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作者:小陳茶事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浪漫情懷,每個人都有。

第一次對浪漫有感觸,或許是從那句歌詞開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自從這首歌當年開始傳唱,才覺得“浪漫”是個好詞。

又想起老蘇。

被貶到黃州的第四年,某天夜裡正想就寝,見月光灑進室内,便欣然起來。

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恰好張懷民也沒有睡,倆人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于是才有了《記承天寺夜遊》的一段佳話。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想起一個人,就興然前往,或見或不見,全憑自己的心意。

世上如果真有“初心”,那麼,古代文人墨客的這種浪漫情懷也算是一種吧。

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是浪漫,兩人一起散步夜遊亦是,平淡的日子,有太多、太多的浪漫情懷。

其實,茶葉也很浪漫。

我泡茶,她喝茶,相對坐在茶桌前,默契地談論着一件事情,或是怼人,或是給茶友們答疑解惑。

這何嘗不是一種浪漫?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2》

泡茶、喝茶,是生活裡的小浪漫。

但倘若在喝茶時發現,湯水口感極其苦澀,甚至杯子裡還有很多的碎茶,一不小心就會喝進嘴裡。

如此一來,還會覺得浪漫嗎?

想必在心裡,肯定是會被大大減分的。

在白茶裡,餅茶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不像散茶那樣體積蓬松,看起來圓潤乖巧。

白茶經過了壓餅以後,不僅外觀變了,風味也有微妙的轉化。

比起散白茶來說,白茶餅更加成熟、雄渾、濃郁,也更适合新人喝。

可在沖泡的時候,卻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導緻滋味不佳。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怎麼樣把白茶餅泡得更好喝?這個問題,值得探讨。

平時我們泡的,一直都是S師傅家的白茶餅,或是方大師那一派系出品的白茶餅。

這些白茶餅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工藝好,壓得松緊得當,而不會過于緊實。

是以,撬餅的時候也很省力。

茶刀從側面深深地插入,再輕輕往上一撬,就得到一塊薄片狀的茶餅了。

不過,因為壓餅技術的不同,市面上的白茶餅有松有緊。

到了撬餅環節時,難易程度也有差别。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松緊得當的茶餅,撬起來簡單、友善、易上手,尤其當熟練以後,一氣呵成,花不了1分鐘時間。

反之,遇到過于緊實的白茶餅,就比較難辦了。

一來,需要技巧,二來,建議用更尖銳的茶針來撬,把團結一體的白茶餅撬出足夠沖泡一次的數量。

但在撬的時候,因為幹燥和緊實,難免要出現大量碎葉。

這些特别碎的茶末,沖泡的時候,便會随着茶湯一起流進公道杯裡,并源源不斷地釋放内質。

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物質,不僅影響口感,也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故而,在買白茶餅的時候就要格外注意,松緊得當的茶餅更值得入手。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3》

無論壓得松還是緊,撬茶時出現碎葉,都是不可避免的。

沒辦法,誰讓合格的白茶很幹燥呢?

面對這些碎茶,我們可以挑選一下,特别碎的末,就先放到一邊,統一收集起來。

它們不适合用蓋碗來沖泡,因為會影響口感。

解決的辦法,建議網購一些茶包袋,自制便攜式茶包。

取适量的茶葉裝好,不要太多,否則滋味也容易太濃太苦。

帶到辦公室裡,用玻璃杯泡着喝,如果是老白茶的碎末,還可以用來煮茶喝。

而那些不至于太破碎,還算是完整的碎茶,依舊可以用蓋碗沖泡。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第一種方法,借助茶濾。

想要把帶碎茶的白茶餅泡得好喝,就需要使用一個平時經常被忽略的工具——茶濾。

茶濾,顧名思義,起到的是過濾茶葉的作用。

在泡茶之前,把茶濾提前架在公道杯上,做好準備。

在茶湯傾倒入公道杯時,它便能承擔起阻隔的責任,防止碎茶随着茶湯,被一起倒入公道杯裡。

所泡出來的茶湯,就依然是晶瑩剔透,湯水瑩潤的。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另外,假如這杯茶湯沒能被及時喝掉,也不至于讓碎茶長時間浸泡在裡面,時間長了,釋放太多苦澀物質,變得不好喝。

如今有了茶濾的幫助,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可話又說話來,茶濾雖然友善,實則也是一把雙刃劍。

因為茶濾不僅會阻隔碎茶,同時也會隔絕一部分的白毫,進而影響湯水裡的鮮爽感。

是以,我們在泡散茶的時候,或是完整度較高的白茶餅時,一般不使用茶濾。

如果對口感有更高要求的茶客,可以選擇第二種方式。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第二種方法,多多練習泡茶。

我們會發現,一些老茶客面對碎茶時,也不用茶濾。

因為他們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合理調整沖泡時的細節。

比如,蓋碗裡的碎茶比較多,那就把開口控制得小一些,在不影響出湯速度的同時,也能防止太多碎茶流出來。

而那些趁機出逃的少量碎茶,也不會過多影響茶湯的味道,等到碎茶沉底以後,再分湯即可。

當然,想要達成此種境界,非十天半個月就能練成,需要熟能生巧。

由此可見,圖友善和求風味,很難同時做到百分百的完美。

隻能折中,尋求一個最恰當,且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4》

最後再提一個很多茶友都好奇的問題:白茶餅需要悶泡嗎?

答案是,不需要。

餅茶雖然經過壓餅,看起來是層層疊疊的,物質都被“鎖”在了茶葉裡。

但事實上,優質的白茶餅,快出水更好。

在喝第一沖茶湯的時候,或許有朋友會覺得味道太淡了,其實這是白茶餅在暗暗蓄力。

不願舍棄頭道茶湯,就像吃西餐前要先嘗開胃菜,最好再搭配一杯餐前酒。

味蕾被激發,才能以更靈敏的狀态,享受後續的美味佳肴。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若是一上來就是油膩的肥肉,或許腸胃早就被膩得吃不下任何東西了。

喝茶也是一樣的道理,若是以濃酽苦澀的茶湯作為開場,味蕾被苦澀感所覆寫,便很難體驗到清甜鮮爽的湯水。

是以,喝茶講究循序漸進,泡茶講究順勢而為。

對待好茶,一律快出水,都是沸水泡,沒有坐杯悶泡,力求體驗其中的原汁原味。

如果延長出湯時間,讓不必要被泡出來的物質,大量浸出了,進而影響茶湯的風味,變苦是肯定的。

隻會讓人懷疑眼前的這泡白茶,說好的鮮爽呢?說好的香清甘活呢?

殊不知,是自己的沖泡出了差錯,悶泡了白茶。

喝茶十幾年,我發現泡白茶餅很簡單,搞清楚3個問題就行了

《5》

新的一年,更加堅信了一點。

每天都要前進。

不管是向外的延伸,還是向内的探求。

雖說寫下了這麼多文章,但還是無法完全解決茶友們的所有問題。

很多人的心裡,都有一種無法被掩蓋,但又總是被忽視的聲音。

這種聲音,隻有真正關注茶的人,才能聽到。

是以,我們每天都在這種前進之中,重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這條路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會繼續走下去。

更多關于白茶餅的知識

好好的白茶為什麼壓餅呢?關于白茶餅的各種問題,今天說個明白

春白茶餅與秋白茶餅的差別?從芽頭、葉片到茶梗,手把手教你分辨

往白茶餅茶裡,加别的茶,就是壓餅的唯一目的嗎?

白茶餅有沒有檔次之分?白茶新手入門,請從茶餅的品質說起

喝白茶餅,你還在為撬餅煩惱嗎?那收好這篇撬餅攻略!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