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治觀音堂彩塑保護研究

長治觀音堂彩塑保護研究

《文物世界》 2019年01期 楊寶 周瑞程

摘要:長治觀音堂是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儲存有大量精美絕倫的明代彩塑,包括圓塑、壁塑和懸塑,具有較高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彩塑儲存現狀堪憂,逐漸出現了殘缺、顔料層脫落、粉塵污染、褪色、裂隙、斷裂、龜裂、起甲、泥漬、動物損害、劃痕、傾斜、不當補塑等多種病害,對彩塑的生命延續構成嚴重威脅,亟待進行保護修複。本文在實地調查觀音堂彩塑儲存現狀的基礎上,對其病害産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保護修複建議。

自北魏以來,山西佛教蓬勃發展,并伴随着三教合一的發展态勢。與此相适應,作為佛教信仰和偶像崇拜載體的彩塑造像遍及全省。長治觀音堂位于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大辛莊鎮梁家莊村,建立于明代萬曆年間。廟宇坐東朝西,現存兩進院落,中軸線上自西向東依次有:山門(戲樓)、天王殿、鐘鼓樓、南北配殿、獻亭、正殿,院内古柏一株,千年有餘,郁郁蔥蔥(圖一)。觀音堂的彩塑主要儲存在正殿觀音殿中。殿内“凹”型佛台環繞于三面牆壁,所視之處密布描金彩繪的泥胎圓塑、懸塑,壁塑。據統計,觀音殿内彩塑“總計881尊,已殘壞而有遺迹者228尊,現存各種塑像593尊”[1]。

國内學者對長治觀音堂彩塑的研究大多圍繞其曆史源流、藝術審美、内容布局等方面展開,主要有:《長治觀音堂明代彩塑》[2]、《長治觀音堂明代彩塑相關問題研究》[3]、《長治觀音堂佛教彩塑藝術研究》[4]等,而關于彩塑的病害現狀調查和保護修複等方面的研究較少涉及。本文針對觀音堂彩塑的儲存環境和病害現狀,就其保護和修複提出幾點建議。

一、觀音堂彩塑價值評估

文物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文物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長治觀音堂彩塑除了具備一般文物所固有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外,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潛在的經濟價值。觀音殿彩塑集儒、釋、道三教塑像于一體(圖二),反映了明代上黨地區彩塑塑造的精湛技藝,是國内罕見的彩塑藝術佳品,被譽為“明塑之珠”。

長治觀音堂彩塑保護研究

(一)曆史價值

長治觀音堂以觀音菩薩為主要供奉對象。觀音信仰起源于大乘佛教,随後在中國廣泛流傳,并經曆了一個逐漸本土化、世俗化的演進過程,成為中國佛教信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觀音堂彩塑塑造于明萬曆年間,該時期正是觀音信仰在中國發展的演變期。在此背景下建立的觀音堂便成為長治地區觀音信仰演變和興盛的典型展現,具有極為重要的曆史研究價值。另外,晉東南地區現存有一百多座三教堂建築,長治觀音堂便是其中之一,“衆多三教堂建築的出現,不僅昭示着三教信仰在晉東南社會有着獨特的信仰魅力,而且也象征着三教合一思想在晉東南基層社會民間信仰層面的一種具體實踐”[5]。觀音堂彩塑為研究晉東南地區三教信仰的形成及其表現形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例證。

長治觀音堂彩塑保護研究

(二)藝術價值

長治觀音堂僅在一座三開間的小殿内,便巧妙塑造了衆多神像,布局嚴謹,主旨突出,層次分明;各組塑像之間以祥雲、山石、水浪、建築等為背景襯托和連接配接紐帶,過渡自然,活潑生動(圖三)。在塑造技法上,觀音堂彩塑采用了圓塑、懸塑、壁塑、組塑等多種技法相結合的方式,塑像細節刻畫入微,藝術感染力極強。在形象塑造上,觀音殿内的彩塑摻雜了道教和世俗人性的形象,極具世俗化、生活化的藝術審美特征。在色彩運用上,觀音殿"大部分彩塑膚色施白,唇色赤紅,發髻、眉毛及胡須等勾描為墨黑,衣着主要為青、赤、黃三色相間"例,注重從宗教倫理與民俗觀念兩方面渲染造像的神聖性和莊嚴性。長治觀音堂彩塑無論是空間布局還是技法造像都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無不展現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彰顯着"大國工匠"的恢弘氣勢。

長治觀音堂彩塑保護研究

(三))科學價值

觀音殿内的彩塑,除東壁三尊主像是現場塑造外,其餘塑像皆是在别處塑好,再按照計劃擺放。在結構上,主要由龍骨架、泥、描金彩繪三部分組成,其骨架根據所塑形象、規模的差異分别用以不同材料,包括木料、麥稈、樹根、小竹片、線繩及不同型号的鐵絲等。在制作方法上,"具體做法是觀音殿的東、南、北三面牆壁上以及梁上等地方,根據需要加附木材,或圓木或方木,或粗或細,用木料開榫卯連系,或用自制的鐵件,與牆體固定在一起,為牢固地固定在這些橫木之間,用豎木把它們聯在一起。豎木也以同樣的方式與牆壁聯系。這樣在整個殿内的三壁需要塑像的地方,基本的骨架就出來了"P,然後再根據塑像的大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連接配接固定。觀音殿内的彩塑無論是用材還是具體工藝,皆别出心裁,獨具匠心,是研究明代彩塑塑造技藝的重要執行個體,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四)其他價值

長治觀音堂自建成之日起便一直發揮着其信仰教化的作用,作為群眾祈求莊稼豐收,民生安康的重要場所,在當地百姓中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同時,觀音堂彩塑作為寶貴的文化遺産,見證了大陸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其加強保護,有利于廣大群衆了解并傳承中國傳統的雕塑文化,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藝術鑒賞力,滿足群衆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觀音堂彩塑社會價值的重要展現。此外,曆史遺迹遺物還是重要的旅遊資源,合理利用文物,能夠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寶貴的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長治觀音堂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如果對其進行适當地保護性開發,将文物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能夠為當地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二、觀音堂彩塑儲存現狀與病害成因分析長治觀音堂彩塑的調查包括彩塑儲存環境調查和彩塑本體調查。本文在此基礎上,對其病害現狀進行評估,并分析病害産生的原因。

(一)彩塑儲存環境

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地理坐标為北緯35°49—37°48*,東經 111°58—113°44。東倚太行山,西屏太嶽山,境内濁漳河、沁河縱橫交錯。全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為太行山、太嶽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沁潞高原",又稱"上黨盆地"。

長治屬于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年平均溫度為9.7℃,年平均降水 549.2毫米,年平均濕度61%,年日照時數2311.5-2664.5小時,年平均無霜期在 156.8-181.9天,年平均風速為1.1-2.3米/秒。

(二) 彩塑病害現狀

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長治觀音堂彩塑的儲存現狀不容樂觀。參考文物保護行業标準《古代壁畫病害與圖示》(WWWT/O001-2007),經過多次實地調查,筆者對觀音堂彩塑的病害現狀有了初步認識。具體如下∶

觀音堂彩塑存在的病害種類較多,包括∶粉塵污染、顔料層脫落、殘缺、褪色、裂隙、斷裂、龜裂、起甲、泥漬、動物損害、劃痕、傾斜、不當補塑等 10 餘種病害。

具體而言,粉塵污染是觀音堂彩塑最主要的病害類型,粉塵覆寫于彩塑表面,使得塑像表面發暗、模糊,極大地影響着彩塑的藝術性和觀賞性;顔料層脫落、殘缺、起甲亦較為嚴重;裂隙廣泛分布,不僅影響塑像的穩定性,而且還會誘發其他的病害;斷裂是觀音堂彩塑普遍存在病害類型,有必要進行粘結固定;動物污染主要以蜘蛛網為主,急需進行有效清洗。此外,觀音殿内多尊塑像存在用布帶簡易固定的情況,既有礙觀瞻,又會對塑像結構的穩定性産生影響。

觀音殿内頂部的懸塑幾乎脫落殆盡,隻剩下支撐木骨架和用于固定的橫木,嚴重影響殿内彩塑整體結構的穩定性,亟待進行保護修複。

據現場調查分析,觀音殿内彩塑的病害分布呈現一定的規律性。殿内除頂部懸塑基本自然脫落外,其餘區域彩塑的病害程度自下而上逐漸遞減,越靠近地面的區域,病害越嚴重;同時,東壁彩塑病害較其他區域嚴重,北壁彩塑病害較南壁嚴重。究其原因,首先,由于靠近地面的區域濕度較大,助長了病害的滋生;其次,東壁正對殿門,受室外環境影響較大;最後,由于觀音殿坐東朝西的布局,觀音殿北壁朝南,北壁塑像在一天中受光照時間更長。

(三)彩塑病害成因分析

一般來說,彩塑病害産生的原因主要與儲存環境、制作材料和工藝、人為損害等因素有關,長治觀音堂彩塑也不例外。下文就這幾方面因素分别進行讨論∶

1.儲存環境影響

粉塵污染是觀音堂彩塑的主要病害類型之一。粉塵對彩塑的影響包括實體破壞、化學破壞以及生物破壞。當沉積下來的粉塵顆粒吸收環境中的水分後,會在彩塑表層形成牢固的污垢層,污垢層中的有害物質會與彩塑的表層材質産生化學反應;同時灰塵中還攜夾有大量的微生物和黴菌,覆寫于彩塑表面,使得塑像顔料層發暗、模糊,甚至脫落。觀音堂彩塑的積塵主要來源于當地的風沙粉塵、香火灰塵,以及近年來周圍拆遷施工帶來的灰塵。

"空氣環境溫度和濕度是直接作用于文物材料的兩個最基本因素,任何材料的文物都有它最适宜的溫度和濕度範圍,一旦超過這一範圍,文物材料就要發生病變。"回在影響彩塑儲存的諸多因素中,溫濕度的變化是最主要的。觀音殿坐東向西,光照時間少,通風措施較差,且有漏雨迹象,再加上壁面下方受到毛細水作用,導緻彩塑儲存環境比較潮濕,使得微生物容易滋生蔓延,進而導緻彩塑顔料層變色、褪色。

此外,由于城市建設的需要,觀音堂所在的村址周邊近年來處于拆遷和建築施工的狀态,由此産生的灰塵及震動勢必會對觀音堂彩塑及建築本身的穩定性産生一定影響。同時,觀音堂靠近公路,過往重型運輸車輛産生的震動,也會對彩塑結構的穩定性産生一定影響。2.制作材料的工藝的影響

觀音殿塑像的制作,以龍骨架為基礎,然後覆粗泥層、細泥層、白粉層及顔料層。骨架根據所塑形制、大小采用了不同的材料。形制大的采用木料為骨架,形制小的則采用鐵絲、竹片、麥稈等作為骨架。久而久之,在泥塑本身重量的作用下,骨架便容易松垮。另外,觀音堂彩塑以壁塑和懸塑最具特色,這些塑像都是在其他地方做好,再按照原來的構思用一定連接配接物将其固定在适當的位置。時間一長,再加上塑像本身的重量,在受力不均勻的情況下就容易導緻開裂或脫落。

3.人為因素的影響

人為損害是影響彩塑儲存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偷盜、不當參觀和不當修複行為等。據觀音堂從業人員的介紹,觀音殿内的彩塑曾在 1992年前後遭過偷盜,多尊彩塑的頭部被盜。此外,由于過去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淡薄,遊客不當參觀祭拜對彩塑造成一定破壞。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人們對觀音堂進行過不同程度的修複,由于對藝術的認知及審美觀念的不同,使得造像部分形貌發生了改變,同時修複使用的材料和工藝也存在差别,為以後的修複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觀音堂彩塑的修複與保護

(一)彩塑的修複

基于觀音堂彩塑在曆史、藝術、科學等方面的極高價值及其目前所存在的嚴重病害現狀,筆者認為觀音堂彩塑急需進行搶救性修複。遵循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根據觀音堂彩塑的具體病害情況,并參考已有的彩塑修複成功案例,提出相應的修複建議。

1. 彩塑表面污垢的清洗

對于塑像表面的污垢,建議針對不同的情況分别采用實體方法、化學方法進行清理。對于塑像表面的灰塵及蜘蛛網,可用一般實體方法清理;對于附着有頑固的硬質灰塵結殼的部位,利用無水乙醇緩濕,然後用手術刀等修複工具小心剔除;對于塑像表面的某些污染物結殼和沉澱,可以使用脫脂棉簽蘸蒸餾水和酒精擦拭1。另外,對彩塑酥松部位的污物清理,可采用敷貼法,将吸水綿紙和塑像緊密結合,利用清洗劑的溶解和紙張的吸附來清除塑像表面的污染物。2.彩塑表面顔料層的處理

對顔料層粉化、脫落部位,建議先用聚醋酸乙烯乳液進行局部加強,待局部滲透加強完成後,再用 Paraloid B-72丙酮液或聚乙烯醇縮丁醛乙醇液進行整體加強,待加強完成後再用實體方法除垢。對于顔料層脫落于塑像凹處的情況,建議進行顔料回帖,回貼時可用軟毛筆蘸取的聚醋酸乙烯乳液少許,再用毛筆将顔料輕輕沾取,在塑像同色部位将顔料輕輕粘回。針對塑像表面起甲現象,建議使用注射粘接劑的辦法,增加顔料層和泥層的粘接力,粘接劑可采用能夠多次滲透的明膠。

3.彩塑表面裂隙的處理

對彩塑表面已經發生的嚴重裂開的部位,建議進行補縫處理。在裂縫處注射膠粘材料,保證裂隙内各個接觸面保持濕潤,然後填入滑石粉與白乳膠的混合物,最後用可調夾具夾好,一定時間後松開夾具;合縫完畢。對于部分塑像斷裂部位也可采用此法。對泥塑表面出現裂隙地方,建議進行灌漿加強。将加強劑與黏土按一定品質比進行混合,然後利用針管将漿液注射至裂縫裡面,直至漿液不再下滲為止,然後在淺表處填壓相對較幹的、加了加強劑的黏土,與周邊持平14。

4.殘缺部位的加強和補塑

觀音堂彩塑的殘損現狀大多是木骨架裸露、身體某些部位殘缺、大面積的泥層剝落等,視覺效果很差,影響塑像的藝術魅力。對于影響彩塑穩定性的關鍵部位的殘缺,建議對其進行補塑,做到原塑與補塑協調而有差別,堅持使用傳統材料和傳統工藝。

5.壁塑、懸塑穩定性處理

針對觀音殿内失穩的壁塑懸塑,建議在進一步研究其具體制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加強處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拉固系統,保持塑像平衡穩固。

6.整體封護

鑒于觀音堂彩塑的病害現狀,建議在前期修複結束後對其進行整體封護。具體措施是∶在所有修複程式結束、并待修補和補塑部位幹後,選用具有可逆性的有機矽類材料作整體封護。一方面可以補充顔料層膠結物由于老化造成的流失,另一方面起到增加表面強度,并對表面起到保護隔離作用。

(二) 彩塑的養護

彩塑的修複是被動的無奈之舉,而日常的養護則是預防性的,可謂常勝之舉。基于長治觀音堂彩塑的病害成因和目前所處的環境,筆者提出以下幾點養護建議∶

1.對建築物進行維修加強,,如屋頂、牆面、門窗的日常修繕,尤其建議對觀音殿屋頂進行加強及防腐防滲處理,保證建築物結構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盡量避免因建築物的損壞而導緻其室内所存彩塑的損害。

2.控制觀音殿溫濕度,對觀音殿環境進行科學檢測,實時監測室内溫濕度變化;根據天氣狀況進行及時的通風除潮,保證彩塑基本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溫濕度環境條件下;盡量避免強光對室内彩塑的直接照射,采用柔光照明。

3.大殿建築需配備優良的防塵設施,防止外界環境中的粉塵進入。另外,相關從業人員要保證大殿的環境衛生,并對彩塑進行适當的除塵工作,在不影響彩塑本體的情況下,盡量清除沉積于彩塑表面的污染物。同時也要防止蟲鼠鳥等生物危害。

4.減少人為的幹擾,處理好信仰活動、遊覽參觀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盡量減少與文物的近距離接觸,加強管理和系統監控,監管、規範參觀者的不當行為,禁止焚香燒紙,禁止塗寫刻劃。另外,要加強宣傳,提高周邊居民的保護意識,愛護環境,協同保護。

5.特别是目前觀音堂所在村址正處于拆遷施工的狀态,由此産生的粉塵和震動對觀音堂彩塑的影響不容小觑。建議在觀音堂周圍增設防塵護欄,新修建築物應盡量與觀音堂保持适當距離,以減少因施工震動而對彩塑造成的危害。

四、問題與思考

社會經濟大發展的同時,帶給這些彩塑珍品的則是難以治愈的病害。觀音堂彩塑的病害類型繁多,成因複雜,如果不對其病害進行及時有效的保護修複,長此以往,這些彩塑珍品必将消失殆盡。本文對觀音堂彩塑的保護研究主要圍繞其病害現狀的調查和分析展開,探讨了觀音堂彩塑的曆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和潛在的經濟價值;簡要說明了觀音堂彩塑現存的病害類型及分布規律,在此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彩塑病害的成因,同時提出了粗略的修複措施和養護建議。

盡管筆者力圖通過本文研究為觀音堂彩塑的保護提供建議,但依舊存在諸多不足,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深思。例如∶(1)文中并未涉及對彩塑本體制作材料及其污染物的檢測分析,缺乏對修複材料和工藝的實驗分析,故從修複建議到具體操作仍有一段距離。(2)由于缺乏對觀音殿内懸塑、壁塑具體工藝的深入研究,故對其穩定性的處理仍有待研究。(3)觀音堂所在村址目前正處于拆遷施工的狀态,如何處理城市發展與觀音堂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需要深入研究。這些問題和不足仍需進一步思考和研究。謬誤缺漏,在所難免,僅以此文抛磚引玉,望讀者正誤補遺,為觀音堂彩塑珍品的保護提出更有效的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