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跳台与冷却塔怎么会“组cp”?事实上,冬奥组委之“家”就在曾经的铁矿石筒仓里

作者:文汇网
大跳台与冷却塔怎么会“组cp”?事实上,冬奥组委之“家”就在曾经的铁矿石筒仓里

冬奥赛场的大跳台为什么会与北京首钢曾经的冷却塔放在一起,这是这两天不少观看冬奥的观众发出的疑问。

事实上,“塔台cp”的渊源,要从7年前说起。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市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系列冬奥工程落户首钢,沉寂许久的百年老厂迎来转型升级机遇。本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首钢将原有的工业留存改造成了办公室、训练场、甚至比赛场地。除了大跳台、“四块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北京冬奥组委的“家”甚至早在五年前就安在了这里,他们的办公室就在曾经的铁矿石筒仓里。

2017年,记者就曾实地采访北京首钢的奥运园区,以下是当时题为《首钢老筒仓变身北京冬奥组委之“家”——8年前为奥运搬迁 8年后因冬奥转型》的报道,刊发于2017年3月19日的文汇报头版。

大跳台与冷却塔怎么会“组cp”?事实上,冬奥组委之“家”就在曾经的铁矿石筒仓里

沿长安街一路向西,进入石景山路68号首钢东大门,再深入厂区西北3公里,便是西十筒仓区域———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的所在地。一组由6座并排矗立、高近40米、直径20多米的巨型钢筋混凝土圆形筒仓和空中输送通廊、转运站等组成的工业遗存,经设计师们“妙手回春”,已成为北京冬奥组委会的“家”。

留住工业风貌助力绿色冬奥

西十筒仓原为首钢炼铁原料区,建于1992年,当时在火车运输系统中编组为西十线,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2008年,为落实北京城市整体规划、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迎接奥运会,首钢生产部门整体搬迁,西十筒仓及周边工业建筑便一直废置。2013年,西十筒仓改造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批试点,开始对6个筒仓及一个料仓进行改造,计划将这片区域建设成既保留工业遗存面貌、又适应现代办公需求的创意产业园区。这也是首钢北京园区第一个改造项目。

西十筒仓区冬奥广场项目总规划设计师段若非告诉记者,这片冬奥组委办公区主要利用原有工业厂房及构筑物改造而成,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工业风貌,留住了北京老工业的历史记忆。经过改造,原有工业构筑物已能充分满足办公需求,实现了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也体现了绿色办奥理念。冬奥组委一期入驻的5号、6号筒仓,由英国思锐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室内设计。目前,冬奥组委初期9个部门、2个运行中心已入驻。办公区内其他建筑改造完毕后,可基本满足随着筹办进展而逐步增加的冬奥组委会所有部门办公需求。

脚下每一块砖都是工业遗存

记者看到,与5号、6号筒仓紧邻的1号、2号、3号、4号筒仓也已完成了改造和装修。段若非介绍,为了让筒仓改造后呈现出不同风格,他们以每两个筒仓为一组,通过招标选择了不同的设计单位。原本大小形状一模一样的6个筒仓经过改造,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3号、4号筒仓墙壁上开出了多个三角形、长方形的造型,像是孩子玩的“七巧板”。1号、2号筒仓走的则是“简约风”,让筒仓墙壁直接成为办公室的外墙,仅在每个楼层开出几个正方形的大洞作为窗户。

“把几十年前的铁矿石筒仓改造成现代化办公楼,对于设计单位来说是新的挑战。从费用上说,要比新建办公楼高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还面临许多额外的困难。”段若非指着1号筒仓上的一扇窗户说,“开每个窗户之前,都要进行严密的结构检测,随后要打穿近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面,再铺上新的钢筋,最后还要把新浇筑的混凝土做旧。”

这些切割、开凿下来的老工业材料并不会浪费。在西十筒仓办公区内,开窗户时留下的混凝土圆饼成了室外装饰性座椅;步道和广场铺的透水砖,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结果;步行道旁的景观使用了厂区轨道枕木;部分照明设备是从首钢二型材厂老厂房中拆除的旧灯具;部分废弃材料和设施经过艺术再加工,成为景观小品。

段若非说,将园区内的工业遗存保留、改造、再利用,赋予新的用途,让西十筒仓伴着钢铁记忆,由工业建筑向冬奥组委会办公区的转型,符合奥林匹克文化追求。

借助冬奥,实现老厂区向新业态升级转型

登上6号筒仓顶层,向西远眺,是蜿蜒起伏的西山;向东望去,巨大的高炉、厂房尽收眼底。首钢宣传处彭建军处长说,这里是自然景观和工业遗存最佳结合点,以后还要将附近的其他车间、料仓及工业建筑改造成冬奥会工作人员宿舍、医疗后勤中心等,使这片区域成为冬奥广场。

彭建军说,2008年北京奥运,首钢将主要生产厂区搬迁到了河北曹妃甸,老厂区启动了转型之旅。2016年初,冬奥组委会选择办公场所,首钢的西十筒仓一期改造完毕正准备招租,就向冬奥组委会递送了资料,没想到从近百处备选地点中脱颖而出。冬奥会后,这片区域将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和向市民开放的工业遗存景观,首钢将借助冬奥,实现老厂区向新业态的升级转型。彭建军感叹:“首钢8年内有幸两度结缘奥运,恐怕从来没有一家企业命运能以这种方式与奥运连到一起。”

作者:郭超豪

编辑:郭超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