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春節後的淡季,超市該如何應對?

作者:鈞策零售大講堂

導讀:虎年元宵節馬上到了,也就意味着零售行業2022春節“銷售高峰”即将結束。過完農曆年之後的三四月份,常被業界戲稱"三窮四絕",也就是所謂的銷售淡季,這也就要求我們考慮到春節銷售旺季過後的銷售淡季,并為其進行相應的準備及對策。

1、強化門店基礎管理

“淡季強化基礎,旺季演繹實力”,在銷售淡季,超市門店一定要重視和緊抓基礎的管理工作。門店負責人應盡可能多的參與基礎管理工作,現場管理包括人員管理、商品陳列、氛圍營造、環境衛生、安全防損和食品安全等各環節,門店負責人要親自抓、時刻抓,并加強管理和考核,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商品、舒适的購物環境和良好的服務。

管理人員應定期對門店進行檢查和考核,對門店規範的營運情況和現場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判和打分,并及時指出問題所在,強化全員服務意識,推進各業态門店服務規範的建立和完善,利用管理、檢查、考核的方法,來促進門店基礎管理水準的提高。

2、重塑業務結構

需要企業注意的是,門店客流、業績的下滑并不僅是短期市場競争的結果,而是零售業發展趨勢的反映,是一種不可逆的現象。

帶來這種結果的最主要推動力量就是,以線上為代表的零售管道、模式多元化引導下的消費行為變化。這一變化過程,也就是零售業市場洗牌、格局重塑的過程。積極改變、迎合發展趨勢的傳統零售企業會守住甚至擴大自己的市場規模,而過于保守、不善改變的傳統零售企業隻能被淘汰。

比如業務結構的重塑。具備線上業務營運能力已成為零售企業的标配,雖然絕大多數企業已經通過微信小程式、京東到家、淘寶、抖音等管道、工具拓展了線上,卻很少有企業對線上業務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是作為獨立業務體系進行運作還是與現有線下門店資源融為一體?迫切需要傳統零售企業根據自身所處市場環境以及對行業的判斷做出決定,如此才能為線上業務創新、線下門店模式定好型。

面對春節後的淡季,超市該如何應對?

3、重塑商品結構

重塑商品結構不是要對門店三大基礎品類進行整體取舍,而是要根據業态定位對每一個細分品類進行精選優化。

比如大賣場,核心競争力還是一站式購齊,生鮮要做強,雜貨、非食品類重點不是要淡化,而是将改善、提升集中在如何根據商圈特點精選商品,如何通過線上、線下多個觸點高效率地滿足顧客需求上。

标超、社群生鮮店也是一個道理,圍繞門店定位重新組織品類結構、細化精選商品,才是重塑商品結構的核心。

具體講,重塑商品結構要通過兩個層面實作:一是根據商圈購買特點确定細分品類的品牌組合、價格帶分布政策,再據此精選不同角色、不同毛利、不同價格帶的适合的單品,最終梳理出每個小分類下面的SKU組合結構;二是如何通過賣場的布局設計、生動化的主題陳列等元素,将選取的各分類商品按照目标消費群體感興趣的生活方式、消費的場景化等展示出來。

4、重塑業績目标

權威資料已經表明,零售業主體大盤在2022年春節黃金周依然呈現穩步增長,隻是有所不同的是,行業競争環境在的的确确地發生着劇變,具體到每家傳統零售企業個體來講,業績的走向必将呈現此消彼長的态勢。

何時不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隻是喜與愁的占比不斷發生着變化。

牛年春節已過,如果你的企業門店在業務體系、商品結構以及源于此的人力資源架構、營銷資源架構等方面還沒有下定決心進行改變的話,或許已不如意的2022年春節銷售,會成為接下來幾年最好的一年。

現實很殘酷,但也很明顯。行業是個好行業,競争越來越直白,傳統零售企業業績提升的路隻有一條:更新改造。

面對春節後的淡季,超市該如何應對?

5、強化營銷戰略

越是淡季就越要加強對于科學營銷方法的制定。連鎖零售企業的市場策劃部門,可以趁着這段時間對全年的每個月度、季度、節日等策劃一個總體思路,并積極與各個部門溝通,随時進行營銷方案的優化及調整,營銷方案的提前統籌和制定,可以留給營運、采購以及門店充足的準備時間,進而確定方案的實施。

營銷海報

海報是讓顧客知曉、了解促銷活動的重要視窗,一份好的海報往往能夠帶來十分亮眼的客流量。由于淡季“獨愛”春季的習慣,我們的海報應以富含“春的氣息”為主,代表着春意盎然的粉色,代表生生不息的綠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線上營銷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群營銷,如今線上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社群營銷不僅能夠拉動銷售額,還可以更加明确的告訴我們,周邊的使用者畫像,他們喜歡什麼,哪類商品更受歡迎,進而利于我們進行相應的備貨。

6、加強員工實操訓練

在銷售淡季時,門店職員會擁有一些富裕的時間,是以,在淡季這個時間點,正是加強員工實操訓練、管理學習、為旺季市場經營和或是新店開業儲備好人才的最好時機。

企業方面要積極開展員工的各類訓練,提高訓練的效率和效果,做好儲備人才的工作,提前對關鍵崗位的人才進行評估、培養和選拔。人資部門要積極開發教育訓練課程,加強各崗位員工的輪崗實訓,注重崗位技能專業化訓練,鼓勵一崗多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