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

[唐]孟郊

道意勿乏味,心緒病無悰。

蒙茗玉花盡,越瓯荷葉空。

錦水有鮮色,蜀山饒芳叢。

雲根才剪綠,印縫已霏紅。

曾向貴人得,最将詩叟同。

幸為乞寄來,救此病劣躬。

現如今,小朋友上幼稚園必須學英語。

想當年,小孩子在學齡前都是背唐詩。

背唐詩的好處很多,既可以鍛煉口齒,還可以招待客人。每當有人串門時,大人就會喊家裡的孩子出來,有模有樣地吟誦表演一番。其中唐代孟郊的《遊子吟》,就是我兒時的保留節目: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這首詩,我從小就會背。但直到系統整理唐代茶詩時,我才發現作者孟郊不僅是位大詩人,還是一位愛茶人。《全唐詩》中共收錄孟郊的茶詩八首,其中我偏愛《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這一首,便以此詩聊聊孟郊與茶的故事吧。

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早年多次參加科舉,但是一直考場失意,一直到唐貞元十二年(796)才終于考中了進士。可是這一年,孟郊已經四十六歲了。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孟郊像

現如今的學生,将複讀一年就稱作“二戰”,視為極度痛苦的事情。可是孟郊卻是在将近半百之年,才得了一個進士的功名。這種壓抑的人生,真是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反過來講,這種考中後的欣喜若狂,自然也是異于常人的了。這就如同一根壓得太久的彈簧,突然一松手,簡直要飛起來了,以至于孟郊在考中後,馬上吟出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名句。

考中進士後,孟郊就滿懷信心地準備步入仕途了。但是官場比起考場,就更為坎坷不平了,之後的生活,遠沒有他想象中的順利與愉快。中舉後,他并沒有馬上得到官職,四年後才當上了一個小小的溧陽尉。後因吟詩而荒廢吏事,被罰去一半俸祿,遂辭官。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河南尹鄭馀慶辟為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元和九年,鄭馀慶鎮守興元,上奏封孟郊為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赴任途中經過阌鄉,突然得急病去世了。

要說孟郊這一輩子,可真是夠憋屈的了。不幸中的萬幸,他交了一個好朋友,那便是茶聖陸羽。陸羽比孟郊大将近二十歲,幾乎是隔了一輩人。但在陸羽的晚年,孟郊是其知心好友。根據孟郊《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一詩來看,陸羽晚年隐居江西上饒時曾請孟郊到山舍小聚。陸羽去世後,孟郊還曾前往憑吊,并且寫下《送陸暢歸湖州因憑題故人皎然塔陸羽墳》一詩。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茶經》[唐]陸羽撰,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汪士賢刻《山居雜志》本,多聊茶藏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回想一下,能夠愛上飲茶,多半是受身邊好友親人的影響。很多人沒有飲茶的習慣,那也不一定就是不愛茶,而是與茶的緣分未到罷了。是以每一個習茶人,都會有意或無意間在旁人心中播撒下愛茶的種子。孟郊是因陸羽而愛茶,還是因愛茶而與陸羽相交,我們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孟郊的茶瘾一點不比陸羽小。您要是不信,讀一讀這首《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便知。

《茶經校注》

[唐]陸羽 撰 沈冬梅 校注

這裡的“憑”字,可解釋為仰仗與憑借。至于周況,是唐元和三年(808)進士及第,其他具體情況并不是非常清楚。當然,這裡就有一個疑點。周況中進士的時間要晚于孟郊,那為何還要稱他為“先輩”呢?

接着往下讀題目,我們發現孟郊是拜托這位周況先生,向朝中的某位賢達求乞好茶。既然是求人辦事,自然要客氣些才對,這裡的“先輩”一詞,可能就是一種禮貌。這就如同老一輩學者也稱呼年輕人為“兄”或“哥”一樣,這是自身修養的表現,并不是實際的輩分。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明]文徵明《茶具十詠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日本平安時期學者島田忠臣,曾寫過一首《乞滋十三摘茶》,行文風趣幽默,卻又不失茶人情懷,算是“乞茶詩”中的精品之作。是以,我建議可将兩首詩對比着來品讀,當别有一番趣味。島田忠臣那首茶詩,是未得茶而乞茶;而孟郊這首茶詩,則是得茶後的感謝,兩者在情景上還是有着微妙的不同。這便是我們在賞詩時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了。

“道意勿乏味,心緒病無悰”,描寫的是狀态。

“勿”與“病”,都是否定的詞彙。“乏味”與“無悰”,都是糟糕的心情。心不在焉,外加心煩意亂,這時候詩人的狀态,顯然不是太好,用北京的土語來形容,就叫“五脊六獸”了。到底是什麼事情,讓孟郊如此坐立不安呢?随後的兩句,給出了答案。

“蒙茗玉花盡,越瓯荷葉空”,刻畫的是窘境。

“蒙茗”自然是好茶,“越瓯”即是指茶器。但是詩人請我們注意,茶不是一般的茶,器也不是一般的器。“玉花”,是蒙茗的美化說法。“荷葉”,是越瓯的詩意表達。用玉花一詞,來凸顯茶之珍貴。用荷葉一詞,來彰顯器之靈動。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唐]越窯青釉花瓣口碗,故宮博物院藏

好茶配好器,孟郊又何必乏味無悰呢?原來好茶已用盡,徒留茶器空。這兩句與“見我铫中魚失眼,聞君園裡茗為芽”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乞茶,都不明說,都讓您自己看着辦。扮可憐這件事,估計沒人比得過詩人了。

“錦水有鮮色,蜀山饒芳叢。雲根才剪綠,印縫已霏紅”,點明的是時令。

春至河開,冰雪消融,錦水自然就有了鮮色。綠柳時來,萬物複蘇,蜀山于是就有了芳叢。如今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很可憐,視野完全讓鋼筋水泥和玻璃幕牆所遮擋,根本看不了多遠。要知道目光短淺,可絕不是什麼好詞。但詩人向茶山方向極目遠眺,看到的是遠處天際線露出一條綠線,整齊得如同裁剪了一般。春天物候變化很快,稍不留神,綠色的天際線上又多了一抹霏紅。将雲根比作印縫,用剪綠映襯霏紅,這個春天,被孟郊寫活了。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明]丁雲鵬《玉川煮茶圖》,故宮博物院藏

季節上已是春天,飲食中自然也要有個春天的樣子。中國人的飲食之道,尊崇孔聖人的諄諄教誨,講究不時不食。可這不時不食反過來說,就是某個時候一定要吃某種東西。拿我的家鄉北京城來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吃東西也一定講求個應時當令兒。比如到了春天,一定要吃春餅來應景,還有個名字叫“咬春”。

吃春餅,用的是薄餅。這種餅很講究,要求一斤面烙出八合或十六合。所謂一合,就是兩頁。烙餅的時候,兩頁餅中間要用小磨香油塗勻,這樣烙出的餅打鼻兒香,而且還便于撕開一分為二。很多人以為春餅的餅與烤鴨的餅相同,這是一種誤解。

别看餅就這麼講究,可其實吃春餅的重點在于菜。餅烙好了之後,要炒一個合菜戴帽,也就是把綠豆芽、菠菜、粉絲、肉絲、韭黃炒在一起,再攤一個雞蛋餅往菜上一蓋就算大功告成了。這裡的綠豆芽、菠菜、韭黃等物,都是春季的應景蔬菜,将它們卷上吃,自然就是咬春喽。

當然,春茶自然更能代表春天的氣息。每到春季,很多平時不大飲茶的人也會買上二兩春茶,泡上一杯,聞香賞葉,再輕啜一口,徐徐咽下,仿佛自己就與春天發生了關聯似的。至于愛茶人,自然更要迫不及待地網羅幾款春茶享用,才算不辜負這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了。

孟郊擡頭看到外面大好春光,低頭望見瓯中空空蕩蕩,觸景生情,自然難免心情低落了。春景寫得越美,就越反襯出詩人的窘迫。這一切的鋪墊,都為的是後面的感謝之詞。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隋]展子虔《遊春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最後的四句,講的是茶珍情濃。

“曾向貴人得,最将詩叟同”,講的是這款茶出身不凡,能得到他的人可謂是非富即貴。如前文所述,孟郊在官場中很不得志,照理說是沒辦法得到這樣的好茶,但是好在有這位“周況先輩”仗義出手,幫忙從朝中賢達手中要到了一些,寄來與孟郊品鑒,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比孟郊稍晚的詩人姚合,也曾寫過一首《乞新茶》,詩文如下:

嫩綠微黃碧澗春,采時聞道斷葷辛。

不将錢買将詩乞,借問山翁有幾人。

同為乞茶,但寫的卻不如孟郊,姚合的字裡行間,隻看到對仗工整的詩句,卻讀不出情真意切的茶瘾。孟郊在無茶可飲時,起初還是“道意勿乏味”的低落,随後便轉為“心緒病無悰”的狂躁,最後得飲好茶時,那種歡快與解脫又溢于言表。

不是愛茶之人,不能體會沒茶喝的痛苦。

不是愛茶之人,不能了解喝好茶的幸福。

是以人對于茶,隻分愛與不愛,沒有懂與不懂。

再精通茶學知識,卻沒有愛茶的情感,也算不得懂茶。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講到最後,說幾句文學界對于孟郊的看法。

宋元人似乎特别讨厭孟郊的詩,覺得它“寒澀”“窮僻”甚至是“憔悴枯槁”。蘇轼尤其瞧不起孟郊,用一個“寒”字來貶斥他。不僅如此,蘇轼還專門寫了兩首《讀孟郊詩》,把孟郊詩比作沒有多少肉的小魚小蟹,說讀來白費力氣;又把孟郊比作“寒号蟲”,說根本不必讀他的詩。金代的文學家元好問,則幹脆将他比作“詩囚”,以此來諷刺孟郊是一個哆哆嗦嗦地蜷縮在桎梏中的苦役囚犯。

這樣的評價,雖有偏激之處,但也非空穴來風。畢竟,孟郊的一生太不順遂,抑郁的心情,坎坷的仕途,壓抑的生活,都直接影響了他的詩風。正如葛兆光教授指出的那樣,孟郊慣“用一些透骨鑽心的動詞、冰冷堅硬的名詞和令人驚悸的音聲,構成一組組險怪瘦峻的句子,傳遞他心中難言的憤懑愁苦,讓人讀來仿佛聽到鐵片刮瓷碗似的感到不舒服”。我曾經拿鐵釘子試着劃了兩下碗底,那種聲音帶給人的感覺還真不好形容,反正是不想再聽到第二次了。怪不得,那麼多人不喜歡孟郊。

但是奇怪的是,我們在這首《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之中,看到的似乎是另一個孟郊。這裡的孟郊,世界似乎是溫暖的彩色,而非冰冷的黑白。他眼中的茶是玉花,器是荷葉,至于大千世界更是花紅柳綠生機盎然。單讀這首詩,又有誰能說孟郊是一位哆哆嗦嗦的“詩囚”呢?

是什麼為一生困苦的孟郊帶來溫暖?

[明]丁雲鵬《煮茶圖》,無錫博物院藏

這一切,都是茶的力量。

孟郊的生活恐怕确實并不如意,身在職場的我們又何嘗事事順心呢?以至于,很多現代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疾病。你也會心煩意亂嗎?吃藥可能都沒用,看心理醫生隻會更煩,最好的解決辦法,莫過于認真飲茶。

喝什麼茶都行,隻要能坐下來就行。别聽那些行為藝術家般的茶人恐吓,總覺得茶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遠。對于茶,熱愛才是關鍵,想弄懂并不會太難。用紫砂壺可以,用側把壺也不錯,沒有規定的姿勢,你覺得舒服最重要。這麼一說,是不是覺得放心了呢?

喝茶,就是要放心。

所謂放心,就是把懸着的心放下。

當你真正投入茶事時,你才會發現身邊事物的優點。茶其實挺香,器其實挺美,窗外的景色更是不差。至于内心,也似乎像詩人孟郊一樣,一掃“道意勿乏味,心緒并無悰”的狀态,而慢慢地歸于平靜。

平靜,是茶湯送給我們的禮物。

請一定珍惜。

(本文選自《茶的味道——唐代茶詩新解》,标題為編者所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