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一專家說羨慕農村人的聚居生活,值得寫這篇!福禍總是相依,農村生活有利有弊。抛開教育、醫療、就業,這些明顯的局限性不說,

看一專家說羨慕農村人的聚居生活,值得寫這篇!

福禍總是相依,農村生活有利有弊。抛開教育、醫療、就業,這些明顯的局限性不說,單說作者羨慕的“聚居”。聚居的優勢很明顯:熱熱鬧鬧、其樂融融,村民見了面都打招呼,就算你再忙,也得停下陪着笑臉非常熱情地聊上幾分鐘。你要想和村裡鄉親們打成一片,就得什麼事都主動上前,這就造成了農村生活的另一根本劣勢,就是:人情關系過重,造成負擔。比如:哪家紅白事、蓋房、搬遷,你都得去,孩子滿月宴,生日宴,明目繁多。其中,很多地區的“白事”是這樣辦的:去世之前病危時拿東西或給錢探望,去世當天送特定物品,比如漂亮的大公雞,出殡那天幫忙的人多,主家設宴收禮金,“頭七”辦宴收禮金,去世三周年搞“脫孝宴”收禮金,這才算完事。這樣算下來,每去世一個人需要奉獻一千元左右。對于一些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大村子,哪年都有幾十樁紅白事,農民收入低,經濟負擔非常重,怨聲載道。也許會有人說:“幹嘛不一刀切,不允許辦宴收禮?”,其實,這樣的政策是很難落地的,會遭到大多數人的反對,人家會拿出以前随禮的本本,上面記得密密麻麻,給誰家什麼事随了多少禮、送了什麼物,你現在突然叫停,我怎麼收回來。何況,來來回回本來就是個互助經濟模式,誰家辦事大家湊份子幫忙。是以,世世代代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的農村人,不得不比着生孩子、蓋房子,就為了自己家也能不斷有農俗收入。否則,禮金隻出不進,你就隻能背井離鄉逃離了。每個村也都有一些娶不上媳婦的光棍兒,等父母都去世了,家裡條件差,沒人給張羅,更沒有希望了。這些人怎麼辦呢?隻能是:誰家辦事就去蹭酒喝,不随禮或給個十塊二十塊的。這樣的人在村裡處于歧視鍊的最底層,生活狀态可想而知了。是以,城市人選擇到鄉村生活,一定要選人口少而偏僻的小山村,有三五好友,足矣!你想融入村民,沒有幾十年的鋪墊,很難!

看一專家說羨慕農村人的聚居生活,值得寫這篇!福禍總是相依,農村生活有利有弊。抛開教育、醫療、就業,這些明顯的局限性不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