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次成長》:治愈心理創傷,成為真正的大人

作者:韓三卞

2022年1月24日,一則關于劉學州事件的新聞上了熱搜,人們開始關心起這件事情的始末,也為這個男孩心痛。

當許多十幾歲的同齡人和父母争吵時,劉學州卻連一個住的地方都沒有,他渴望和親生父母相認,卻隻得到了一個更殘忍的真相,他的父親,在劉學州剛出生的時候就把他賣掉了,并且用賣掉劉學州的錢,娶了妻子。是以當劉學州找到他們準備認親的時候,他們隻是狠心地拉黑了劉學州。

劉學州,也在對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後自殺身亡。

為什麼劉學州的故事,會引發這麼多人的關注呢?因為他讓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麼深,一個從小沒有得到足夠愛的孩子,最終會走向怎樣的結局。

《二次成長》:治愈心理創傷,成為真正的大人

“原生家庭”一直是近幾年很火的一個話題,可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沒有辦法擁有一個十分幸福的原生家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一些傷害,這些傷害也會在未來的過程中,成為我們與他人相處的障礙。

比如缺乏安全感,社交障礙,自卑,敏感,缺乏責任感……

這些不良行為的養成,都依賴于我們的成長經曆,可我們的童年已經過去了,不可能再重來一次,那有沒有辦法治愈我們的童年呢?

前段時間讀到一本心理學著作《二次成長》,為這個問題找到了答案,正如書名一樣,這本書的重點便是給自己一次機會,進行成人人格的修補。

《二次成長》:治愈心理創傷,成為真正的大人

全書将0-18歲分成5個階段進行概述,用19個方法工具,解決我們内心的17種缺失。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見證自己的成長過程,并找出内在的缺陷,進行彌補。

這些知識,既能幫助成年人完善早期成長的遺憾,也能給沒有教育經驗的父母提供幫助,讓他們認識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要提供給他們的幫助。

在孩子一歲之前,父母要盡可能地提供給他們安全感,在他們哭鬧的時候,要及時進行安撫。否則就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這也是很多人成年後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在孩子1-3歲之間,會有非常強烈的探索欲,可能會做出一些破壞,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學會妥善地處理,如果僅僅隻是用否定或者質疑的方式來處理。就極有可能造成孩子在日後的成長中缺乏主見,自我懷疑。

《二次成長》:治愈心理創傷,成為真正的大人

在孩子4~5歲的時候,他們開始漸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也是在這個階段漸漸有了自尊、責任感和内疚感。許多成年後缺乏自尊的孩子,在這一階段都沒有處理好和父母的關系。他們特别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當取得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看不起周圍人,而一旦受到一點挫折又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很難進入一種和他人平起平坐的狀态。自尊感缺乏的孩子也非常容易陷入無助模式,現在許多小孩子都會覺得自己的自尊是依附于成功。

比如我的價值觀和是否有好成績是直接相關的,有好成績我就是最棒的,沒有好成績我就是一無是處的。可是這些外在的東西并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快樂。

除了對每個階段的作用進行剖析外,作者也會對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産生的一些缺失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并把它稱為工具箱。

諸如對于“自我懷疑”的問題,作者就提到了用“懷疑你的懷疑。”這種方法可以解決。

《二次成長》:治愈心理創傷,成為真正的大人

  • 第1步:表達懷疑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通過語言或者文字的方式,把那些盤旋在你腦子裡的想法一鍋端的全部傾瀉出來,這樣就能夠讓我們清晰明了地看到自己内心的想法。

  • 第2步:中斷儀式

當你把自己内心懷疑的想法表達出來之後,就需要進行一個中斷儀式,如果你是寫在本子上的,那就告訴自己,是時候停止了。

  • 第3步:表達對懷疑的懷疑

這一階段我們同樣可以用語言和書寫的方式進行表達,但是要注意,在這一階段隻能寫對之前懷疑的質疑,其他的一概都不能呈現。

舉個例子,當我在準備4級考試的時候,就陷入過自我懷疑的狀态,那時候我覺得時間很短了,自己再怎麼準備可能也考不過。這就是我的懷疑。

而在我将自己的懷疑一股腦的傾訴之後,我就必須要告訴自己是時候該結束了,我應該要想一個辦法解決它了。

在第3階段我就會告訴自己,之前在準備三級考試的時候也是一樣,我也對自己沒有信心,但最後還是過了呀,是以懷疑本身并不能夠代表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并不是給自己樹立多麼強的自信心,而是要用“懷疑你的懷疑”的方式來中和自我懷疑。

像這樣的工具,在這本書中一共有19個,他們看上去都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用起來,特别的實用。

《二次成長》:治愈心理創傷,成為真正的大人

當我第1次看見《二次成長》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書名給吸引住了,因為我深知自己身上也存在着諸多的缺陷,比如社恐,不善言表……

而在讀完整本書後,我似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更讓我欣慰的一點是,書中作者所闡述的一個觀點,這世界上并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有一定缺陷的,隻是這個缺陷的程度不一樣。

就像許多人的原生家庭中,爸爸媽媽都會争吵,都會否定孩子的成就,這樣的行為的确會讓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這樣的缺陷卻并不是緻命的,他們同樣可以擁有人際關系。

但有些孩子的原生家庭特别不幸,也給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摧殘。以至于他們無法通過自我調節的方式來進行自我治愈,進而走向了極端。

《二次成長》這本書,與其他書籍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不像其它心理學的書籍,說得特别晦澀難懂,而是簡單明了。把一個個心理學上的理論拆開了、揉碎了。用大白話的語言來給你進行解讀,并且在每一個問題的後面寫上對應的解決方法。雖然這些方法并不能夠保證100%的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能提供給你一個方向。

也希望更多的人來閱讀一下《二次成長》這本書,或許能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