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接着昨天的話題咱們繼續聊橫泾陳氏宗祠的故事。陳氏宗祠位于跨泾橋南的不遠處,由陳本深主持修建,從明、清至民國,先後對祠堂和

作者:DEEPIN甯波

接着昨天的話題咱們繼續聊橫泾陳氏宗祠的故事。

陳氏宗祠位于跨泾橋南的不遠處,由陳本深主持修建,從明、清至民國,先後對祠堂和宗譜有過七次續修。如今我們看到的宗祠是2008年,由邱隘鎮政府出資,進行大規模全面重修後的樣子。

如今的陳氏宗祠。坐北朝南,五開間,前後兩進,門樓懸陳氏宗祠匾額,兩壁上書“宋室三鮑府,明廷五馬門”。這對門聯的上聯,指的是橫泾陳氏的始遷祖陳昌,“三鮑府”指的是南朝文學家,與北周庾信并稱“鮑庾”的鮑照(唐時為避武後諱而改作“鮑昭”),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年),鮑照獻詩言志,而被劉義慶擢為臨川王國侍郎,大明五年(461年),又出任臨海王劉子顼的前軍參軍,故也被世稱“鮑參軍”,“三府”其實是他官職成就的代名詞,是以,這個上聯其實就是頌咱始遷祖陳昌成就幾可比肩當年的鮑照。

下聯自然說的是将陳氏家族帶入望族之列的陳本深了,“五馬”其實也是官職的代稱,陳本深在任吉安太守期間,由于政績突出,朝廷将他的級别由正四品提至正三品,可享受乘坐五馬之車的待遇,正是是以,橫泾陳家自然也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五馬門”了。

 除了這副對聯,祠堂正殿前的“晝錦堂”匾額也是值得一提的。晝錦二字取自《漢書·項籍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中,“衣錦夜行”一句的反用,稱富貴還鄉為“衣錦晝行”,省作“晝錦”。但在陳氏祠堂裡的這“晝錦”二字,并非代表的是錢财的富有,而是對陳本深身在高位,民望出衆,卻居官清廉的贊揚。據地方志記載,陳本深在任吉安十八載,離任時“家無餘财”,官紳、庶民争相送别。在曆史上與這橫泾陳氏的晝錦堂齊名的,還有兩座,所謂“天下三晝錦”,你知道那另外兩個分别在哪裡嗎?評論區等你。

說回到陳氏宗祠,昨天我們提到過,這陳氏宗祠,不但承載着陳家的傳承,還書寫過一個動人的紅色故事,因為他還是當時中國共産黨橫泾支部的舊址。上世紀二十年代,陳氏宗祠曾作為晝錦國小使用。1926年初,黨組織派黨員王嘉谟(王小曼)來此發展甯波東鄉的革命力量。晝錦國小校長陳銳、教師商丹書、教工陳信傳三人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同年11月,中共橫泾黨支部在陳氏宗祠内的晝錦國小成立了,随即開展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鬥争,在甯波乃至浙東的革命史上寫下了屬于自己的傳奇。2008年重修祠堂時,還特意立碑紀念,碑身上書“松柏傲霜,蘭蕙流芳。英烈雄風,山高水長。浩氣淩雲,勳績播遠。千秋萬代,永志毋忘。”如今,橫泾村的每一個黨員,都會在特殊的日子裡來到這裡重溫當年的那段曆史,讓橫泾支部的革命印迹和不滅的精神,能夠在後人心中長存#甯波身邊事##甯波生活##甯波#。

接着昨天的話題咱們繼續聊橫泾陳氏宗祠的故事。陳氏宗祠位于跨泾橋南的不遠處,由陳本深主持修建,從明、清至民國,先後對祠堂和
接着昨天的話題咱們繼續聊橫泾陳氏宗祠的故事。陳氏宗祠位于跨泾橋南的不遠處,由陳本深主持修建,從明、清至民國,先後對祠堂和
接着昨天的話題咱們繼續聊橫泾陳氏宗祠的故事。陳氏宗祠位于跨泾橋南的不遠處,由陳本深主持修建,從明、清至民國,先後對祠堂和
接着昨天的話題咱們繼續聊橫泾陳氏宗祠的故事。陳氏宗祠位于跨泾橋南的不遠處,由陳本深主持修建,從明、清至民國,先後對祠堂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