔林的神道,隻見兩邊蒼翠的松柏似乎都被鋸了頭,生長得盤根錯節,毛主席于是就問孔子玉:“為什麼兩邊的柏樹都鋸了頭呢?”
孔子玉思索一番,這樣解釋道:“大約在清朝初年的時候,曲阜十二府的人出于對孔府特殊地位的嫉妒,就把孔林神道兩邊的柏樹頭都砍掉了,意思是砍掉正枝長偏枝的意思。”
孔林的參天柏樹
汽車進入孔林之後,在古老的洙水橋面前停了下來,毛主席下車之後,信步來到橋頭,隻見這裡小橋流水,光潔怡靜,好不惬意。不過,就在毛主席走上洙水橋,剛剛走到橋中間的時候,忽然毛主席的背後傳來了“砰”的一聲疑似槍響的聲音,這個聲音可把孔子玉吓得不清。
但毛主席聽到這個聲音之後卻非常坦然,他表情鎮定地問孔子玉:“你們這裡也經常打槍嗎?”
晚年孔子玉留影
孔子玉急忙回答說:“不常打,不常打,有的時候也打。”就在孔子玉仔細地思考到底是什麼聲音的時候,後面負責開車的同志們跑過來報告說:“剛剛的那一聲響是後面吉普車的輪胎放炮了。”這樣大家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孔子玉長舒一口氣之後對毛主席繼續介紹道:“孔子去世之後,弟子們将他埋在魯城北泗水邊上,當時還隻是墳墓,沒有這麼高的規格。漢代之後,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大。”
毛主席聽後不禁稱贊道:“孔林這個古墓群,是中國墓葬曆史上獨一無二的,這裡不僅僅有春秋之葬、還有秦漢之葬,研究中國古代墓葬曆史的話,不用去别的地方,隻要到孔林這一處就行了!”
孔子墓
來到孔子墓之前,毛主席停下腳步,先後參觀了孔子和他的後代孔鯉、孔伋墓,然後就準備離開孔林,此時已經是上午11點半。傳回的路上,毛主席向羅瑞卿、許世友等人由衷地感歎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鄉,他老人家在這裡辦過很多年的學校,出了很多出名的弟子,這件事是很出名的。我小的時候,還沒有學馬克思列甯的學校,學的還是孔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一套,雖然說這種内容的學習有些過時,但對我來說也有很大的好處,因為我認字可以說就是孔子教給我的,要不是孔夫子,我連字都不認得哩!”孔子對中國教育的重大影響,毛主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毛主席對孔子客觀公正的評價也赢得了同車人的一緻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