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都沒有“南京”這個地名,為何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作者:遠方鑒史

明朝時期被稱為應天府的都城,我想當代青年都不知道是哪個城市,但要說到南京,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其實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南京。在南京的曆史上發生了許多的曆史事件,其中有《南京條約》還有南京大屠殺,等等著名的國家大事。

清朝都沒有“南京”這個地名,為何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古代的地名跟如今的地名存在差異,一些城市的名稱,是在後來人們習慣性叫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典型的例子是南京,南京這個名稱跟西方人對它的稱呼有關,它原來并不叫做南京,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說法,明朝時期稱為應天府,清朝時期稱為江甯府。辛亥革命後将首都定在了那裡,才确定了南京的名稱。

清朝都沒有“南京”這個地名,為何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這不免讓人疑惑,晚清跟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那時南京的名稱不是那樣的叫法,那麼條約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南京條約》作為清政府簽訂的首個不平等條約,标志着清朝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它在近代中國的發展曆程中有重要的意義。那時清政府跟英國代表在江甯府簽訂了條約,雙方确定了條約的内容,不過條約名稱卻各有各的叫法,清朝将其稱為“萬年合約”,英國人将其稱為《Treaty of Nanking》,可見在英國人看來,簽訂條約的地點被其命名為南京。

清朝都沒有“南京”這個地名,為何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英國人那麼命名自然不是憑空想象的,他們将條約簽訂地點稱為南京,跟南京過往的曆史發展有關。南京名稱不像那些跟周邊地形名稱有關的城市名稱,它并沒有指代特别的地形或者河流,而是有過作為都城的曆史,古代朝代在南方定下的陪都,都能被稱為南京。如今的南京所在地,作為陪都是從明朝開始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将都城定在了應天府,南京所在地成了“京師”。後來明成祖将都城遷往了北京,雖然轉移了都城,但應天府仍作為陪都使用,其南京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清朝都沒有“南京”這個地名,為何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明朝跟西方有一段時期的商貿往來,應天府一帶靠近沿海港口,發展比較繁榮,跟西方商業往來頻繁,成為了明朝最富庶發達的地區。西方人來到中國,多在“南京”一帶活動,對那裡印象更深刻,他們習慣性地将應天府一帶稱為南京,南京的名稱逐漸在歐洲成了固定的叫法。到了清朝,應天府不再作為陪都使用,還被改名成“江甯府”,不過西方人仍将那裡稱為南京。

清朝都沒有“南京”這個地名,為何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辛亥革命後成立了臨時政府,首都定在了江甯府,出于首都名稱的需要,将那裡改成了南京府,之後南京的名稱就沿用至今。《南京條約》簽訂發生在南京名稱确定之前,而且那時條約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名稱,人們将條約外文名稱翻譯過來定成了《南京條約》。條約的名稱隻是起到一個指代作用,代表是在南京所在地簽訂的。如果按照清朝時期的說法,條約名稱就不夠具體了,清朝時定的江甯府也被取消掉了,繼續沿用之前的地名自然失去了意義。

清朝都沒有“南京”這個地名,為何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後來清政府跟列強簽訂的一些條約,條約名稱中用到了具體地名的,也都換成了如今的名稱。像南京這樣的名稱來源特殊的城市,在其它城市中也比較罕見,名稱中帶京字不是随便就能取的。不同城市的名稱來源,跟曆史傳統或多或少有一定聯系,也是曆史發展的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