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跳台與冷卻塔怎麼會“組cp”?事實上,冬奧組委之“家”就在曾經的鐵礦石筒倉裡

作者:文彙網
大跳台與冷卻塔怎麼會“組cp”?事實上,冬奧組委之“家”就在曾經的鐵礦石筒倉裡

冬奧賽場的大跳台為什麼會與北京首鋼曾經的冷卻塔放在一起,這是這兩天不少觀看冬奧的觀衆發出的疑問。

事實上,“塔台cp”的淵源,要從7年前說起。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市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系列冬奧工程落戶首鋼,沉寂許久的百年老廠迎來轉型更新機遇。本着“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理念,首鋼将原有的工業留存改造成了辦公室、訓練場、甚至比賽場地。除了大跳台、“四塊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國家體育總局冬季訓練中心,北京冬奧組委的“家”甚至早在五年前就安在了這裡,他們的辦公室就在曾經的鐵礦石筒倉裡。

2017年,記者就曾實地采訪北京首鋼的奧運園區,以下是當時題為《首鋼老筒倉變身北京冬奧組委之“家”——8年前為奧運搬遷 8年後因冬奧轉型》的報道,刊發于2017年3月19日的文彙報頭版。

大跳台與冷卻塔怎麼會“組cp”?事實上,冬奧組委之“家”就在曾經的鐵礦石筒倉裡

沿長安街一路向西,進入石景山路68号首鋼東大門,再深入廠區西北3公裡,便是西十筒倉區域———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的所在地。一組由6座并排矗立、高近40米、直徑20多米的巨型鋼筋混凝土圓形筒倉和空中輸送通廊、轉運站等組成的工業遺存,經設計師們“妙手回春”,已成為北京冬奧組委會的“家”。

留住工業風貌助力綠色冬奧

西十筒倉原為首鋼煉鐵原料區,建于1992年,當時在火車運輸系統中編組為西十線,是以得名并沿用至今。2008年,為落實北京城市整體規劃、解決環境保護問題、迎接奧運會,首鋼生産部門整體搬遷,西十筒倉及周邊工業建築便一直廢置。2013年,西十筒倉改造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首批試點,開始對6個筒倉及一個料倉進行改造,計劃将這片區域建設成既保留工業遺存面貌、又适應現代辦公需求的創意産業園區。這也是首鋼北京園區第一個改造項目。

西十筒倉區冬奧廣場項目總規劃設計師段若非告訴記者,這片冬奧組委辦公區主要利用原有工業廠房及構築物改造而成,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工業風貌,留住了北京老工業的曆史記憶。經過改造,原有工業構築物已能充分滿足辦公需求,實作了工業遺存保護再利用,也展現了綠色辦奧理念。冬奧組委一期入駐的5号、6号筒倉,由英國思銳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建築設計,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進行室内設計。目前,冬奧組委初期9個部門、2個運作中心已入駐。辦公區内其他建築改造完畢後,可基本滿足随着籌辦進展而逐漸增加的冬奧組委會所有部門辦公需求。

腳下每一塊磚都是工業遺存

記者看到,與5号、6号筒倉緊鄰的1号、2号、3号、4号筒倉也已完成了改造和裝修。段若非介紹,為了讓筒倉改造後呈現出不同風格,他們以每兩個筒倉為一組,通過招标選擇了不同的設計機關。原本大小形狀一模一樣的6個筒倉經過改造,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效果。3号、4号筒倉牆壁上開出了多個三角形、長方形的造型,像是孩子玩的“七巧闆”。1号、2号筒倉走的則是“簡約風”,讓筒倉牆壁直接成為辦公室的外牆,僅在每個樓層開出幾個正方形的大洞作為窗戶。

“把幾十年前的鐵礦石筒倉改造成現代化辦公樓,對于設計機關來說是新的挑戰。從費用上說,要比建立辦公樓高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還面臨許多額外的困難。”段若非指着1号筒倉上的一扇窗戶說,“開每個窗戶之前,都要進行嚴密的結構檢測,随後要打穿近1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面,再鋪上新的鋼筋,最後還要把新澆築的混凝土做舊。”

這些切割、開鑿下來的老工業材料并不會浪費。在西十筒倉辦公區内,開窗戶時留下的混凝土圓餅成了室外裝飾性座椅;步道和廣場鋪的透水磚,是建築垃圾資源化的結果;步行道旁的景觀使用了廠區軌道枕木;部分照明裝置是從首鋼二型材廠老廠房中拆除的舊燈具;部分廢棄材料和設施經過藝術再加工,成為景觀獨幕喜劇。

段若非說,将園區内的工業遺存保留、改造、再利用,賦予新的用途,讓西十筒倉伴着鋼鐵記憶,由工業建築向冬奧組委會辦公區的轉型,符合奧林匹克文化追求。

借助冬奧,實作老廠區向新業态更新轉型

登上6号筒倉頂層,向西遠眺,是蜿蜒起伏的西山;向東望去,巨大的高爐、廠房盡收眼底。首鋼宣傳處彭建軍處長說,這裡是自然景觀和工業遺存最佳結合點,以後還要将附近的其他工廠中的房間、料倉及工業建築改造成冬奧會從業人員宿舍、醫療後勤中心等,使這片區域成為冬奧廣場。

彭建軍說,2008年北京奧運,首鋼将主要生産廠區搬遷到了河北曹妃甸,老廠區啟動了轉型之旅。2016年初,冬奧組委會選擇辦公場所,首鋼的西十筒倉一期改造完畢正準備招租,就向冬奧組委會遞送了資料,沒想到從近百處備選地點中脫穎而出。冬奧會後,這片區域将成為創意産業園區和向市民開放的工業遺存景觀,首鋼将借助冬奧,實作老廠區向新業态的更新轉型。彭建軍感歎:“首鋼8年内有幸兩度結緣奧運,恐怕從來沒有一家企業命運能以這種方式與奧運連到一起。”

作者:郭超豪

編輯:郭超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