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冬奧會開幕式《立春》領隊:擔心現場有風,在海邊練習了一個多月

第24屆北京冬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開幕式上的表演《立春》節目仍讓人記憶猶新。

這是開幕式唯一外請演員的演出。近400根發光柔性杆在舞台上如青青碧草随風搖動,又如竿竿翠竹指向天空,最後幻化成蒲公英的種子飄向遠方。

而在柔性杆下面,是近400名隊員,他們都是十幾歲的少年,身穿翠綠色衣服,手持9米長杆,精準地呈現出0度、15度、90度甚至176度的角度。每個人之間距離隻有1.5米,每個人的節拍最高達到一分鐘240個。節目演出團隊來自山東兩所武校,其中有355人是山東萊州中華武校的學生。

對話冬奧會開幕式《立春》領隊:擔心現場有風,在海邊練習了一個多月

↑冬奧會開幕式《立春》現場表演

據了解,從去年9月份接到北京冬奧組委通知後,中華武校學生就開始了長達四個半月的演練。這些隊員們身高175cm左右,每天練習8小時。剛開始拿的是重達6斤的不鏽鋼材質道具杆,直到2021年12月4日上午,校長李明治把該校冬奧會表演團領隊的大旗遞給了副校長臧華,隊員才開始踏上進京集訓的征程,12月13日正式拿到演出的發光杆。

與道具材料不同,拿到的表演杆是柔韌性很強的碳纖維杆,掌控起來難度更大。如果沒有平時嚴格的訓練,如果這些學生缺乏堅強的基本功和綜合素質,就不可能在一個多月适應表演杆,也不可能做到現場演出變換方陣、開關燈的零失誤。

演出結束後,張藝謀導演評價稱,萊州中華武校是本次冬奧會開幕式唯一外請的一組演員,發光杆的道具實驗成功以後,舞動它們需要腰、腹的柔韌性和力度,不是很容易掌握。決定讓中華武校學生表演之前用電腦做了很多模拟,中華武校訓練視訊傳來後,給了導演組很大的信心,來到北京後也管理得非常好,很有組織性紀律性。“從來沒有讓我們擔心過,可以說《立春》這個節目在很大程度上就靠萊州中華武校的這些孩子們完成的。”

對話冬奧會開幕式《立春》領隊:擔心現場有風,在海邊練習了一個多月

訓練期間,這些學生在海邊手舉長杆頂風練習的場景,也讓網友感慨“非常辛苦”“很震撼”。中華武校副校長、該校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表演團領隊臧華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在海邊訓練是為了挑戰難度、練習穩定性,另外也是為了應對表演時突發的事情,擔心現場有風。表演時,學生一邊手持柔性杆在運動中控制平衡,一邊還要控制好開關,難度很高。每次排練完成後都要針對小失誤、小問題摳動作摳細節,終于在2月4日晚取得圓滿成功,學生也非常激動,“感覺是在為國争光,要給全球觀衆展示中華武校的風采,展現中國的強大。”

以下是紅星新聞與領隊臧華的對話。

學校曾參加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

紅星新聞:現場表演的學生現在是否已經回到了學校?

臧華:現在已經回到學校了,我們是2月5号統一乘大巴車回到了學校。

紅星新聞:除了《立春》節目,之前中華武校在冬奧會還有其他備選節目嗎?

臧華:除了這個節目,在冬奧會我們還參與了開幕式尾聲的演出。整個開幕式正式節目就我們一個,其他都是帶有儀式性的表演。演出後張藝謀導演對我們評價很好,因為對我們團隊放心,之前也合作過。

紅星新聞:這個創意是從哪裡來的?為何想到了中華武校表演?

臧華:我們這個節目的創意是總導演的,可能因為之前我們參加過很多大型活動,比如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央視春晚、亞運會開幕式等,可能我們團隊被很多導演都比較認可,包括我們的紀律性,我們的執行能力、擔當能力,就是一點一滴做出來的品牌。

另外2008年的時候我們也跟張藝謀導演合作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我們參加了《人體鳥巢》、《地球飛人》兩個節目的演出,這些大型活動都有我們學生。

紅星新聞:表演節目的時候,現場三百多名學生是如何選拔出來的?

臧華:我們是根據導演組要求,其中有一項身高必須在1.75米左右,要身強力壯的那種,這是選拔的标準。學生平均都是練了兩三年以上,都有基本功力存在。

紅星新聞:表演過程中的難度在哪裡?需要哪些技巧?

臧華:主要難度在于支撐将近10米的長杆,而且這個長杆非常軟,有韌性有彈性,393名學生每個人一個不同的角度,要做的比較圓滿,發力的時候就不能使勁,要有柔性。發力的時候也要防止長杆顫抖,沒有固定的路線,這是很難操作的。

還有就是開關的問題,這個杆是人為的控制,不是機械操作。聽着指令,導演說“開燈”,相應的學生就打開開關。而開關的位置剛好位于腰部,有時候學生練習會誤開誤亮,包括退場的時候把杆折疊在一起,撤出的時候有可能會碰亮。

對話冬奧會開幕式《立春》領隊:擔心現場有風,在海邊練習了一個多月

↑中華武校訓練場景

我們從上場開始,沒有指令是絕不允許亮燈的,必須到了指定的位置,接到“開燈”指令才能打開。亮的過程中還有個變光,從綠色變為白色,包括撤場的時候,指令“關燈”,現場一根杆都不能亮。整個操作過程是在運動當中,手還要操作平衡還要控制開關,這是個很大的難度。

海邊頂風練習挑戰難度,練習穩定性

紅星新聞:之前演練的時候還要專門到海邊頂着風練習嗎?

臧華:我們在萊州市中華武校練了一段時間,也在海邊練了一段時間。我們去年排練都是封閉式的,因為離海邊比較近,經常會吹海風,也是為了挑戰難度,想着到了鳥巢以後應對一些突發事情,擔心有風,也是練習穩定性。在海邊練習了一個多月,正常情況下每天練習8個小時左右。

對話冬奧會開幕式《立春》領隊:擔心現場有風,在海邊練習了一個多月

↑中華武校平時訓練場景

紅星新聞:表演完成後,中華武校的學生感受怎樣?

臧華:都很激動,我們畢竟是經過四個月的長時間排練,在一個世界最大的舞台上面,要給全球觀衆展示我們中華武校的風采,展現中國的強大和風采,感覺我們是在為國争光,學生都是很興奮的,都有一種很激動的情感。因為我們畢竟是成功了嘛,大家都很高興。

紅星新聞:在排練過程中,您印象深刻的故事有哪些?

臧華:因為在正式演出之前,我們有五次正式彩排,最後一次是在2月2日。我們每次彩排都會發現平時排練的一些小失誤、小問題,然後根據每次排練的結果去總結經驗,有針對性的摳細節摳動作,每次彩排完就會有針對性的訓練。

對話冬奧會開幕式《立春》領隊:擔心現場有風,在海邊練習了一個多月

↑中華武校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表演團領隊臧華在排練現場

為什麼會有2月4日的成功?就是平時排練的時候我們跟導演組去攻克一些難點、容易失誤的地方,每次都會細摳細練。

我們去的還有替補人員,就是擔心有些學生可能因突發事件上不了場,比如我們其中有個孩子,演出前一個月的時候接到家裡電話,說爸爸出車禍去世了。因為這個小孩本來就是單親家庭,我們就抓緊安排小孩回去。當他把所有的事情處理完之後,又着急給我們打電話想回北京,讓我們拒絕了,因為小孩兒這時可能情緒不是很好,另外就是疫情的原因。

就是說我們要随時準備很多替補人員,下場就能練上場就能演。

紅星新聞記者 盧燕飛 受訪者供圖

編輯 張尋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對話冬奧會開幕式《立春》領隊:擔心現場有風,在海邊練習了一個多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