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跌原因又找着了?私募基金是出來背鍋的?還是被割韭菜?

作者:财經周師爺

大跌幫兇?

近日,在某網絡媒體新聞上看到《A股新年開局慘淡,都是私募擴張惹的禍?》的文章,内容指向私募擴張可能給A股下跌帶來引子。近6年最慘開局之月,私募基金的擴張是不是要為下跌的大A背鍋呢?文章也指出某大佬的意見是A股開年的表現應是證券私募基金規模的大幅擴張的結果。

師爺看後,也有點不太了解該大佬的意見。

其一,該大佬也是私募基金的美女掌門人,旗下亦管理了數隻證券類宏觀對沖政策的私募,管理規模超過50億元。那她提出此類觀點是不是證明旗下基金政策進行了大量賣出交易,砸動了市場?但其不到100億的規模帶動的市場效應應該不至于影響萬億交易量的A股市場。

其二,她認為證券私募國内交易政策同質化相當嚴重,造成大量資金堆積在同樣的闆塊和領域,會出現市場表現不佳時的脆弱性。師爺在想呀,目前的情況是,證券私募(不含股權私募基金)合計規模也不過6萬億,相較于A股市場兩市超過90萬億的市值來說,應該不及6%。

大跌原因又找着了?私募基金是出來背鍋的?還是被割韭菜?

看看2017中美證券私募基金的規模對比(圖檔摘自網絡)

受傷慘重?

目前近9成百億私募已陷入虧損。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截至2月7日,百億私募數量為111家,業績為正的百億私募僅有11家,占比約10%。與此同時,多隻私募産品已經接近清盤邊緣。如此嚴重的受傷面積,難道私募機構想集體自宮嗎?

衆所周知,私募機構的生存機會是業績提成和管理費收入這兩條重要主線。如果一起賣出,造成市值大幅縮水甚至清盤,那這些私募機構的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正确看待下跌

其實,市場上一直有一種聲音就是,一遇到下跌就有人出來說,找到下跌的原因了。這次,私募機構給找了出來“被背鍋”。那下次呢?也可能是“中美關系”甚至其他原因。其實呀,師爺認為,一下跌就找原因試圖規避,一上漲就着急找觀點論證,就是一件特别無聊的事情。

下跌就是漲多了,資金離場。當然這個中間的資金也包括私募機構管理的産品。再個,當下的下跌,不就是春節前上漲的回調消化嗎?

機會在哪裡?

師爺,你講那麼多,機會在哪裡呀?

其一、您手裡有資金嗎?有資金就有機會!是以大家記住一點,不要滿倉!不要滿倉!

其二、闆塊方面,大家可以去看看最近資金流入較多的,如JJ、JR等闆塊。

其三、參考下圖,在做資産配置的時候,了解貨币政策,進行大類資産的配置。

大跌原因又找着了?私募基金是出來背鍋的?還是被割韭菜?

美林時鐘(圖檔摘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