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月,越軍向我軍陣地傾瀉了3萬多發炮彈,現場十分慘烈。而照片中這位連長卻一直蹲在石縫前不願躲避炮火,炮轟結束後,戰士們才發現他身後躺着的是一名受傷的戰士。
為了不讓戰士再受到炮火的傷害,他用血肉之軀為戰士築起了一道生命防線。
這位連長叫馬升雲,是陝西寶雞人,1975年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1986年,兩山輪戰打響後,時任47軍139師417團2營4連副連長的馬升雲随軍赴前線參戰。
在前線戰鬥中,馬升雲帶領着全連戰士們負責堅守“李海欣高地”。在極度艱苦的條件下,他帶領戰士堅守陣地3個多月,先後擊退越軍近300次的進攻、偷襲,出色地完成了堅守任務。
1989年1月初,馬升雲再次接到戰鬥任務,由他率領的4連擔任突擊連,對167陣地進行拔點作戰。由于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越軍占領167陣地後,在上面修築了很多堅固的工事,長期威脅到了我軍陣地的安全。
接到任務後,4連抽調出了88人分别組成了第一、第二突擊隊,開始了緊急訓練。1月6日,連長馬升雲率領突擊隊的戰士們舉行了宣誓儀式,誓要拔除這處“毒牙”。
其實,早在6日淩晨4點半,第一突擊隊就有12名戰友摸黑出發向167前沿陣地爬了過去。為了不被敵人發現,不到百米的距離,他們爬了近2小時。到達後,這12名戰士,在洞中潛伏了20多個小時。
7日淩晨3點半,後續的第一、第二突擊隊在連長馬升雲的帶領下向着167高地既定作戰區域行軍。6點半到達後,戰士們都隐蔽起來,等待正式進攻時間。
7點整,我軍陣地300多門火炮同時開火,炮火還未結束,4連的戰士們在連長馬升雲、副連長郭繼額的指揮下,向167高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戰鬥十分激烈。
一陣激戰後,雙方傷亡都十分慘烈,最終,我軍僅用了37分鐘,就全殲了167高地上所有的敵人。
我軍拿下陣地後,越軍開始反撲,意欲重新奪回高地。越軍依托炮火向167高地傾瀉了大量的炮彈,陣地上被炸得硝煙彌漫,土石亂飛。炮火停止後,越軍地面部隊立即發起攻擊。
在越軍炮火和密集的沖鋒下,4連的戰士們拼死抵抗先後打退了越軍6次沖鋒,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連長馬升雲原本在後方指揮,為了和戰士們共進退,他将指揮所搬到了前線。在激戰中,他的腹部、腿部都被彈片擊中,負了傷。
打到最後,陣地上隻剩下少量戰士有機動能力,他們将受傷的戰士們背起轉移到了藏兵洞裡。連長馬升雲盡管多處負傷,但仍不肯放棄任何一個戰士,他背起重傷的戰士,挪動身體。
在這個過程中,越軍的炮火源源不斷地向陣地傾瀉。馬升雲指令戰士們就地隐蔽,自己則緊靠在一處石縫前,也就是開頭發生的那幕。
他用自己的身體,保護着藏在身後石縫中受傷的戰士。落在附近的炮彈爆炸後的彈片,将他身上劃得鮮血直流,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挪動一步。
直到敵人炮火停歇後,戰士們救下了不能動彈的馬升雲,才發現他身上有30多處負傷。最後,在4連戰士們的頑強抵抗下,成功守住了167陣地。
戰後,4連被授予“英雄四連”榮譽稱号,馬升雲被授予“一等功臣”獎章。
後來,馬升雲回憶起這些戰鬥故事時說:“戰争使我體會到了殘酷和無情,也讓我懂得了軍人保家衛國的自豪!”正是因為有馬升雲這樣的戰士,才保衛了祖國邊疆的安甯,向英雄緻敬!#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