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作者:非專業車評

這幾年來鄙人寫了很多關于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内容,對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很多優勢贊不絕口,也做到了對内燃機增壓化趨勢的欣然接受,是以一直以來很多讀者都認為在下是個渦輪增壓吹,實際上鄙人同樣是日産VQ37發動機的使用者,隻是有些排斥情懷這種虛無缥缈的東西,過于主觀的思維隻會幹擾對客觀的判斷!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譬如什麼大排自吸是王道、V6無與倫比的平順、動力随叫随到的線形之類的贊譽真的挺心煩,這套話足足說了20幾年,當真是有些過了;此篇僅以一個37車主日常用車的角度去評價VQ37發動機,詳細闡述它的優勢以及劣勢,看看這款凝聚日産最頂級技術于一身的V6發動機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究竟算不算一代神機?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日産VQ系列發動機的起源

實際上早在1983年,日産就提出了VQ發動機的理念,也可以了解成羽毛系列;寓意就是讓發動機運作時如羽毛般輕柔平順,核心理念就是高效、節能、輕量化,而VQ系列發動機釋出量産在1994年,VQ30DE釋出當年就獲得了沃德十佳,後續産品就是VQ35DE發動機,同樣還是沃德十佳;而VQ37VHR發動機則是VQ系列最終的作品,獲得2008年的沃德十佳;說到底連續14年榮獲沃德十佳是由整個VQ系列完成的!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而在2008年之後,BBA等品牌開始大量普及渦輪增壓技術,是以VQ系列也就逐漸淡出了沃德十佳,是以說VQ37連續獲得14年沃德十佳是不客觀的;不過日産VQ系列自打研發時就稍微帶着點不平凡,要知道1983年時的日本工業制造處于鼎盛時期,而在1985年後因廣場協定使得日本經濟出現泡沫式繁榮,是以那個階段日系車企打造發動機往往是不計成本、不遺餘力,VQ系列也是這個時期所打造出來的!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VQ系列發動機有哪些技術特色?

為什麼上文說VQ系列自打出生就帶着幾分不平凡?原因就是那時期的日系車企所擁有的錢是花不完的,是以那時期日本車企造車理念就是甯可賠錢造車、也要争一口氣,當時很多明機如2jz、RB26都是誕生于這種時代背景之下;VQ系列有哪些特色?首先就是60度的夾角,所受一、二階慣性力矩比90度夾角V6少一半,平順度已經很接近L6發動機了(V6先天平衡的是一、二階慣性力,而力矩是不平衡的)!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如上圖90度與60度夾角V6發動機在一、二階慣性力矩上的差異(公式能看懂就看,看不懂也無所謂,知道存在差異即可);采用了雙頂置凸輪軸(DOHC)以及24氣門的結構;缸徑93毫米、沖程73毫米,典型的大缸徑、短行程,标準的高轉機,甚至比後來的VQ37HR還要極端;要知道即便是2000年之後采用DOHC的車型也并不多,現在看來這些不算啥,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這些都是高性能發動機的必備利器,更注重性能而對燃油經濟性略有忽視!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VQ37VHR發動機有多強大?

實際上VQ系列機型中應用最廣泛的機型應該是VQ35DE,VQ35HR與37VHR都是在這款VQ35DE的基礎上更新而來,應用了不少當時F1領域下放的技術,比如凸輪軸采用F1領域的超精磨工藝,氣缸采用了F1領域的真圓加工工藝,DLC塗層等等(就是那種鏡面工藝);型号結尾的HR代表高轉速,VQ37的精髓也就是這個HR,對于自然吸氣發動機而言提升動力困難,不增加排量隻有靠拉轉速來獲得功率!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VQ37VHR與VQ35HR差異不少,但最明顯的就是37配備了連續可變氣門升程,就是型号中HR前V的意義,記住一點37不分型号皆配備VVEL,是以本質上不存在VQ37HR,隻不過在14款Q50的參數介紹中不知道怎麼的就産生了VQ37HR的命名方式;這個VVEL可以了解成可變氣門正時的進階版,與本田VTEC是同類型的配置;高轉速機利用該轉速拉功率時會面臨進氣不足!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比如6000轉每分鐘運作時,每秒曲軸要旋轉100圈,因為4沖程發動機兩圈一個循環,就使得進氣門每秒打開、關閉50次,開啟時間太短暫導緻進氣量不足;是以産生了可變氣門正時、升程,正時可以簡單了解成進氣門開啟時間延長;而升程可以了解為在進氣門開啟時間延長的基礎上,增加進氣門開口的橫截面積;當然這種配備在當時日系高轉機上面很常見,高轉機必有氣門升程,就像本田粉迷戀vtec開啟時的聲音,VVEL也有嘯叫聲!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嚴謹的說VQ37HR所表現出的最大特色其實并不是它的性能,它的性能不錯、但并不是極緻,它最大的優勢(鄙人所真實感受到的優勢)就是均衡,動力足夠應付日常使用中所用的狀況,來感覺了下賽道溜幾圈也搓搓有餘(注意刹車片);油耗方面可以說是随心所欲,高與低取決于駕駛者如何去開,鄙人最高開到過17個,這幾年油價貴也能輕松降到11.6個,當然鄙人經常跑環線,市内路況少,同樣的路況用2.0T的5系跑、大概在9個左右!

日常代步2000轉左右時VQ37如同小綿羊般溫順,2300轉開始發力則稍微有了些性能機的姿态,而突破了5300轉時vvel一開,那動力非常澎湃,第一次做鄙人車的一個妹子戲稱這車有“三段式加速”,VVEL開啟的那一瞬動力爆發是非常突兀的,并不像各位眼中自吸發動機動力輸出的那般線性;或許也是傑特可JR710E變速器太坑的緣故,動力輸出的并不直接,行駛中給油必然要頓一秒,如同增壓車渦輪遲滞一般,遠遠沒有寶馬2.0T來的平順,道理很簡單甭管發動機多強、變速器坑直接毀掉平順!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VQ37HR的潛力有多大?

可能朋友們在一些文章上經常能看到VQ37潛力巨大的說法,比如什麼梯形結構至少能承受千匹馬力之類的話,不過在鄙人看來VQ37缸體采用全開放式水道(open deck),怎麼都不像強度很高的樣子,不做強化拉千匹應該就是另一個易爆,斯巴魯後期的機器為啥總易爆?就是開放式水道給坑的!如上圖所示VQ37缸體,而下圖則是戰神VR38DETT的缸體,采用封閉式水道!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全開放式水道對減重、散熱有作用,但缸體對氣缸襯套的支撐不足,看上圖這GTR的氣缸采用closed deck,缸體對氣缸的支撐是全方位的,是以若說沒強化的VQ38缸體能承受千匹馬力可信,但沒強化的VQ37缸體承受千匹馬力就有點匪夷所思了,日産RB26、豐田2jz、三菱4G63都是closed deck,是以均能承受千匹馬力;open deck設計甚至都不适合上渦輪增壓,參考斯巴魯的EJ20發動機就能想明白!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是以缸體不強化的VQ37潛力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換一套高流量進氣、直通排氣,最後再刷上一套新的程式,對于自吸發動機而言不刷程式幾乎沒辦法提高馬力;VQ37額定馬力與輪上也存在差異,額定350匹、輪上300匹左右吧(親身感覺,沒拉過),刷完程式機頭馬力能勉強到400匹左右,但廠家标定到7600轉斷油轉速估計要破,得達到8000轉左右吧!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至于前些年網絡上流傳的換上美國Z1進氣歧管就能輕松增長30匹馬力的說法完全是子虛烏有的,Z1的VQ37進氣歧管僅僅是在原廠歧管的基礎上對管口、内壁進行光滑處理,比如增大開口面積,磨掉歧管内壁上的一些毛刺使得其更加光滑,因為VQ37的進氣歧管是塑膠的,用400目砂紙甚至連自己都能打磨成功,當初鄙人差點就買了,小一萬塊呢;實際上想把VQ37的馬力拉倒400匹,的确需要對進氣歧管進行再加工(或直接上Z1),但僅通過加工進氣歧管,馬力能提升1、2匹都是運氣,這麼了解即可!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日常使用的感受

啥叫高轉速發動機?還有高峰值轉速、高升功率、轉速攀升的還要足夠快,對于高轉速發動機而言這三點缺一不可;VQ37同樣采用大缸徑(95毫米)、短行程(81毫米)的設計,轉速響應迅速,地闆油時一秒就能突破到5000轉以上,這就是VQ37擁有高爆發的力的根本原因,是以日常行駛時稍微給點油轉速瞬間就上去,不過卻被傑特可7AT嚴重拖了後腿,轉速響應快、但發動機扭矩傳遞到車輪上卻要慢半拍,升擋時順暢,但降擋時慢到令人無語,而且還是一擋、一擋降,做不到跳擋降!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是以鄙人的Q50日常行駛并未覺得有多麼的平順,動力輸出方面也沒有各位想象的那麼線性,所謂的動力随叫随到僅僅是想法;或許VQ37讓寶馬給它比對變速器,才真正能發揮它的潛力,日産能把V6自吸玩到極緻、但變速器差了點意思,總之日常使用的感覺沒有鄙人那輛2.0T的5系好,雖然是渦輪增壓但也平順、動力随叫随到,毫無鍵盤們口中的渦輪遲滞感(注意隻是說沒有感覺到,并沒說無遲滞,因為渦輪遲滞狀态客觀上是沒辦法避免的)。

VQ37距離誕生之日雖然已長達15年之久,但現在依然具備戰鬥力,01依然能秒掉路面上95%以上的車型(那剩餘5%就是超跑,以及M、S、AMG、R之類的了,可能占比還達不到5%),但從資料上看早已不如15年前那般驚豔;要知道在15年前,G37能達到5.3秒的01成績是多麼恐怖,因為VQ37與2GR-fse的出現直接把寶馬趕出了自吸界,在這之前寶馬的N52才是自吸界的标杆,是以15年前的VQ37才是一霸,至于現在就那麼回事吧,情懷不滅、VQ永在。

淺談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闆,日産VQ37到底有多強?

總而言之VQ37雖然經典,但真算不得自然吸氣機型的天花闆,充其量算是民用機中頂級的V6自吸之一,7600轉斷油轉速、95匹的升功率怎麼看都算不得極緻;要知道本田同時代的K20A,升功率已經達到了120匹,活塞每秒移速達到24米(F1的水準),這才是那個時期自吸的天花闆,讓法拉利追了快10年;隻不過VQ37是很均衡、全面的機器,大排量避免了小排量自吸低扭不足的尴尬,動力與油耗的選擇完全由駕駛者來決定,舍得油它動力爆棚,想讓它省油、壓到11個左右也很容易,但除此之外也很難再想到它的其它優勢了;畢竟時代變了,它那300匹的輪上馬力對比3.0T+雙離合真的沒啥優勢,這也是鄙人現在更喜歡V6T的原因,情懷有的時候令人無奈,咽不下又吐不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