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猛人都是怎麼思考問題的?

作者:溫伯陵的煙火人間
猛人都是怎麼思考問題的?

一、

前一篇文章說到資本和權力的共通性,那今天就延申一些題外話,聊一下掌握資本和權力的猛人有什麼共通性。

你也可以了解成,猛人都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當然,我沒有做過資本,也沒有做過官,說的可能不全面,有做過的朋友可以留言補充一下。

資本的唯一目的是增殖,不論資本的大小,都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例如做生意的想越賺越多,打勞工想越掙越多。

而權力的唯一目的是鞏固權力,例如皇帝打擊宰相稱孤道寡,做各種制度改革調整官員職權,潛意識裡基本都是為了大權獨攬,保證沒有人能威脅自己的地位。

錢多多益善,權越大越好,這屬于不用思考的常識問題。

明白了這個結論,我們就可以向前推導出,掌握資本和權力的猛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服務于資本增值以及權力鞏固,其他事情都可以抛棄在一邊。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人被資本和權力異化。

這麼說挺不近人情的,但他們能成功的關鍵,就在于一切行動為最終目的服務,也可以說不被異化的人,就沒有資格管理資本,更沒有資格擁有權力。

于是便産生了他們想問題的第一個共通性——為完成最終目的,可以視天地萬物如刍狗,把所有的人事物當成自己可利用的工具。

正因為有這樣的覺悟,他們在利用人事物的同時,也要避免被利用。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權獨攬卻戰戰兢兢,還不是因為皇帝最大的依仗是權力,利用大臣後妃保護權力的同時,也擔心被大臣後妃利用,導緻皇權旁落誤了卿卿性命。

現代資本家為什麼願意和人談感情,甚至偶爾還特别平易近人,但一談到錢就公事公辦的樣子?

因為資本家最大的依仗是錢,你和他談感情是次要沖突,談錢就是主要沖突,不是戳人家的心窩子麼。

我認為這種覺悟,應該是普通人和猛人的分水嶺,你要想更上一層樓,一定要鍛煉自己的這種覺悟。

隻有把天下萬物都視為工具,你才能超脫自己的局限性,用眼觀手掌的境界,冷眼旁觀周圍的資訊,并且理性客觀的分析處理。

我們讀《毛選》的時候,往往會驚歎于教員開天眼。(這裡并沒有不尊敬的意思)

其實教員能開天眼,一方面是堅持實地調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就是邁過這道門檻,不帶任何感情的看待事物,達到觀世界如同以眼觀掌的境界。

二、

既然要視天下萬物為工具,那主人就要防止被工具反噬,于是就有了第二個共通性——明白制衡的意義。

史書上經常說,飽學大儒教太子如何做皇帝,結果教了一堆仁義道德,最後太子成了謙遜儒雅的正人君子。

其實對于皇帝來說,這些仁義道德沒什麼用,帝王術的核心其實就是制衡術。

那些飽學大儒可能不懂這個道理,也可能懂但是不願意教,總之太子和皇帝的這道門檻,需要自己去領悟。

漢武帝劉徹是天才皇帝,一輩子的權力都很穩,而漢武帝的穩就來自于制衡。

早年間剛做皇帝的時候,漢武帝想擺脫窦太後親自掌握權力,便引入儒家學子對抗朝廷的黃老習俗。

青年時期面對開府理政的丞相,漢武帝設立内朝與之抗衡。

征讨匈奴之後,内朝出身的衛青聲望極高,漢武帝又逐漸扶持霍去病,分走衛青的權力和聲望。

到了晚年漢武帝殺丞相如屠豬狗,外朝基本失勢而内朝徹底崛起,漢武帝借求仙問道之便,讓神頭鬼臉的方士進入朝堂,把權力分給這些煉金師。

至于地方,漢武帝用酷吏制衡豪強,用一道推恩令把諸侯王和王子們推向對立。

以上種種行為,本質上都是漢武帝的制衡術。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更進一步,授予百姓監督官員的權力,并且可以把貪官污吏綁到南京,交給朝廷直接處理。

這就是官僚集團和百姓互相制衡,朱元璋穩坐金銮殿,他動不動就能殺幾萬人,和制衡術的登峰造極有極大關系。

現代資本家在自己的公司裡,也是一方土皇帝,要坐穩位子,自然免不了在經理、總監、員工之間玩制衡。

你機關部門上司之間的勾心鬥角,極有可能是最大的上司,刻意造成的。

那這種“制衡”的思維,對普通人有沒有意義呢?

也是有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家裡的銀行卡歸誰管?

在一個家庭裡,夫妻兩人是固定的,房子和車子等物件也是固定的,那麼銀行卡做為可移動的财富,就是夫妻兩人家庭地位的砝碼。

如果夫妻兩人的收入差不多,其中那個管理銀行卡的人,便在家庭裡擁有強勢的話語權。

要是其中一人比另一人的收入高幾倍,還保管着家裡的銀行卡,那收入較低的一人,在家庭裡基本是從屬的地位。

夫妻兩人的脾氣和人品都好,什麼事都商量着來,那還好說。要是遇上一個脾氣不好的,處于從屬地位的那個人,這輩子就完犢子了。

要平衡家庭關系,隻能是損有餘而益不足。

但問題是,家庭和社會一樣,有餘的往往不願意主動益不足,而家庭又沒有一個公平公正的中央政府。

這就很難搞。

總體來說,制衡就是對立統一,就是鬥而不破,屬于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客觀真理。

做大事也好小确幸也罷,都離不開制衡二字。

我們明白了“制衡”的思維,遇到事情的時候,基本就能抓住重點了,而不是把自己放到明顯超重的一邊去。

三、

當一個人能做到以上兩點,并且成為日常習慣,那他對待周圍人事物的态度,一定是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冷靜甚至是冷酷。

我們常說,好人不一定是好皇帝,資本家是嗜血的,某種程度上說的,就是這種極度的理性和冷酷。

掌握權力和資本的猛人就像是機器,遇事極少參雜個人情緒。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樣的人,但是要承認,能做成事的一定是這種人。

也就是說,要逐漸消滅人類的感性,建立起絕對的理性。

理性冷酷到極緻的代表是劉邦,他為了跑路能把兒女踹下馬車,已經準備分封六國後裔但張良一勸就立刻停止,明明不願意給韓信封王,但為了全局依然捏着鼻子承認韓信的地位。

可以說,劉邦已經沒有了自我,做事隻服務于“勝利”這個目标。

教員說劉邦是極高明的政治家,大機率是欣賞他的理性冷酷。

而絕對理性冷酷的人,對别人的意見往往是視為工具,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于是便産生了第三個共通性——除了自己以外不相信任何人。

所謂納善如流,關鍵點在于可納可不納,知道什麼該納,什麼又不該納。

從更直接的方面來說,他們能走到人生的最高點,已經一路打怪更新做成很多事了,積累了強大的自信。

要是突然冒出一個人說,你必須聽我的意見,那他就要問了,你在教我做事啊?

猛人都是怎麼思考問題的?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除了自己誰都不相信的絕對理性人,其實也挺難過的。如果真的能從底層一路攀爬上去,大機率會有“世間沒幾個好人”的感歎。

所謂“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基本是沒經曆世事的傻白甜的自我安慰。

就像最近易烊千玺演的《奇迹·笨小孩》,景浩經曆那麼多的挫折,終于把事情做成了,除了自己他又能相信誰?坐在趙總的辦公室裡,恐怕他也會覺得,除了那幾個老弱病殘,深圳再沒什麼好人了。

這才是大部分人打怪更新之後的狀态。

得到相對豐厚的物質回報,換來自我的孤獨封閉。建立了對世界的理性判斷,卻失去了最初的熱血純真。

真是有得有失啊。

文章就寫到這裡吧,本文部分内容是從《沖突論》裡讀出來的,其餘部分是由此推導出來的,大家也可以當成一篇不太正經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