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型出口潛艇亮相 國産潛艇告别雙殼艇體 進入單殼艇體時代

作者:小飛豬的觀察
新型出口潛艇亮相 國産潛艇告别雙殼艇體 進入單殼艇體時代

國産S1100潛艇早期模型,注意它仍然采用圍殼舵

根據《the drive》網站透露,國産新一代正常潛艇正在進行試航。這艘潛艇可能采用了單殼結構。它标志着國産潛艇從雙殼艇體轉向單殼艇體,這是國産潛艇的一個曆史性轉變。

外界對相關圖檔進行分析之後認為這艘潛艇長度大約是50米(160英尺)。指揮塔圍殼采用梯形,外形與德國212潛艇相近,具備較好的隐身降噪性能。另外它還采用了艇艏舵,而不是國産正常潛艇現在用的圍殼舵。一般而言艇艏舵效率要高一些,但是出航靠泊困難,需要收放,結構複雜。還會産生噪聲,影響艇艏聲呐探測能力。圍殼舵效率要小一些,但是遠離聲呐,不需要收放,結構簡單。當然它需要增加了圍殼的體積和重量,會影響潛艇水動力,也占據圍殼内寶貴的空間。我們潛艇設計人員應該綜合了各方面考慮,在國産新型正常潛艇上面采用了艇艏舵。

新型出口潛艇亮相 國産潛艇告别雙殼艇體 進入單殼艇體時代

正在試驗的S1100潛艇,它已經改成了艇艏舵

從相關特征來看,這艘潛艇讓人想起中船重工推出的國産新一代出口型正常潛艇-S 1100。根據中船重工提供的資料,S 1100水下排水量1100噸,長度就是60米。S 1100系列潛艇最大特點就是采用了單殼艇體結構,它也是國産第1艘采用單殼艇體的潛艇。盡管S 1100是1艘出口型潛艇,但是它的出現表明我們已經掌握了潛艇單殼艇體技術,為國産潛艇轉型鋪平了道路,意義深遠。

國産潛艇師從蘇聯,蘇制潛艇傳統采用雙殼艇體。雙殼艇體優點就是儲備浮力大,戰時生存能力強,适合在極地海域活動。不過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大,體積和噸位增加,暴露面積增大,水下機動性能變差。舉一個例子,俄羅斯最新北風之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水上排水量是1.5萬噸,這個名額低于美國俄亥俄級戰略飛彈核潛艇,後者水上排水量是1.7萬噸。但是前者采用雙殼艇體,後者是單殼艇體,下潛之後,北風之神級水下排水量接近2.5萬噸,俄亥俄級隻有不到2萬噸。前者足足比後者多了5千噸,幾乎是1艘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

新型出口潛艇亮相 國産潛艇告别雙殼艇體 進入單殼艇體時代

北風之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小于俄亥俄級

新型出口潛艇亮相 國産潛艇告别雙殼艇體 進入單殼艇體時代

水下排水量比後者要大的多

現代潛艇對于安靜性要求極高,潛艇需要采用各種降噪措施,例如大型浮筏減振基座。這些都對潛艇内部空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同樣條件下,雙殼艇體空間要小于單殼艇體。或者采用同樣措施,雙殼艇體體積和噸位明顯高于單殼艇體。俄羅斯AK級攻擊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已經達到1萬噸,美國洛杉矶級隻有7000噸左右。俄羅斯最新亞森級攻擊核潛艇部分采用了單殼艇體,但是水下排水量仍然達到1.4萬噸,同時期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隻有8000噸。

新型出口潛艇亮相 國産潛艇告别雙殼艇體 進入單殼艇體時代

亞森級部分采用了單殼艇體結構

實際上蘇聯也意識到雙殼艇體局限性越來越大,第四代潛艇開始向單殼潛艇轉型。蘇制第四代正常潛艇-拉達級就采用了單殼艇體,它也是第一型采用單殼艇體的蘇制潛艇,而亞森級部分采用了單殼艇體結構。外界推測俄羅斯下一代攻擊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可能也會轉向單殼艇體。

新型出口潛艇亮相 國産潛艇告别雙殼艇體 進入單殼艇體時代

拉達級已經是1艘單殼潛艇

國産潛艇同樣面臨水下排水量猛增的問題。随着靜音性能增加,國産新一代潛艇水下排水量也在迅速增加。國産039A型AIP潛艇水下排水量已經超過4000噸。這個數字幾乎是西方AIP潛艇的2倍,例如法國鲉魚級潛艇AIP型水下排水量隻有2000噸。同樣條件下,排水量越大,價格和成本越高,水下機動性能越低。為了對外出口,我們不得不對039A型潛艇進行縮小,但是它的水下排水量仍然在2300噸左右。另外一方面,潛艇縮小,肯定會壓縮内部空間,對于靜音措施也會造成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中船重工研制了S 1100潛艇,它采用了單殼艇體。在減少排水量的情況下保證了内部空間,為靜音措施提供了物質基礎。

外界推測國産潛艇未來将會向單殼艇體轉變,不但正常潛艇還是核潛艇都會采用單殼艇體,以進一步提高作戰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