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撤櫃撤店,“好時”難有好時日

撤櫃撤店,“好時”難有好時日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靳莊

編輯/木魚

近日,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好時巧克力原經銷商紛紛透露,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時)已經從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新梅聯合廣場的辦公點悄然撤離。另外,據壹覽商業觀察,好時天貓旗艦店早已不見蹤影;好時京東自營旗艦店多款熱銷商品顯示無貨。

其實早在去年初,好時公司就被傳出将要“退出中國”,有消費者注意到,好時在國内不少商超、賣場開始撤貨,有的産品售完後便不再補貨。

這家進入中國市場27年的美國糖果巨頭接二連三被傳要放棄中國市場,究竟為何?

業績持續下滑

1995年,好時進入中國市場,并用近30年的時間打開知名度,但近幾年,好時的發展并不順利。

從2016年開始,好時在中國的業績一直呈現下滑之勢。2016年初,好時聚焦巧克力品類并精簡SKU、将在華産能轉到馬來西亞等,據好時資料顯示,其在中國巧克力銷售的降幅已經由2015年的13%收縮至2016年的4%。

2015财年到2017财年,好時中國區處于虧損狀态,尤其是在2017财年,中國區成為好時全球虧損最為嚴重的市場。

2018年,好時淨銷售額77.91億美元,同比增長3.7%,但中國市場卻下滑20.5%,這次業績下滑被歸結為是好時剝離了上海金絲猴業務所緻。

2019年,好時收入79.86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中國市場同比下滑13.4%。進入2020年,中國市場銷售額卻下滑46%,其中第四季度下滑幅度達82.2%。

在去年2月舉辦的2020年度業績會上,好時首席财務官 Steven Voskuil表示,中國業務約占該公司銷售額的0.6%,而這一比例在2020年初約為1%。

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直到去年11月,好時透露要調整中國業務模式,宣布未來将與一家大型本土經銷商在通路授權、搭建供應鍊體系方面合作。日前,好時中國在一次電話回應中透露,将對中國區進行大面積調整,好時的管理層以及執行層将面臨大面積裁員。

斷臂自保

可以肯定的是,好時單方面取消與原有經銷商團隊的合作,在管道遺留問題的處理上讓一衆經銷商十分不滿,這也是近期來自多地的好時經銷商共同維權的原因。

據企查查上顯示,好時涉及法律訴訟的資訊高達37條,細看主要涉及原經銷商和好時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等。衆多原好時經銷商的商貿公司都對其提起了訴訟。

據了解,好時過往對經銷商的舊貨及市場退貨都是全部包退的。同時對市場費用的投放采取的也是經銷商代墊,好時核銷的制度。該制度給了好時的區域銷售經理巨大的權力,同時也給經銷商帶來了巨大的墊資壓力和回收風險。

另外,從經銷商透露的内容看來,好時對經銷商遺留問題的處理還存在諸多不均不公的現象,這次經銷商們的集體訴訟,也能反應好時此前在管理上面存在漏洞。

再回顧好時在中國發展近30年,壹覽商業發現,好時在中國市場一直都是輕資産投入,例如絕大部分産品均來自于國内其他企業代工,在中國也沒有任何上遊生産的重資産布局。

一方面将自己的經營團隊大面積裁員,一方面将市場轉予本土經銷商打理,種種迹象可以表明,當下的好時不想在中國市場有過多的投入。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好時在北美疫情不明朗的前提下,好時需要保證資金維護本土市場。疫情之後恢複市場需要大量資金,如果好時的資金有限,隻能着重于某一個地區市場的話,保證美國的本土市場就是必然的,收縮中國業務也可以看作是好時斷臂自保本土業務。

高不成低不就

好時在中國市場的處境非常尴尬,退出也并不意外。

國内的糖果市場競争十分激烈,億滋、費列羅等巨頭不斷在中國市場滲透。以旗下擁有德芙、士力架、M&M’s品牌的瑪氏箭牌為例,在更健康方面, 德芙今年新上市了0糖黑巧克力新品,采用了甜味劑麥芽糖醇。此外,該品牌還推出了減糖25%、同時含有更高比例的膳食纖維的牛奶巧克力新品。在迎合本土口味上,2020年,瑪氏箭牌則推出了兩款具備本地風味和松脆口感的士力架巧克力棒——輕脆紫薯威化巧克力、輕脆黑米威化巧克力。

還有新興的國貨品牌“每日黑巧”連續獲得多輪融資,打算将資金用于團隊建設、産品研發、品牌投入等方面。

面對如此激烈的行業競争,據歐睿的市場資料顯示,在2020年中國巧克力市場,好時市場占有率僅為3.2%,遠低于瑪氏32.8%、費列羅22.3%、雀巢8.3%、Pladis3.5%,排在第五位。

好時在近年來試圖通過并購的方式,進一步擴充中國廣闊的三四線市場。2013年12月19日,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時公司宣布其旗下全資子公司好時荷蘭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協定,收購上海金絲猴公司80%的股份。2014年,好時正式入主金絲猴,一共花了26億,希望借助金絲猴能在管道上充分滲透。

但正式接手金絲猴後,好時發現金絲猴的分銷商網絡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穩定,好時在沒有做好萬全準備的情況下收購了金絲猴這塊“燙手的山芋”,經過四年時間的探索和掙紮,2018年,好時最後以4億元的價格賣掉了26億買回來的金絲猴。

也正是對金絲猴的收購以及二次出售,讓好時總部對中國市場有所顧忌。如今好時在中國市場全面收縮,很可能是當年并購金絲猴案的後遺症。

自收購金絲猴失敗未能打入中低端市場後,好時也丢掉了高端市場的份額,與瑪氏、費列羅差距越來越明顯。

英敏特資料顯示,2015~2018年,好時在中國巧克力零售市場的份額由8.5%下降至5.1%,市場佔有率被瑪氏進一步擠壓。

在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好時在中國市場銷售業務下滑,除了疫情影響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定位的尴尬,向下瑪氏旗下的德芙等品牌牢牢占據終端市場,高端市場又被歌帝梵等品牌占據,好時可謂是“高不成低不就”。

雖然受疫情影響糖果行業遭受打擊,糖果巨頭們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公開财報顯示,2020年,億滋國際收入265.81億美元,同比增長2.8 %。費列羅2020年銷售額達123億歐元,同比提升7.8%。據悉,為了補充疫情期間糖果産品下滑的空間,瑪氏、億滋、費列羅除了糖果外,還拓展了餅幹、堅果棒等休閑産品,來保持穩定的增長,而一直處于下滑趨勢的好時,市場空間被一點點的擠壓,直到淪為如今這般田地。

當然,好時肯定不會這麼果斷的抛棄中國。據悉,好時已經在2021年5月13日重新注冊了新的公司好時巧克力銷售(上海)有限公司,100%控股股東為HERSHEY(好時),好時公司的意圖很明顯,希望通過新的公司開運作後續的生意,可見雖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不盡人意,但好時并不想放棄這塊肥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