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作者:一半煙雨一半花

南宋詩人楊萬裡,字廷秀,号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氏。

楊萬裡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他寫詩主張師法自然,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尋常景物的特征、稍縱即逝的變化以及生活中的細微之處的小美好,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楊萬裡堪稱是詩人中的“靈魂捕手”,今天我們分享十首楊萬裡的詩詞,去感受他筆下細微之處的恬靜與安詳。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小池

楊萬裡〔宋代〕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這首小巧玲珑,但是内涵淺顯的《小池》,是絕大多數人國小時候的必備篇目。

也許初見它時,迫于背誦的壓力,并未覺得它的美妙。

然而多年以後,再讀到這首詩,瞬間有種被治愈了的感覺。

它不像唐詩,有沉重的話題;也不像是宋詩,有深刻的思想。它隻有美麗的語言與豐富的感情。

它的格局很小,四月話四個最尋常的意象:一條小溪流、一片小樹蔭、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荷花、一隻小小的蜻蜓。

然而這四個意象組合在一起,卻是那麼的溫柔,那麼的玲珑剔透、生機盎然。

其實好的作品,往往并不是那些高深難懂的大塊頭,而是用一種返璞歸真的方式,去誘導你回歸自然、回歸本性,尋找生命的意義。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讀罷這首詩,兒童時那捉蜻蜓蝴蝶的畫面不禁在腦海中慢慢溢出。

時光匆匆逝去,那段美好的時光卻難以抹去。

籬笆稀落,小路悠長,樹上的花紛紛飄落,還未長出新葉,沒有形成樹蔭。和《小池》一樣,這裡沒有太多繁雜的景物,隻是一個甯靜質樸的小村莊。

甯靜之處細微的波動,都會讓人心生跳躍。或是一聲鳥鳴、一片落葉、一滴細雨。而在楊萬裡這裡,是一個活潑的小兒。他正随着蝴蝶飛行的路線快樂地奔跑着,兩隻小手不停地撲打着越飛越快的蝴蝶。不遠處是大片大片的菜花,黃澄澄的,恰巧那隻蝴蝶也是黃色的,它飛入那花叢中,不知落到了哪朵花上。

那個小孩,難道不是童年時的我們本人嗎?時光匆匆,童年的記憶已漸漸的變淡,好多快樂的,甚至傻傻的事情早已記不清了。但童年的自己也曾如詩中的小娃娃那般捉過蜻蜓和蝴蝶,那些時光曆曆在目。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孩子的童真童趣總是能治愈我們被社會鞭打的創傷。

公元1192年,楊萬裡乘舟路過安仁縣(現在的江西省餘江縣)時,看到兩個孩童以傘當帆來使船前進。

這本是極其尋常的事了,但他卻被孩童的稚氣和可愛行為感染,仿佛也回到了他的童年,他腦子也萌生了隻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小漁船上的兩個小孩為什麼要收起了竹篙,停下船槳,沒下雨他們也張開傘呢,哦!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啊!

  他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

當然,也隻有童心未泯的人才可以看到孩子的童真童趣。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钲。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楊萬裡對兒童是格外的留心。

公元1179年春天,楊萬裡作為常州的地方長官,參加常州的打春牛傳統活動。活動結束後,楊萬裡在路上行走,看到一群小孩不怕寒冷,學着大人打春牛的模樣,将夜間當機在盤裡的冰塊提在手裡輕輕地敲打着。52歲的楊萬裡,被小孩脫冰作戲的場景深深地吸引了,他饒有興緻地觀看着,醉心地欣賞着,忽然聽到冰塊的破碎聲,才拉回現實。原來,生活的樂趣是如此簡單。

有句話說:“這個世界沒有大人,隻有長皺了的小孩。”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住着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因為小孩總是懷着純真的童心看世界,相信世界上種種美好。而這美好,正是每個世人所渴求的。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一個夏日的午後,楊萬裡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複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芭蕉分綠,柳花戲舞,他的情懷也同有、景物一樣清新閑适,童趣橫生。兒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無限童心,在風中與孩童們捉迷藏。

明代李贽《童心說》:童心者,真心也。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人到中年,經曆了悲傷與滄桑,容顔早已不是青春少年,這個時候,更應該用一顆童心,笑看滄桑變幻,回歸心靈的本源。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桑茶坑道中

楊萬裡 〔宋代〕

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公元1192年,六十六歲的楊萬裡,因朝廷下令于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上書谏阻,得罪宰臣,被貶為授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他于八月謝病自免,回歸吉水。

回城路上,他經過安徽泾縣桑茶坑路上,此時正值雨後初晴,風和日麗,地面上的雨水已經蒸發得無蹤無影,小溪裡的流水卻漲滿河槽,岸邊野草繁茂,野花肆意開放。

堤岸旁的柳陰裡,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夢正酣。而那頭牛隻管埋頭吃草,越走越遠,直吃到柳林西面。

這麼簡單樸素的生活畫面,卻極具治愈力,仕途上的不得已,仿佛也随着雨水的蒸發煙消雲散。

孩童們的童心童趣,沖淡了楊萬裡在仕途上所受的抑郁。其實,人生就該像小孩那樣簡單、快樂,保持着一顆童心,何嘗不是一件開心的事?他慶幸自己一直都保留着一顆童心!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這是楊萬裡《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中的另外一首。午睡醒來,百無聊賴,睡眼惺忪。

楊萬裡在家賦閑的生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何況是時在初夏,正是“春眠不覺曉”的時節,更覺春困人懶,無所适從。

午睡醒來,濃濃松陰下有一層碧綠的青苔,顯得幽靜清涼。忽然拿起書想要看書了,卻又懶得打開,又順手捧起清泉來灑洗蕉葉,兒童聽見,還以為是下雨雨聲來了。

這首詩,正像唐朝劉禹錫《陋室銘》所描寫的環境一樣,“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而表達的,卻與“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一般,辭官歸田,閑适自在。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初秋行圃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比起爾虞我詐、渾濁不堪的官場,楊萬裡明顯更喜歡田園和鄉村生活。

初秋時節,日催暮蟬,蟬鳴聲此起彼伏,聽着聲音近在咫尺,于是他便聽聲尋蹤,可一旦尋到它的近旁,卻又沒有了聲響。

這不是我們小時候常幹的事嘛!當時我們并不覺得有多有趣,但再讀楊萬裡這首詩時,是不是覺得特别的清新别緻、趣味橫生。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正像是百年後的袁枚“性靈說”所示的那樣,詩人唯有抒發真情,才能展現出詩歌自身的抒情本質,才能表現出自然清新、生動活潑、風趣别緻的藝術魅力。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隻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這是一家人插秧時的獨幕喜劇。

看,春雨濛濛中,農夫一家四人,披鬥笠,穿着蓑衣,夫妻兩抛秧接秧,頑皮的小兒子搗亂的拔起秧苗,又被大兒子種下。

在小孩看來,頭上的鬥笠是頭盔,蓑衣是铠甲,他們披堅執銳,與雨水戰鬥。本是辛苦的田間勞動,也變得有趣起來。

不一會兒,農婦呼喚農夫吃早飯,而丈夫彎腰低頭勞作,沒有答應,隻是說道:“秧苗根部還不牢固,這塊田裡的秧苗還沒有插拆完畢,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好小鵝小鴨,不要讓他們來破壞秧苗。”

在這首詩中,農家插秧的情景那麼生動活潑,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同樣,也喚起了我們曾經在農耕時節的記憶。

正如徐中玉《唐宋詩》所說:“這首詩,通篇用口語、俗語連綴成句,用毫不賣弄甚至毫不修飾的白描手法,寫出農家插秧的情景,那麼淺顯,那麼真實,又是那麼生動,那麼形象,隻覺一股活潑潑的生活氣息從詩中溢出,向人撲來。”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小雨

雨來細細複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楊萬裡專注于生活中的小事,從《小池》到《小雨》,自然界景物,到了楊萬裡的筆下,總是充滿無窮的情趣。

在這首詩中,雨本是沒有情的東西,楊萬裡偏要賦予它與人相同的感情,于是使詩充滿了新鮮感。

絲絲細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就像是調皮的小孩故意為之,那到底為何呢?原來是在妒忌我太喜歡欣賞那遠處的青山,故意從檐下滴成一層珠簾,遮住了我的視線。

想到此,他不禁淡然一笑,千峰故隔一簾珠,因為是雨不大,是稀疏的珠簾,隔着它去眺望遠處的山峰,增加了迷蒙,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詩情畫意。細細品來,字裡行間,充滿了作者對這調皮可愛小雨的喜愛之情。體物入微,便是如此吧!

語言簡單直白的小詩,要想寫出味道,就需要更高的想象力。楊萬裡不愧是生活中的觀察家。

十首楊萬裡的小詩:最是細微動人心,最是尋常有真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