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對待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被差別對待的人,處于弱勢的那一方,往往會心生許多怨念,心中的不滿越積越多,最終爆發出來,會産生大大小小的盾。如果在一個家庭之中,長輩對于自己的晚輩也是差別對待的,那麼這個家庭也是很容易爆發沖突和争吵的。這種差別對待會給一個家庭埋下禍根,也會為這個家庭的情感危機造成隐患。
一個情感部落客曾經說過:
“在我被差別對待的時候,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對我不好,不公平。”
如果想要家庭關系和諧,那麼作為長輩的最好做到一視同仁。就拿婆媳之間的關系來舉例子,如果作為婆婆,偏愛自己的兒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是自己生養的,而兒媳作為新的家庭成員,相處時間也沒有很久,但是這種偏愛隻能放在心裡,不能放在行為上。

01.遇上一個斤斤計較的婆婆,我失去了購物自由,她認為我自己掙的錢沒資格花;
劉曉婷最近的生活很是苦惱,她本以為嫁給丈夫張旭之後,等待她的是一段甜蜜的婚姻生活,沒想到張旭的母親就已經讓日子過的不開心。
劉曉婷就和丈夫張旭商量好,夫妻倆掙的錢,除了一部分拿出來作為家庭開銷,及作為家庭存款以外,有的餘下的錢就各自自由支配。但是張旭的母親卻不這麼認為,每次劉曉婷給自己買新的衣服或者化妝品時,都會被張旭的母親唠叨,有時候甚至會指責她,說:“兒媳,你怎麼能亂花錢呢?我兒子賺錢這麼不容易,多出來的錢應該存着,你老是買這些沒用的衣服化妝品,我兒子賺到錢都放家裡了,你看他的自己買過什麼了嗎?你這樣好意思嗎?你不心疼自己丈夫的嗎?”
劉曉婷心裡很無語,很想翻白眼,但是忍住了,她想和張旭的母親講道理:“媽,張旭他也花錢,他沒買衣服,沒買化妝品,但是他買足球賽門票了啊,有時候他跑到外地看球賽,一花就是好幾千,你看到這個機子沒?他新買的遊戲機,都快小一萬了。”張旭的母親一時語塞,但是很快就反駁道:“他一個大男人看場球賽咋了?球賽又不是天天有,而且這台遊戲機買回來,你不也用嗎?”劉曉婷很想笑出聲,但是忍住了,耐着心子回答:“球賽不是天天有,我衣服也不是天天買呀,我一個月就買那麼一兩件。”
婆媳倆的對話當然是不歡而散的,每次劉曉婷都想好好的講道理,但是張旭的母親根本聽不進去,她根本沒有把劉曉婷放在平等交流的位置。兒媳買東西就會被指責,自己兒子買東西就當看不見,看着自己婆婆如此雙标的做法,劉曉婷已經放棄了和她溝通的打算,她想着,才結婚不到一年,不想鬧沖突,大不了以後少買點東西,或者買了不讓婆婆知道就得了。
02.生日母親送我一件貂衣,不料被婆婆惦記上,想拿它來給親戚送禮;
在劉曉婷放平心态的時候,這一家人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了,很快日子就來到了劉曉婷生日的那一天。
這一天,劉曉婷一家三口都回了她娘家吃飯,劉曉婷的父母已經在家裡做好飯菜,給她慶生。吃完飯後,劉曉婷的母親從房裡拿出了一個禮盒,說道:“閨女,這是我給你準備的生日禮物,你快打開看看,看看喜不喜歡。”示意劉曉婷打開,劉曉婷照做了,盒子裡是一件衣服,劉曉婷拿起來一摸,發現它居然是一件貂皮大衣,忍不住問道:“老媽,你咋給我買這麼一大件貂皮大衣呢?花了不少錢吧。”劉曉婷的母親回答道:“還好,托的熟人就花了3萬塊。”
劉曉婷看着這品質和毛色的确很不錯,這3萬塊花的也算值,但随即又很苦惱:“可是我該咋穿啊?我也沒衣服跟它搭呀,我工作場合也不适合穿啊,要不媽你留着自己穿吧。”“給你的生日禮物你就拿着……”母女倆人在互相推。一旁張旭的母親聽到這件衣服價格之後,眼睛都直了。
回到家後,劉曉婷就把這件衣服鎖在了櫃子裡,并沒有打算穿。此時張旭的母親卻把自己的兒子拉到一邊,說着自己的打算,她想拿劉曉婷的貂皮大衣送個張旭的嬸子,因為嬸子的兒子從政,最近晉升了,嬸子也快過生日了,正好給對方送個好禮。張旭想都沒想,直接拒絕了,這種行為太魯莽了,說不好聽就是賄賂。
03.得知婆婆打算後我賣掉貂衣,婆婆和我鬧翻,我也不願受委屈;
張旭想了想,還是把自己母親那段對話的内容告訴了自己的妻子劉曉婷。劉曉婷聽完後,已經被氣的發笑了,要是這件貂衣真的送出去了,不僅不能讨好人家,反而會得罪人家,還會給自己惹禍上身。她思考了一會兒後,然後對丈夫說道:“我打算把這件貂皮大衣賣掉,反正我也不穿。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隻要他一天還在我手中,婆婆就會一直惦記。”張旭也贊同妻子的打算。
果然,張旭的母親在兒子這裡行不通,就打算從兒媳劉曉婷這邊攻關,她正滔滔不絕的講着,把這件貂衣送出去之後的好處,劉曉婷就直接打斷道:“媽,你要不送點别的吧,這件衣服我已經賣出去了,賣出去的錢,我拿來買新衣服了。”張旭的母親很是生氣:“兒媳你咋這麼不像話,三萬塊的貂衣說賣就賣,天天給自己買新衣服,我連件内衣都沒換,再有錢也不能這麼敗家呀!”劉曉婷不急不徐的回答道:“我媽給我買的,怎麼處理是我的自由,而且這是我的錢,想怎麼花,也是我的權利。”劉小姐也不想忍了,她直接攤牌了,張旭的母親被氣狠了,破口大罵。
劉曉婷不想和她糾纏,直接回房,但是張旭母親卻在房門口繼續罵。劉曉婷實在受不了了,就直接收拾行李回了娘家。
後來張旭回到家,發現妻子跑回了娘家,母親在一旁控訴劉曉婷的惡劣行徑,張旭覺得不能慣着自己這個媽。于是,用很不容反駁的态度把道理都講了一遍,告訴了她不能送禮的原因,并且把自己妻子的委屈也說了出來。張先生母親聽完後,不知該怎麼反駁,有點心虛,張先生最後隻說,再繼續這樣下去,可能這個兒媳就沒了,這個家庭就散了。
張旭的母親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情,決定和兒子一起去把兒媳哄回來。劉曉婷看着态度誠懇的婆婆,很快就和她和好了。
由于張旭母親的明擺着的偏心,讓自己兒媳劉曉婷内心的委屈與不滿越積越多。最終,兒媳被氣跑,責任當然也要歸于張旭母親的身上。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是沒有義務要對你好的。對于劉曉婷來說,她孝敬張旭的母親,不是因為心裡對她有愛,而是因為他是自己丈夫的母親。劉曉婷是為了維護家庭的和諧,才會處處忍讓,但是一個人的耐性是有限度的,就像氣球,如果一直往裡面吹氣,那麼這個氣球最終也會爆炸。
有一句俗話:
“道不同,不相為謀。”
劉曉婷和自己的婆婆就不是同道中人,思想觀念上的差異也很大,是以她們倆之間容易産生沖突。但是問題出現的時候,總是要面對而解決,前面正是因為劉曉婷一直回避問題,才會讓沖突越來越多。遇到問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