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要興風作浪?美日印澳外長齊聚墨爾本,給印太地區“添堵”

作者:老牛校尉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東歐戰火似有一觸即發之勢,印太地區卻絲毫不見消停,背後無可争議的美國在作祟。面對中俄兩個強力競争對手,不難看出,美國正試圖搞“外交雙軌戰略”:一方面将俄烏危機視為短期焦點,一方面仍把印太事務作為長期核心。

又要興風作浪?美日印澳外長齊聚墨爾本,給印太地區“添堵”

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注意到過去二十年将精力過多投入到遏制俄羅斯,導緻自身在東亞的影響力削弱。為了保持對全球尤其是新興國家密集崛起的遠東地區的控制,奧巴馬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後又更新為“亞太再平衡戰略”。

但是,奧巴馬在對遠東問題上手腕不夠強硬,招緻美國右派人士廣泛批評。川普上台後,為了加強遏制東亞,把印度也捆上美國戰車,進一步更新為“印太戰略”。2019年,川普政府就正式公開頒布了《印太戰略報告》,詳細闡釋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目标、主要威脅及一系列實作手段,其用心不言而彰。

為什麼拉印度入夥?因為美國地處太平洋以東,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美國的威懾不夠。有了印度,就可以對遠東地區形成一西一東夾攻之勢,像一把鉗子把遠東牢牢遏制住。

這不,近期美國又開始聚攏一幫亞太國家的“小圈子”,實行所謂遏制企圖了。

本月9日至11日,美、日、印、澳四國外長齊聚澳洲墨爾本召開“四方安全對話”。這個所謂的“對話”主要探讨美國為首的聯盟如何在印太地區維持霸權存在等問題。

又要興風作浪?美日印澳外長齊聚墨爾本,給印太地區“添堵”

這次會議名為“安全對話”,實際上卻對地區安全缺乏助益,不過是美國又一次在印太地區加強遏制、耀武揚威、挑動局勢的舉動罷了,與近期全球盛會倡議的和平基調全然不同。有兩點尤其值得我們關注和防範。

其一,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緊張感加劇。

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那就是會議結束後布林肯還計劃通路斐濟,這與所謂“安全對話”的主題相去甚遠,這是為何?

原來,前不久東加火山爆發,中國迅速而有力地向太平洋島國伸出援手,獲得這些國家的認可。

美國這個國家善于打明牌、搞陽謀,喜歡把自己的重大戰略向外界公布,一方面獲得群眾和國會的支援,一方面也給對手造成威懾壓力。

然而許多人以為,美國隻打明牌、沒有暗牌,這也是不切實際的。國際政治博弈遠不止陽謀,還有大量陰謀存在。例如美英加澳新幾個國家搞的“五眼聯盟”私底下的謀劃,難道會告訴你嗎?

又要興風作浪?美日印澳外長齊聚墨爾本,給印太地區“添堵”

說到底,當美國感到嚴重威脅的時候,它就會開啟“無線電靜默”,不再公開向外傳遞真實資訊,私底下夥同盟友來算計對手。而當美國在某一局部問題上搞得“小圈子”、“閉門會議”越來越多時,反過來也說明美國的緊張感在加劇。

其二,這是美國主導的又一次“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邏輯是有赢有輸,我要想赢,你就必須輸。這與雙赢、多赢邏輯下的“正和博弈”大有出入。美國向來信奉“零和博弈”,不安于看到任何國家在不受美國控制之下發展崛起,否則就會怕自己淪為輸家。

一旦陷入這樣的邏輯陷阱,那麼在對外政策上就會出現畸形。“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最早由日本于2007年提出,其本意是加強四國的平等合作。但美國加入之後,從“平等的合作者”逐漸躍居為“上司者”,将此對話機制變為在亞太地區實施遏制的小圈子。

其實,所謂“四方安全對話”中的“安全”,指的是美國的安全,而非日印澳的安全。美國為了自己的安全,甚至可以說是為了自己的霸權,不惜将日印澳綁上戰車。

又要興風作浪?美日印澳外長齊聚墨爾本,給印太地區“添堵”

要知道,此時恰逢中國舉辦國際體育盛會,美國不可能不知道此舉會産生不愉快的後果。美國自己不忌憚也就罷了,但卻硬拉上日印澳來“添堵”,必然會導緻三國進一步削減同中國友好合作的信任基礎。

可見,美國不但對中俄等競争對手慣常采取“零和博弈”思維,甚至在跟所謂“緊密夥伴”、“鐵杆盟友”的合作中也隻顧自己、不顧别人。這些小圈子中美國這個“老大”當得并不好,如果某些國家非要跟着美國一條道走到黑,恐怕最終将自食惡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