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王麗平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重要訓示要求,青島開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其中加快推進曆史城區保護更新成為八大行動之一。如何在保護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地保護,保留住城市曆史文化記憶,是城市更新和建設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青島市在總面積28平方公裡的曆史城區保護範圍内,加快了老城複興與城市更新轉型的探索步履。作為曆史城區主要承載地,市南區、市北區結合自身資源禀賦,運用“政府+平台公司+社會資本”方式,以建築修繕和産業導入賦能老城複興,打造曆史城區有機更新典範,探索老城複興的青島模式。目前,全市已完成約10萬平方米曆史城區保護更新,在新産業、新業态的賦能下,曆史城區正在逐漸疊代更新,在不久的将來,城市更新的發展成果都可在此盡享。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老店重新開張,門口排長隊

“這裡以前是個化妝品店吧?”“這兒變得這麼美了,快給我拍張照片”……2月10日中午,在海泊路上,不時有市民和遊客來到此地遊覽,正在複興的老城俨然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他們都帶着好奇和驚奇的眼神,看看這裡,逛逛那裡,有的在尋找曾經的記憶,有的來感受蛻變中的曆史城區一番别樣風韻。

沿着膠州路與芝罘路路口一路向南,在一片施工的繁忙景象中,一些老建築已經破繭重生,展露新顔。位于芝罘路63号的于東甫舊居已經修繕完畢,修舊如舊的黃色外牆,配上棕色的木質門窗,老建築韻味盡顯無遺。此時,一對身着複古禮服的情侶正在此處拍攝婚紗照。“他們的服裝風格和這裡的老建築風格非常搭配,是以我們推薦他們來這裡拍攝。”正在忙着拍照的攝影師告訴記者,自從曆史城區保護更新後,他們就關注到了這裡,因為非常漂亮,出片率高,是以會經常推薦新人來此拍照。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一對情侶在曆史街區拍婚紗照

曆史城區的發展重在人氣。随着青島西部老城區的加速更新,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來到這裡,也讓一直工作和生活在此的人明顯感受到了重新回歸的“人氣兒”和“煙火氣”。

2月10日下午2點半,位于四方路的苟不理包子店内仍人頭攢動,十幾張餐桌坐滿了人,買包子的隊伍排到了門口有20多米長。68歲的白懷章一口氣買了40個包子、一盒馄饨,“對這裡很有感情,昨天聽說這裡翻新開業,就趕忙來回憶回憶老味道。”白懷章說。

“自正月初八開業開業以來,每天爆滿。”苟不理經理孫宏世今年70歲,自1985年4月1日苟不理開業一直工作到現在。在幾個月的修繕期間,不斷有居民打聽啥時候開張。他相信随着曆史城區的人氣重聚,他們的包子店将再續輝煌。

在有着一百多年曆史,青島建築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的裡院式建築廣興裡内,保安杭照智每天會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慕名來到這裡參觀、打卡。“今年春節假期裡,每天也有很多人來,年輕人和老年人都有。”杭照智說。

來自即墨的潘勝團就是當天下午衆多打卡者之一。一進廣興裡,站在二樓樓梯上,他就拿出手機拍攝了一段小視訊發到了自己的親友群裡。“我是看朋友圈别人發的圖慕名來的,果然很有老城區的味道,不虛此行。”潘勝團說,自己看到朋友圈後,就迫不及待地乘坐公交轉地鐵過來看看。“我看老城區很多地方都在施工,将來肯定會變得更好,值得以後經常來。”

保護性修繕,留住文化底蘊

濰縣路19号是青島最大的裡院建築群,自去年底開工到現在,該項目一直備受關注。該項目以四方路為界分為南北兩院,2月10日,兩個院的建築被綠色圍擋圍住,施工機器不時發出陣陣聲響。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濰縣路19号改造更新項目執行經理高小明介紹,由于濰縣路19号的特殊性,其改造工程采用分批次進行推進,目前南院牆體加強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屋面及裝飾施工,北院正在進行加強施工。

“為保證曆史風貌的真實性、完整性,主要采取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濰縣路19号進行修繕,最大程度保留原形制,采用原材料、原工藝進行整體修繕,對于牆體原本的木梁、老部件盡可能保留,實在破損比較嚴重的,也會采用同形制的木材進行複原。”高小明說,這也對維修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廣興裡遊客絡繹不絕

裡院是全國唯一、青島獨有的民居建築形式,根據專家評審考證,濰縣路19号在現存的風貌建築中,是價值要素最多、保護最完整、元素最齊全、規模最大的裡院群落。“改造後的濰縣路19号定位為以文創生活、餐飲娛樂為主要業态的片區。新興文化創意街區,喚起不同時代青島人集體記憶。”高小明介紹,将繼續深入挖掘青島元素内涵,發揮“老青島”品牌力量,圍繞休閑娛樂、特色餐飲、藝廊展覽為主的業态,尤其是能夠吸引和聚集年輕人的新業态、新模式,将打造為裡院文化展示地、潮趣打卡熱門地,旅遊和體驗式文化聚集地。

針對曆史建築的保護開發,市北區也專門成立曆史城區管委會,凝聚建築、結構、文史、文保、古建修繕等各方面專家力量。青島市市北區曆史城區管委會項目負責人袁本田介紹,為了高水準挖掘曆史文化和活力元素,他們組建文史研究團隊,專題開展曆史城區文化挖掘、收集及整理工作,已按照“一房一冊”模式整理了560棟風貌、文保建築基礎資訊,為後期保護分級和價值保護要素評定提供重要依據。

“今年我們将繼續加快推進街區建築的保護修繕,確定年底完成4.4萬平方米的既定目标,劉子山别墅、裕德裡等重點項目修繕完畢,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同時,力争打造樣闆工程、示範工程。”袁本田介紹,今年市北區将繼續突出底蘊彰顯,抓好文史挖掘。以四方路、上海路-武定路街區為重點,從裡院文化、老字号及道路曆史等多方面深化文史挖掘,着力搜集曆史元素及相關物件,留住文化底蘊。同時,加快推進裡院博物館、裡院生活記憶館建設,確定4月份正式營運。

産業導入,讓曆史建築活起來

百年老城區日益煥發新活力,離不開新産業的賦能。為了加速老城産業複興,市南區、市北區結合自身資源禀賦,運用“政府+平台公司+社會資本”方式,以建築修繕和産業導入賦能老城複興,打造曆史城區有機更新典範,賦能老城高品質發展。

2020年5月,以“老城複興、工業賦能”為目标的廣興裡順利變身為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使得這一片區備受海内外關注。目前,該中心已有18家國内外設計機構入駐。前端為臨街商鋪,後端為設計、制作、教育訓練等全鍊條的産業平台,以廣興裡為代表的這種“前商後産”新模式,正在廣泛嵌入老裡院、老建築和老街區,讓曆史城區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廣興裡

“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品牌資源庫200多家,結合産業招商和規劃設計,早日實作市北區老城區的‘騰籠換鳥’。”市北建投集團招商主管石筠介紹。

隻有把高端人群、年輕人群集中起來,才能帶動周邊旅遊、餐飲等消費,進而讓曆史建築真正活起來。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市北曆史城區将更新重點放在了業态導入上,以四方路街區為例,作為青島市規劃的裡院步行街區,以“青年經濟”為核,片區内産業落地的動作不斷。

位于易州路29号的泰福裡,XFAT&倉庫售貨已經入駐并于去年10月份正式開業,産品主打咖啡、文創服裝以及純文創。負責人李英磊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對中山路片區有着念舊的情懷,從骨子裡喜歡裡院的文化和氣質。“再加上我們店的設計理念和産品都比較符合曆史城區的氣質,是以我們毫不猶豫地把二店選址在了這裡。”李英磊說,雖然目前更新改造中的曆史街區人流量無法與成熟街區相比較,但是他非常看好這裡的前景。

在市南曆史城區内,将百年建築與年輕潮流完美結合的要數上街裡·銀魚巷了。這條路其實名叫甯陽路,是一條深藏在青島站東北方向的小路。作為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工程的重點項目,經過一系列施工建設,這條充滿曆史人文價值的百年老街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漫步在銀魚巷内,匆忙的腳步不禁慢了下來,路面按青島老式工藝嵌滿了馬牙石,從石頭縫裡冒出的小草,為街巷着上一抹新綠。路兩側保留着青島現在已不多見的車輪石,這些百年車輪石被時光打磨出油亮的包漿。老裡院的牆皮因年久失修已經開始脫落,老匠人将已開裂起鼓的牆皮鑿除,剔補酥堿嚴重的老磚,依據牆面原有修複工藝進行恢複,雖然斑駁,但保留了不同時期的曆史印記和修繕痕迹。

在這條路上,有一個院落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甯陽路17号院,修繕完成後它有了一個新名字銀魚巷SFY(銀魚院)。進入銀魚巷SFY,首先要經過一道玻璃走廊,進入之後,院内别有洞天,與之前破敗的景象相比,可以說重獲新生。記者發現,就着原來的老樓梯的牆體,打造了一面LOGO牆,印有“SFY”,地面由黑白方磚鋪砌,樓梯有黑色扶手裝飾,保留原來的紅瓦和斑駁的牆面,院内吸引了許多遊客拍照打卡。

“在這裡我們努力打造原創品牌集合街區,去年舉辦了上街裡·銀魚巷首期夏日市集暨文化營造節,活動3天客流總計32050人次,日均客流破萬人次,其中20-35歲客群占比90%以上;引發了全網超過3000萬以上的浏覽量,是國内網際網路傳播最轟動的一次市集傳播。國慶期間,又成功舉辦了‘吉祥趴梯原創品牌聯合快閃’活動,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年輕人來此打卡、休閑和消費。這些活動不僅讓上街裡·銀魚巷成功樹立了‘老城潮街’的品牌形象,也為青島老城區、青島旅遊季貢獻了千萬級曝光。”上街裡·銀魚巷項目負責人韓斌介紹。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正在施工中的易州路廣場

據了解,首批銀魚巷SFY入住商家南枝、LARGO、局部幸福、BERRY BEANS、虎嘯春等已經陸續開業,還有隐喻設計、HOWEVER等很多商家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

“在上街裡·銀魚巷這條百年老街上,一群蓬勃的年輕人正接過老匠人們手中的接力棒,用創作與熱愛持續點亮老街巷、老裡院的光芒。”韓斌說,在新一代青島人的創新努力下,通過功能更新,再造新活力,必将延續中山路的輝煌曆史。

“借勢經濟部門進駐曆史城區,我們今年将全面加大産業招商力度,深入完善街區業态布局。加快四方路街區南片青啤1903主題館、城市公共藝術展研中心等重點項目落地,持續完善餐飲、商業等配套保障,增加街區‘煙火氣’,為4月開街奠定基礎,打造曆史街區更新改造的新燃點新爆點。”袁本田說。

2月10日下午,市南區舉行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管理指揮部排程會議。2022年,市南區将圍繞“1個主軸+3大主題片區”的定位布局,通過環境優化、業态提升、精緻管理,結合三年攻堅計劃,全力推動項目規劃建設,打造“老建築+新消費”“舊裡院+新經濟”“原場景+新體驗”的業态場景,以全域5A級景區标準打造中山路曆史片區,加快煥發百年中山路新活力。其中,中山路城市記憶館、濟甯支路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一期、黃島路片區一期四方路、濰縣路19号改造項目等将實作開街營運。此外,市南區正在摸排片區存量商業房産資源,推動閑置房源盤活利用和業态更新。

解決停車難,提升老城區功能

老城複興,補齊公共服務設施是關鍵。“現在來西部老城區比以前友善多了,我們坐着地鐵3号線然後倒1号線,直接在中山路站下車就行。”家住李滄區的翟女士說。除了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利,曆史城區的停車場建設也成為了更新改造的重要内容。

2月10日下午,在李村路停車場記者看到,停車場的地下地上建設均已完工。據了解,該處停車場計劃一季度投入使用,可提供停車位505個。

當天,市南六街口綠地建設機械式地下停車場項目正在火熱進行,該項目将能提供200個地下智能停車位,預計今年投入使用。除此之外,聊城路停車場正在進行基坑施工,計劃年底完成主體施工、2023年年底投入使用,可提供停車位350個;館陶路33号、上海支路停車樓正在進行土方施工,計劃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可提供車位244個。這些停車場建成投用後,将有效解決老城區停車難問題,全面提升老城區功能品質。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李村路停車場地下部分

在道路基礎設施配套提升方面,市北區在完成“美麗街區”一二期17條道路綜合整治提升的基礎上,啟動三期李村路、上海路等14條道路整治提升,計劃年内全部完工。青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建設方面,長山路4号甲、6号共101套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改造基本完成。街區廣場建設方面,博山路廣場建成投入使用;易州路廣場完成土方施工,計劃5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上海路口袋公園已啟動場地平整,計劃4月份建成投入使用。

黃島路、四方路一帶,在曆史城區保護更新中,定位為以“慢生活”業态為主導的片區。根據計劃,今年片區将完成四方路、濟甯支路兩側11個裡院約1.6萬平方米建築修繕,并投入試營運;啟動黃島路平度路兩側約1.5萬平方米建築修繕工程;年内完成黃島路片區四方路、濟甯支路、濰縣路、博山路、易州路、平度路、平度支路、黃島路、芝罘路、德縣路、濟甯路、安徽路12條道路約2.6公裡基礎設施綜合改造;完成四方路街心花園及公廁改造更新。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四方路街區

力争下半年地下空間主體工程建設

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建設,是青島着眼未來百年發展的曆史性工程。以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為“爆破點”,青島邁出傳承曆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全力複興西部老城區的嶄新步伐。

郵輪港區更新改造作為推動老城區高品質發展的重點工程,既是青島市重大戰略項目,也是市北區的龍頭項目,其一舉一動備受關注。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更新改造項目于去年6月1日全面啟動地下空間建設,目前地下空間基坑工程止水帷幕及支護樁全部建設完成。2月10日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新春伊始,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青島環海灣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相關從業人員介紹,2021年,完成首開區等2個地塊303畝土地收儲,地下空間項目實作“拿地即開工”,完成3600米鐵道及1200米熱力管線保護性遷改,遷移124條通信光纜及5500米電纜,保障地下空間項目推進。按照計劃,今年6月至8月将逐漸完成基坑開挖,力争下半年陸續開始地下空間主體工程建設。

2022年是實作港區“1-3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收官之年,市北區将緊盯目标、穩中求進、狠抓落實,全力展示港區新形象。持續深化規劃設計,會同山東港口青島港、中交海投、國信集團(二隧建設機關),協力完成探海坊、居海坊、通海坊、尚海坊控規編制和重點專項規劃研究編制工作;依托華東設計院等知名設計機構,完成世界之眼、中鐵海洋金融中心等啟動區重點項目建築方案、施工圖,以及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設計工作,進一步完善啟動區規劃體系。

同時,加快推進土地整理。全面完成1、2号碼頭範圍内近300畝土地收儲,啟動區375.5畝土地實作出讓,基本完成啟動區土地出讓任務。其中,一季度完成北方國際油氣中心項目、世界之眼項目用地出讓,二、三季度完成山港國際健康管理中心項目、地下開發單元項目、中鐵海洋金融中心項目用地出讓,四季度完成RCEP博覽中心項目及1、2号碼頭布局項目用地出讓。

抓好在建項目推進,完成啟動區地下空間基坑開挖及支護,實施地下室主體施工,完成總進度約30%,確定達到3A級智慧工地标準;山港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完成地下室施工,啟動地上主體施工。推動北方國際油氣中心項目開工建設,大力開展跨境貿易、大宗商品貿易。

今年,市北區将支援環海灣集團做大做強,持續深化與頭部企業合作,加強資源導入、産業培育,推動中鐵海洋金融中心、山東海洋人才中心等項目落戶,為國際郵輪母港區改造更新助力賦能。

記者手記

守護城市曆史文化的根與魂

漫步在青島的西部老城區,時常讓人感慨萬千。腳下是斑駁的馬牙石路,身邊是上百年的老建築,許多建築都圍上了綠色圍擋正在修繕,街角藏着讓人耳目一新的小店,周圍有許多年輕人孩子在參觀……一幅将老城的安逸和生活的繁忙融合在一起的美好畫面。

創新引領走在前丨人氣兒+煙火氣,青島老城區正在被喚醒

易州路29号的新業态

一座城市的價值,既要看它的“老”,也要看它的“新”。因為,“老”和“新”,既能衡量一座城市的厚重或者單薄,還能衡量一座城市的衰敗或者重生。畢竟,隻有以真實的曆史文化遺産為載體,城市的文脈才能得到有效傳承。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保護好“老”的城市曆史文化遺産,是一項重要課題。在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實踐中,強化“保護”的理念,切實守護好城市曆史文化的根與魂,既是在呵護城市底蘊,也有助于廣大市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也隻有在保護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保護,才能保留城市曆史文化記憶,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眼下,路線圖已經繪就,一場城市發展更新的新征程徐徐拉開大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