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健正在檢查受電弓各部件狀況。 陶蔚 攝
(新春走基層)機車“發型師”:每天在4米高的車頂給火車“紮辮子”
中新網廣州2月10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機車“發型師”:每天在4米高的車頂給火車“紮辮子”
作者 葉懿輝 鐘健豪 郭軍
“Ss9-97機車計劃整備,現已進入6股道,因受湖南雨雪天氣,請重點檢查受電弓狀态。”2月9日16時,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機務段整備工廠中的房間信号樓值班室内,直通電話中傳來一條急促而清晰的段排程指令。
随即,該工廠中的房間青年突擊隊隊員餘健立即登頂作業,反複測量、調試受電弓裝置的工作狀态。因為受電弓位于機車車頂,工作時高高升起,就像機車的兩條“大辮子”,工友們也是以将檢修受電弓形象稱為機車“紮辮子”。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車頭要想動,全靠受電弓。受電弓是從接觸網上擷取電能、向機車供給動力能源的關鍵部件,屬于列車運作安全的一級風險部件。近千噸的牽引重量,數百米的客貨運車型,讓鋼鐵巨龍馳騁千裡,靠的就是機車受電弓源源不斷轉導的25千伏,為機車驅動提供電能。
“96後”餘健是廣州機務段廣州整備工廠中的房間的一名上部檢保員,日常主要負責機車受電弓及相關車頂部件的檢查保養工作。
“受電弓沒有小活,一旦出現任何故障問題導緻運作中降弓,将會使整列機車停滞線上路中!”餘健時刻警醒着自己,日常作業中的每個環節都要做到細緻入微,所測量的每一組資料都要精确無誤,每項名額都要在額定的範圍内。
大至弓頭、支架、平衡杆,小至接口膠墊、支架彈簧,隻要是受電弓上的零部件,在餘健眼裡就是自己的“鐵飯碗”,絲毫不能有損傷。
“Ss9-97機車升弓試驗。”餘健在與中部司機對接後,受電弓随之升起,隻見他手眼協調,瞅準時機,迅速按下計時器,測量并記錄升弓時間。待升弓完畢後,他拿出電子壓力秤,一頭勾住升起的受電弓,雙手握緊壓力稱另一頭,身體下沉借力測量受電弓接觸壓力。随後再俯身仔細測量、記錄滑闆厚度,檢查氣路管路的密閉性,最後擦拭絕緣瓷瓶……過程雖繁瑣且需要與中部司機緊密配合,一整套作業流程下來,他需要彎腰下蹲百餘次。
“TSG-15B型的受電弓平時的靜态壓力是70±10N,冬季預防極端惡劣天氣,标準範圍則是70-80N。受電弓的關節部位需要塗抹凡士林防止積雪結冰。”餘健作為有着三個春運實戰經驗的“老将”,他還是忍不住一邊默念一邊作業,確定作業精準無漏項。
餘健正在使用電子壓力秤測量受電弓接觸壓力,確定資料精确無誤。 陶蔚 攝
2020年以來,廣州機務段引入電子化裝置輔助生産。但餘健卻有一個“怪癖”,遇到老舊的車型,他偏愛摘掉防污手套,徒手檢車。“帶着手套動作不靈活,幹起活來不友善”,但工友們知道,老舊機車風管氣路容易發生漏風的故障,徒手檢查更容易“摸”出發生洩漏的地方,更容易排查故障。
“現在比過去更友善、更精确了,過去測量壓力用的是彈簧秤,測量厚度用的是普通鋼尺,不僅誤差比較大,晚上、陰雨天昏暗的時候肉眼觀察還難以讀數。現在換上了電子壓力秤,高精度電子卡尺,不僅精确,液晶顯示屏還友善讀取資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餘健介紹說。
火車頭一般每跑一趟就需“體檢”一次。餘健所在的廣州整備工廠中的房間主要擔負京廣、廣深、廣珠等線路的部分客運機車整備任務。春運以來,餘健和他的工友們每天要承擔120多台機車的整備作業任務,他們在鮮為人知的春運大後方無言堅守,在各自領域扮演者“發型師”“修腳師”等多種角色,用可見的肢體語言,確定着春運線上動力充足。(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