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起亞雖然過去推出 e-Niro、e-Soul 等純電量産車,但多半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下推出衍伸的純電車型、而并非純電獨立車系。是以起亞在 2020 年 1 月中旬時釋出了品牌中長程電能計劃 Plan S,預告着起亞以新世代産品進軍電能市場的預計節奏。這個系列的首發作品,就是定位為中型電動SUV 的 EV6,其在 2021 年 3 月首度亮相,采用與同集團現代 IONIQ 5 相同的 E-GMP 純電動平台(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 )打造,但在設計上 IONIQ 5 與 EV6 兩者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格。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EV6 車系撘載的 E-GMP 平台,内建支援 800V 與 400V 的充電規格,不需另行搭載轉接裝置、車輛自行能針對 400V 或 800V 電壓架構的充電樁進行對應;800V 電壓快充讓 EV6 支援最高 DC 充電功率達到 240kW,原廠強調最快在 18 分鐘内就能将電池從 10%充至 80%。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外觀前衛帶有未來感,貫穿式尾燈亦成視覺焦點

首先我們來看起亞EV6 的外觀,其在整體造型與其兄弟車 IONIQ 5 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格。像 IONIQ 5 因為要向 1980 年代的 Pony 緻敬、是以整體在科技中略帶 80 年代複古造型。起亞EV6則截然不同,整體造型就是全面朝科技前衛感邁進,不僅搭載流線型的車頭,整體車身輪廓也呈現如太空飛船的楔型,車頭也借由黑色 A 柱塗裝,塑造如懸浮式車頂的視覺,搭配 C 柱與 D 柱之間的三角窗、以及黑色飾條,來與尾窗連成一氣。車身尺碼部分,根據德國市場資料,起亞EV6 GT-Line 的車身長寬高為 4,695x1,890x1,550mm,軸距則來到 2,900mm,GT-Line 比起一般車型最主要是車長增加 15mm、車寬多出 10mm,長軸距純電平台則有利容納大電池的優勢,整體車高定位則是算是比起轎車略高的中型跨界 SUV。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先前起亞全球設計中心總監 Karim Habib 指出,EV6 是品牌首款采用「Opposites United」新世代設計語彙的作品,是以外觀上最明顯差異就是不再沿用過去起亞車款常見的 Tiger Nose 虎鼻式水箱護罩,而是改以新型态的 Digital Tiger Face 作為起亞電動車車頭表征,透過細扁的黑色橫栅連接配接兩側銳利序列式頭燈組、黑色橫栅更一路外擴與輪拱連接配接,有新世代起亞廠徽、蚌式前蓋更有兩到供起的肌肉線條,前保杠下方則有大面積的梯形黑色主動散熱通風氣壩設計,車輛啟動後就會把下方把氣壩導流風口開啟。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試駕車上更搭載 IFS 矩陣式頭燈,矩陣式頭燈在時速 20 公裡以上就會開啟,開啟自動遠光燈還能進行主動遮蔽,實際觀察過其遮蔽作動效果算是相當不俗,高速時光型也會向前集中。GT-Line 相比于一般車型則多出車頭兩側倒梯形黑色氣壩,還有車側下方多出由前輪拱向上後楊的黑色鋼琴烤漆飾條塑造動感視覺。車側門闆并未有過多複雜線條,車門把手也以隐藏式設計内嵌其中,鎖車離開車輛 15 秒後、再接近車門,車門把手會自動彈出并解鎖;輪拱外框同樣有黑色鋼琴烤漆包覆,GT-Line 車型則在足下搭載 20 吋 5 輻銀黑雙色輪圈組,尺寸前後皆為 255/45 R20、試駕車配胎等級為 Continental PremiumContact 6,原廠建議胎壓為前後 36PSI。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EV6 在車尾搭載貫穿式 LED 尾燈,更搭配一路從後輪拱上緣銜接的紅色反光闆,接續形成一氣呵成的線條,讓 EV6 從車側、車尾看去都很有辨識度。尾燈則輔以尾門下緣的銀色方向燈互相包圍,甚至其方向燈除表面有立體格紋設計外、還與車頭燈同樣有序列式方向燈的效果,尾門中央僅有簡約的起亞廠徽,GT-Line 車型則有在後保杠兩側多出黑色類通風口側氣簾的視覺效果,後牌照框同樣在後保杠中央,後霧燈則在下方置中。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EV6 充電孔則統一置于車深右後尾燈與方向燈之間,其采電動啟閉設計、按壓蓋闆内的按鍵可關閉,并支援 V2L (vehicle-to-load) 與 V2V (vehicle-to-vehicle) 功能,也就是能夠充當「發電機」角色來為電器或車輛發電、最高供電功率可達 3.6kW,在露營時能向電器供電,不過上述功能需靠原廠 V2L 轉接頭達成,此次試駕尚未提供予媒體測試。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内飾搭載雙 12.3 吋懸浮式曲面熒幕,受惠純電平台空間感不俗

内飾部分,EV6 在簡約中也不乏有着高科技氛圍,内飾最令人注目的焦點,莫過于由數位儀表、中央觸控資訊幕合并而成的雙 12.3 吋懸浮式 AVN 大尺寸全景曲面熒幕,雙曲面熒幕不僅強調提供駕駛豐富的行車資訊,也可讓中控台的實體按鍵大幅減少。EV6 在中央出風口下方也配有觸控功能操作區,其配有實體雙環旋鈕、其餘按鍵皆為電容式觸控,而且空調與多媒體皆共享此一面闆,使用時必須在空調、多媒體模式間切換,使用尚需花一點時間适應,但筆者個人認為還是比整合在中控熒幕中直覺。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中央 12.3 吋觸控熒幕中,目前除英文界面需适應外、而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則需透過有線連接配接,尚未有無線連接配接的機能,Android Auto 接上後則會有寬熒幕分屏的效果。熒幕中點選 EV 可顯示包含續航裡程、電池%數、V2L(Vehicle to Load)電量操作,還能直接在其中設定充電至 50%、80%、100%後充電停止,資料也會直接顯示對應%數的預估充電時間。其開啟 360 度環景輔助時的畫質也相當清晰,并具有多個視角可切換。原廠還特别提供多種「Sounds of Nature」音效,包含象是壁爐、下雨天等等情境音效,讓車内乘員在充電等待時能有較為放松的效果。原廠也提供所謂的 Utility Mode、也就是象是特斯拉的露營空調模式,讓車輛在靜止時持續透過大電池供電而不會自動熄火。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其餘設計部分,EV6 的雙輻式方向盤雖然略帶複古玩味,但實際上已将駕駛輔助、媒體控制整合其中,Drive Mode 置于方向盤下方相當就手。中控台基本為懸浮式,并未與中央鞍座連接配接,中央鞍座雖然不像 IONIQ 5 采可前後滑移的設計,但其以類似寶馬 iX 的懸浮式設計,下方有着置物區,鞍座上方則是有銀色發絲紋飾闆搭配通風加熱座椅、加熱方向盤等電容式按鍵,後方還有旋鈕式排檔、手機無線充電闆、以及中央扶手與置物區。整體雖然還是有部分采用軟質與硬質素料混搭,但透過氣氛燈、活潑的表面視覺條紋加入,讓 EV6 内飾在運動中仍帶有一定的科技質感。甚至連車頂的 LED 車室燈也采觸控開啟設計,在細節上已有朝豪華品牌看齊邁進。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不僅中控台設計别具巧思,試駕的 GT-Line 車型全車還搭載多達 14 支喇叭的 Meridian 環繞音響,帶來不俗的聽覺體驗。而在座椅設計部分,GT-Line 車型在雙前座采用兼具簡約與包覆性剪裁的造型,雙前座還具有休憩模式、可一鍵按下向後傾倒,雙前座内側還内建可供後座充電的 USB-C 充電孔,座椅也全數以黑色皮質與麂皮、搭配白色皮質相間提供出色質感。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EV6 在後座則透過純電平台平整化底盤帶來空間優勢,即便黑色頂蓬搭配小尺寸天窗無法大幅減低視覺壓迫感,但透過 2,900mm 長軸距仍帶來出色的後座膝部空間,以筆者 178 公分的身材乘坐,膝部空間有着超過 2 拳的表現、頭部空間也有約 4 指的餘裕,而且後排座椅可以進行 5 段的傾角調整,甚至中央扶手還可在置杯架與置物空間切換的設計也别具特色。後座底闆受惠純電平台為全果嶺無中央隆起造型,乘員向左右移動都相當便利,僅是因為下方為電池組墊高底闆、讓底闆與坐墊的落差較近,不過透過傾角調整便能找到足夠支撐膝蓋的坐姿。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行李廂空間方面,EV6 不論是 RWD 後驅或 AWD 四驅車型,一樣都具有前行李廂設計,隻不過 RWD 後驅車型少了前馬達容積可達 52 公升、但試駕的 AWD 車型則縮減為僅 20 公升,AWD 車型前行李廂底闆在打開後可看到前馬達等配置。後行李廂部分後排未傾倒前全車系皆為 490 公升,後排可透過兩側的快速傾倒裝置打平,可塑造相當平整的 1,300 公升容積,後廂底闆也為雙層活動式隔闆,下方仍有些許置物空間的餘裕,最下層打開則可看到 Meridian 環繞音響的擴大機組。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EV6 具有出色駕馭樂趣,E-GMP 平台 18 分鐘快充成其魅力精随

動力規格方面,誠如前述所提,EV6 在全球目前大緻有分為 6 種動力組合,主要區分為可用容量 54kWh(總容量 58kWh)、可用 72.5kWh(總容量 77.4kWh) 兩種锂電池版本,兩種電池各有 RWD 單馬達後驅與 AWD 雙馬達四驅車型可選,其中性能旗艦 EV6 GT 則是統一為大電池搭配 AWD 四驅。此次試駕的 EV6 GT-Line Long Range AWD 車型,在采用 72.5kWh 電池搭配前後各 1 具永磁同步式馬達的情況下,依據德國市場資料可供輸最大馬力 325 匹、最大扭矩 605N.m的輸出表現,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裡僅需 5.2 秒,最高極速為 185 公裡,WLTP 續航裡程為 506 公裡,車重為 2,105 公斤、其中電池組重量為 477 公斤。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由于采用 E-GMP 純電動平台(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打造,EV6 支援最高 800V 的充電電壓架構,采用 800V 電壓下,原廠強調不論是 54kWh 或 72.5kWh 電池版本,最快皆可在 18 分鐘内完成 10%至 80%充電,隻不過 54kWh 版本最高的 DC 充電峰值功率僅達 180kW、72.5kWh 電池版本則可來到 240kW。試駕搭載 20 吋輪圈的 EV6 GT-Line Long Range AWD 車型,其德國公布的 WLTP 電耗值為 18kWh/100km、機關換算後為 5.55km/kWh(每度電可行駛 5.55 公裡)。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駕駛模式方面,EV6 有 Eco、Normal、Sport 以及長按駕駛模式按鍵會出現的 Snow 雪地模式共 4 種,車輛會依駕駛模式進行轉向、動力輸出的調整。另外在電能回充方面,EV6 在方向盤左右皆有回充控制撥片,共有 Auto、Lv 0、Lv 1、Lv 2、Lv 3、單踏闆 MAX(I-Pedal)總計 6 種回充等級可切換,其中 Auto 為長按右邊-号撥片開啟,開啟 Auto 後車輛可透過鏡頭自動偵測前車距離,由車輛來自動調整回充效能、開啟 Auto 後駕駛也依舊能透過撥片微調回充力道;MAX(I-Pedal)則是類似特斯拉的暫停或日産 Leaf 的 e-Pedal 單踏闆模式,放開油門後車輛會自行大力減速至靜止開啟 Auto Hold。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圖為電能回收撥片。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而筆者試駕時特别采用長裡程的長途高速來體驗,往返累積行駛約 249 公裡的裡程,電量則從出發的 99%消耗至 26%,出發時的預估續航裡程顯示為 382 公裡、結束時顯示剩餘續航裡程為 85 公裡,儀表闆最終顯示的耗能為 4.5km/kWh。這些都與海外公布的 WLTP 續航裡程 506 公裡、5.55km/kWh 能耗有所落差。但值得一提的是,試車組在試駕時是刻意沿路幾乎以 Sport 模式行駛耗電,再加上總代理也表示先前認證車在南韓原廠測試時也以較極端的情況駕駛,是以儀表顯示的剩餘裡程固然較低。

試車組途中也在封閉場域進行多次的 0~100kw/h 加速實測來耗電,并以關閉 ESP 搭配 Sport 模式實測,最終測得的最佳結果為 5 秒、比起原廠公布的 5.2 秒更佳。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在前後軸皆有安裝馬達的四驅車型上,E-GMP 平台還配有所謂的 Frornt EV Transmission Disconnector、也就是前軸動力切斷機制,當僅有巡航等低度動力需求的路況時,系統會自動切斷前軸馬達的驅動力、并僅以後軸馬達推進行駛,自動在 2WD/4WD 适時切換帶來較好的能耗表現。筆者特别觀察到 EV6 在高速巡航行駛時,若處在 Eco 或 Normal 模式,其就會切斷前馬達的動力與回充,高速用力踩下油門前軸馬達也不太會介入;而且就算是 Sport 模式全油門大腳、其後軸馬達的動力輸出配置設定比例也較高,呈現偏向後驅為主的動力特性。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另外我們也觀察到 EV6 即便是在 Lv 0 在踩下刹車或放開油門時,儀表也會顯示有些許的回充;若是開啟回充最大的 MAX(I-Pedal),其高速回充動能仍沒有像特斯拉 Model 3 一般多,高速時要減速刹車,主要仍需得搭配駕駛踩下傳統刹車來令片來輔助,但筆者認為其傳統刹車來令片的制動力道,搭配 325 匹的大馬力設定仍有提升空間,像試駕時遇到高速大雨情況下仍需預留一些制動距離。高速加速時的放電倍率 C-Rate 預估有到 3C 左右,相比于傳統油車卻時仍算是具有電光石火般的加速,不過其整體加速确實仍不若推估有超過 400 匹馬力的特斯拉 Model 3 Long Range 迅速、帶來極強烈的 G 值與強勁動力帶來的暈眩感。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在其他駕駛體驗方面,EV6 透過後懸挂搭載 5 連杆結構、搭配低重心與高剛性車身,整體在高速行駛時帶來相當穩定安心的駕馭體驗。尤其在高速時的車道變換重心轉移,EV6 都能帶來一定的側傾抑制效果,切換車道時的動态相當利落,尤其 Sport 模式下更會帶來更為紮實緊緻的轉向手感,懸挂針對路面資訊回報到車室的感受算是偏運動化,不過面對大的坑洞又能有效消弭晃動。

當然 EV6 先天 2.1 噸的車重與約 500 公斤的電池重量,在重心轉換時仍可感受到不若傳統偏運動化中型 SUV 的靈活,但若以預估同價位的特斯拉 Model 3 Long Range 相較,EV6 不論是在高速時的 NVH 車身隔音、組裝品質、轉向手感、還有方向盤的路面回報資訊等環節具有優勢,尤其處理路面碎震的手法更為高明,整體而言筆者個人較為偏好 EV6 所帶來的駕馭樂趣與行路質感。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駕駛輔助方面,試駕車并非最終上市版本,在輔助的精準度會有些許不同,是以諸如自動變換車道輔助、也就是打方向燈幫助駕駛自動切換車道等功能并不會搭載。不過諸如 Level 2 半自動駕駛輔助等級的全速域 ACC 與 LCA 車道置中維持系統,以及 FCA 前方主動刹停輔助系統(含車輛/行人十字路口偵測)、PCA 後方主動刹車、RCCA 後方來車警示、BCA 盲點防碰撞輔助皆在試駕車現身,數位儀表中打左右方向燈還會出現 BVM 盲點監測畫面。實際體驗時,其全速域 ACC 的刹車油門控制算是細膩,但 LFA 車道置中維持系統的運作仍有些許左右偏移,這部份有待後續正式上市版本來評斷會更為客觀。

EV6 也加入智慧的 RSPA 遠端遙控停車系統,除了可在車内找到車位後自動停車,另外駕駛即使在車外也可透過遙控器将車輛前後移動,甚至還可遙控進行倒車入庫與路邊停車,算是相當有趣的高科技配置。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韓風馭電高科技滿載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就目前初嘗起亞EV6 的産品表現,确實不得不佩服現代-起亞集團打造 E-GMP 平台新世代電動車的實力,尤其采用 800V 電壓帶來充至 80%最短僅 18 分鐘、還有 V2L 等充份利用電動車優勢的魅力科技亮點,再加上純電平台寬裕的車室空間、充足的動力輸出水準加持,确實又比起起亞過往的 400V 電壓電動車産品 e-Soul 等更進一步,首波以 EV6 這樣的中型跨界 SUV 産品出擊,确實能夠在各國市場先行上下對壘到特斯拉的 Model 3 與 Model Y 兩大産品線。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誰說韓系電動車無法帶來殺傷力?試駕起亞EV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