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紀還小的時候,一到暑假的傍晚,就喜歡拉着爸爸媽媽去吃片片魚。
那個時候,幾乎每條路上都有一兩家:門口全是桌椅闆凳,一到六七點就坐滿了人,唠嗑聲此起彼伏,很是熱鬧。
靠着美味和實惠征服了人心的片片魚,在當時的襄陽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誰沒有過和親朋好友坐在街邊,吃魚、擦汗、閑聊的回憶呢?
随着城市的發展與進步,現在幾乎再也找不到能坐在街頭暢快吃喝的店了,片片魚店也越來越少。但是,記憶中的那口味道,從未離我們遠去。
#01
走,吃片片魚去!
興許是惦記了太久,總想着哪天能再吃上一頓,找尋童年的美好回憶。是以與小海星聊天時,竟莫名說出“片片魚”來。
“哈哈,你也饞這口呀?正愁沒人搭伴呢,聽說有家味道不錯,離公司也很近,一起嗎?”“别廢話了,走。”
與小海星相視一笑:要不咱是同道中人呢,必須能吃到一起去呀。
小館開在黃家一組,這條路上的店鋪門臉都比一般的矮些。但可别被這小門頭所“迷惑”了,進店才發現原來還有後院,這地方是真大呀。
老闆說,冬天為了擋風雪搭起的棚子,讓位置少了許多。等到開春後天氣暖和了,棚子一拆,還能多出小十桌呢!
雖還沒開吃,但此刻我已經開始想象,在夏天的傍晚,與好友們吹着“熱風”圍坐在此相談甚歡的愉悅場景了。
#02
記憶中的味道
黃師傅也是老手藝人了,01年的時候就在長虹路開了家炒菜館子。後來專門跟重慶師傅學做片片魚,機緣巧合又來到這裡開店。
現在嘗到的這鍋美味,小到每一勺調料的配比,都是黃師傅根據襄陽人的口味,慢慢摸索、調整來的。
雖說下午五點鐘才開門,但食材從早上就要開始準備了。起個大早采購的白鲶魚,現殺現切,得裝上滿滿兩大筐才往店裡帶。
看店裡的師傅行雲流水一頓操作,僅需一分鐘,這份鴛鴦鍋便能上桌了。
店名雖叫重慶片片魚,但根據襄陽人的口味改良後,完全不會吃得嘴辣胃疼,對于怕辣的我來說,味道剛剛好。
襄陽人口味普遍重,是以改良後更多的是鹹鮮,即使是清鍋也不淡。
最能讓吃貨在冬季感到滿足的,就是有着沸騰時會上升白色蒸汽的美食。待到鍋子咕嘟咕嘟冒泡,便迫不及待想吃上一口。
湯底的濃郁将鮮嫩的魚肉層層包裹,香氣撲面而來。
入口不腥不燥,綿密程度像是在咀嚼雲朵一樣。鮮味緊跟其後,繼而便是香、嫩的無限回旋...
#03
盡情添加的美味
四人以上來吃最劃算了,隻要20元一位。除了魚之外,店内配菜也是随意添加的。
隻要不浪費,吃再多都沒問題!雖然沒什麼肉類,但滿滿一櫃子還是夠大家挑選了。
主食有很多種,寬粉、泡面、千層餅....還有手工水餃。每一個水餃都是店内阿姨現包的,韭菜雞蛋的内餡,非常好吃!
等待鍋開的時候,或是吃累了想中途休息,還可以嘗嘗應季水果。橘子一點不酸,水靈靈的,很甜!
我跟小海星兩個人,還沒吃到三盤配菜就已經撐了,可見魚肉的分量還是很多的。
#04
十年的堅守
我們五點不到就來了,本以為年後剛開業店裡不會有太多人。誰知剛坐不久,就陸續來了一桌又一桌客人。
六點的時候,大廳幾乎就坐滿了人,還有不少人定了後院的位置。來的大都是熟客,看我們在拍照,都誇這裡實惠又好吃。
黃師傅非常熱情,即使生意忙碌跑前跑後,也還會同我們聊天。“味道咋樣呀姑娘?”“味道剛剛好,很不錯呀!”...
十年可以幹什麼?
小嬰兒也可以開始讀書認字了;小孩子也可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人了;普通職員也可以晉升為高層上司了...
在這好長好長的年歲裡,能發生太多的事情了,也有着太多可能性了。
而黃師傅,選擇用十年,在這裡開好一家店,把他的手藝,展現給每一個到來的食客。
我想,也許就是這樣的信念,才讓這鍋片片魚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讓許多人不論遠近,都想來這裡嘗口“鮮”吧。
黃師傅重慶片片魚
位址 |樊城區黃家一組江山南路門面
營業時間 17:00-22:00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END•
出品:湖北鲸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編輯:西瓜 攝影:小海星
本文由襄陽食記原創釋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