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綠風
由一位小夥伴推薦,我最近看了一部口味濃重的南韓電影《霜花店》,這部電影豆瓣評分不低,已經在老粉絲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影片講述了三角戀的故事,因為古老的皇室背景和兩個男人的同志,以及他們與一個女人的情感糾葛,情感沖突的緊張感變得更大。其中一人是元代高立國的王者,他在當太子時就開始訓練衛兵,隊員們精心挑選,各武功高。洪林上尉從小到宮中加入守衛,深受國王的喜愛和精心培育,成長為英勇英俊的傑出男人,而王愛的男人,他們是一對同志夫婦。
王氏對林的愛是一心一意的,雖然宮道很多,和元朝的公主一樣為皇後,但一直沒有孩子,因為他從來沒和王後上過床。但王位需要一個繼承人,否則就有可能被王位的隕落篡奪。想了想,他想到了和女王發生性關系,試圖懷上他的孩子,保住他的王位。王後和林在國王意志的驅使下,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同意這個計劃。
但王者打錯了算盤,王後和林氏好幾次,都墜入了愛河。于是三角戀上演,王某一點點摧毀了自己的愛情。
古代高麗的故事結構,王的性取向和一心一意的愛情觀,加上王的繼承問題,糾纏成這場對遊客來說艱難的愛情悲劇。
故事情節并不複雜,每個人都在做出自己喜歡的,理想的選擇。但最終,這是毀滅。
王後是最簡單的,作為一個女人,她在愛情和婚姻中非常被動,她需要孩子,正如她最初所說,她從元朝嫁到高麗,沒有其他人,隻有國王可以依靠,為了生命和地位的安全,她也需要孩子。但國王隻尊重她,沒有愛。但她是一個人,從生活需要孩子,從情感的角度,需要愛,從身體的角度來看,需要安慰。當她和林被指令見面時,起初讓她感到尴尬、悲傷,但随着多次接觸,她逐漸愛上了林,愛上了這個英俊的男人。而一旦一個女人墜入愛河,她變得不理智,她忘記了,林也是王的情人,她的十字刀赢得愛情,會發生什麼。
林是最沖突的,他和王恩一起長大,被王恩,為了王恩,他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可以成為他的夫妻。但當他愛上女王時,他完全陷入了兩難境地。愛情讓他迷路,讓他冒險,為了和王後約會,他隻能選擇撒謊,背叛國王的信任和愛。愛情的殺傷力就在這裡,愛情是一把雙刃劍,能救人,也能殺人。
王是癡情的情人,林是真摯的真愛,給了他什麼好東西,王想要的不僅僅是林的人,更想要他的心,他的感情。情人的心很敏感,林的謊言讓王某已經注意到了,但他甯願相信林,看到自己的夫妻溜走一點點,離自己越來越遠,他隻能用權力,用自己的皇權來限制情人,甚至用武力懲罰、傷害情人,但一切都是徒勞的。心裡很遠,被困的人有什麼用?
最後的決鬥打法,很讓人上瘾,男人之間用力的不滿解決了真正的痛苦。他們以原始和公平的方式捍衛自己的選擇和尊嚴。這時,他們的劍與劍是無情的,曾經一起喝着的桌子劈開,一起被枕頭床刺穿,一起騎的畫面也被剪掉了,他們過去所有美好的象征都被一個接一個地摧毀,最後離開了身體和心靈。殺紅眼睛,沒有人有柔軟的手,王的劍刺穿了林的身體,問他是否愛過自己,哪怕一次。林的回答,我有一些疑惑,他說不,不愛,真的嗎?
他的回答徹底摧毀了國王,我相信這比林刺傷的那把劍更緻命。王死了,林奄奄一息,王後臉上溢滿了淚水,雖然遲到了,好在林知道王後沒有死,他看向王,明白自己責怪王王是錯誤的,辜負了王,但悲劇已經上演,無法挽回。
這部電影是關于愛情的危險,愛情越美麗越危險,欲望越強烈,就越難控制。其實,長遠的東西是那些溫暖的,甚至是軟弱的,而不是最極端、最強大的。
愛情确實會殺人。因為愛和絕不能殺人,毀掉了多少美好的生命。面對愛情的消失,是勉強被占據還是放手?
其實,放棄歸屬感的想法,大到貨還是可以有一顆共同的心,愛情本來會很美,但是如果加上占有,再加上嫉妒,再加上不情願,就成了毒藥,注定會帶來傷害。而生命的意義完全與愛情的關系聯系在一起,不得不說,生活也是狹隘的。
在現實中,也有當事人來處理三角戀的情況。接下來,介紹圖格涅夫和秋白的愛情故事。
1843年秋天,内政部的一名公務員圖格涅夫收到了他的好朋友和歌劇指揮家路易·維亞多的邀請,前往聖彼得堡歌劇院觀看歌劇。我第一次見到女高音寶琳娜·維亞多(Paulina Vyardo)時,寶琳娜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精通西方、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和英語。圖格涅夫被她内心的魅力征服,瘋狂地愛上了這個女人。
但寶琳娜已經結婚了,她的丈夫要麼是别人,要麼是她認識的路易斯·維亞多。維亞多是引導她登上歌劇舞台的人。是以波琳娜拒絕了圖格涅夫的求愛。
1845年春天,寶琳娜跟随歌劇團在俄羅斯巡回演出,離開巴黎,然後離開西班牙。圖格涅夫情不自禁,辭去了10級公務員的職務,離開家鄉去鄉下,跟着左右走。
從那時起,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巴黎,從1871年到1883年住在寶琳娜家旁邊,日複一日地拜訪并與柏拉圖保持着親密的戀情。寶琳娜的丈夫比她大20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和和他們在一起的圖格涅夫很和。寶琳娜和維亞多一直支援圖格涅夫的文學事業,他們的孩子被從未結婚的圖格涅夫真誠地愛着。
1883年,65歲的圖格涅夫在巴黎去世。在他生病期間,寶琳娜和孩子們總是在他身邊。
另一個三角戀的主人公也是一個非常熟悉的人,偉大的革命先鋒秋白。
1923年,餘秋白在上海大學任教,遇到了他已故的妻子王建紅,一位當時在社會學系學習的朋友,他們因為共同的追求而墜入愛河。但在20歲時,楊和華娶了浙江省著名開明紳士沈玄軒的兒子沈建龍,并育有一女(即餘秋白的繼女餘獨一)。經過深思熟慮,于秋白選擇直接面對楊的丈夫沈建龍。
沒想到,沈建龍對秋柏一見鐘,非常佩服他的才華和品格,三通長談一夜。達成了全面共識。
後來,1924年1月27日,在《上海共和國日報》上,刊登了三條啟示:
首先,楊建華沈建龍: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們正式脫離關系。
二、于秋白洋的《華開》: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們正式将彼此的關系結合起來。
第三,沈建龍秋白: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們正式結下了友誼。
這三個事件連續三天釋出,在海灘上引起了轟動。在餘秋白和楊建華的婚禮當天,沈建龍也來祝賀他,送上祝福。
這兩個三角戀可以說是有一個幸福的結局,各有其美。至少他們把關系和關系處理得很好,實作了人與人之間最有價值的了解和包容。
也許很多人讀過圖格涅夫和秋柏的故事,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更願意采取死我活的态度去面對失去的愛情,尤其是與尊嚴和面子有關,一般都遵循一種"我得不到,你也想得到"的心理,不熱氣騰騰,因為不願意,而是願意放棄一切, 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讓一個情感上的失敗決定整個人生的失敗,想一想。
愛情雖然是美麗的,但相對于整個人生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應該理性對待。為什麼任何被迫留下來的情人都會成為雞肋骨?是以,學會放手并完成所有工作并不更好。
(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