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汴洛聯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洛陽有望成突破口

作者:河南商報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郭丁然 文/圖 部分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2月8日,河南省“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召開,總結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

2022年,是全省錨定“兩個確定”、實施“十大戰略”關鍵之年,也是深入實施“十四五”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推動文旅文創成支柱的起始之年。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姜繼鼎提出,2022年,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為統領,重點抓好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建設“三山”康養旅遊基地兩大版塊工作,以重大工程項目為抓手,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手段,全面推動河南省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發展。

2022年河南文旅産業哪些領域将迎來發展機遇?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為您打探。

鄭汴洛聯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洛陽有望成突破口

雲台山

何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

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着豐厚的曆史資源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近年來,河南省大力推進文旅文創融合高品質發展,河南人腳下這方熱土正成為遊客們紛至沓來的“詩和遠方”。

從2021年下半年起,“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河南文旅品牌口号就開始出現在大家的視野。

2021年底,河南省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就曾提出關于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要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加快建設博物館群,謀劃推進重大項目,提升“吃住行遊購娛”服務品質,培育旗艦勁旅。

本次,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再一次将“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的打造提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

鄭汴洛聯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洛陽有望成突破口

究竟什麼是“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姜繼鼎在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到,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就是要以曆史探源、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為主線,系統梳理在中華文明演進中具有重大價值、突出影響、關鍵意義的曆史文化資源,集中打造重大辨別。加強國内外宣傳推介,運用現代技術創新沉浸式研學遊方式,打造文旅融合業态新譜系,建設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探源地、實證地和體驗地。

鄭汴洛聯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洛陽有望成突破口

洛陽應天門

推線抓點:河南将重點打造16條文化線路

怎麼把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落到實處,主要是創意、創新、創造。

為更好叫響“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2022年将推出人類起源、文明起源、國家起源、逐鹿中原、追尋先賢、姓氏尋根、元典思想、治黃史詩、科技發明、四大古都、中國功夫、紅色中原、考古發現等16條主題文化線路。

此外,還将按照有内涵、有基礎、能立項、可做成的原則,篩選100個國家文化公園代表性展示項目。而這些項目将獲得真金白銀的支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河南省文旅廳、河南省文物局将統籌資金1.5億元,對重點項目,進行資金傾斜或獎補。

同時,為了助力建設精品項目,河南省文旅廳将成立文物保護利用、文旅融合項目、數字化展示、研學旅遊等專家委員會,共31個團隊,與重點項目所在市(縣、區)進行對接,提升其建設和展示水準。

鄭汴洛聯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洛陽有望成突破口

龍頭帶動:鄭汴洛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

鄭汴洛三市是河南省曆史文化資源的富集地。從年接待遊客數量看,三市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強。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更是将鄭州列入旅遊樞紐城市建設名單,将洛陽列入重點旅遊城市建設名單。

而未來,鄭汴洛三座城市也将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姜繼鼎在大會上透露,未來鄭汴洛要按照一個産品體系、一個營銷體系、一個交通體系進行布局,把鄭汴洛聯合打造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國際文化旅遊之都。

其中,鄭州重點打造4個旅遊目的地。東部,打造以隻有河南、電影小鎮、方特為支撐的中牟文創園;西南部的銀基國際度假區;大嵩山文化旅遊區;以黃河國家博物館、大河村遺址公園為支撐的北部沿黃河片區。

洛陽方面,重點打造龍門和小浪底兩個片區。開封則要把宋都古城13.1平方公裡作為一個目的地來打造。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江淩也提出要搶抓文旅産業發展的新風口,對曆史文化要颠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把洛陽打造成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這樣一來,鄭汴洛共七個片區,就可以把“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展示出來、支撐起來。

姜繼鼎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洛陽有望成為全省文旅文創融合、曆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的突破口。

鄭汴洛聯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洛陽有望成突破口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館

博物館引領、數字化賦能

博物館是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符号,其建設和展示水準是一個地區文化旅遊發展的重要标志。

各類主題博物館,就像城市的“文化客廳”,是展現一個地域曆史、美學的視窗。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通過逛博物館來了解一座城市。而近些年不少博物館與品牌“聯名”、跨界文旅、餐飲,在推動文化傳承的同時,經濟效益也很可觀。

2022年,河南省也會加快博物館建設的步伐。

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出,要以河南博物院新院、黃河國家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等為龍頭,加快推進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大河村仰韶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遺址博物館、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州橋遺址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等重點項目建設。

同時,河南省文旅廳每年将拿出4000萬元,對數字化建設進行獎補。從今年開始,獎補的重點從傳統景區轉向大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場所的數字化更新改造,用數字活化文化、用數字展示文化、用數字诠釋文化。

鄭汴洛聯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洛陽有望成突破口

建業電影小鎮

豫菜和文旅将碰撞出新的火花

民以食為天,美食、美景就像一對形影不離雙胞胎,總能帶給遊客無盡的美好體驗。

近年來,在國内将文旅和美食創新結合發展的典範就要數“詩畫浙江·百縣千碗”模式了。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8月以來,在浙江省掀起了一股“淘”美食的熱潮,各地市精心策劃,全面發動。做實做好“百縣千碗”被寫入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百縣千碗”已上升為浙江省政府重點打造的一項品牌工程,成為新時代浙江特色美食的一張“金名片”。浙江省還計劃“百縣千碗”進100個A級景區、100家旅遊飯店、100所大中學校、100個機關食堂、10個高速服務區;打造萬名專業廚師隊伍等,努力将其“百縣千碗”打造成為全國知名旅遊美食品牌,形成旅遊消費新的增長點。

2022年,河南文旅産業也将借鑒浙江省“百縣千碗”模式,将大力推進豫菜。姜繼鼎表示,推進豫菜振興,既要把傳統名菜做得爐火純青,又要與時俱進、豫菜新做。

具體來講,河南将重點抓住兩大片區:支援長垣把全國廚師之鄉打造成為全國美食之鄉,支援信陽市探索美食+民宿的新路徑,推動信陽菜産業化、品牌化發展。同時,還将支援有條件的省轄市建立美食之都。

鄭汴洛聯合打造國際文化旅遊之都,洛陽有望成突破口

濟源小有洞天民宿

“三山”康養旅遊将迎來大發展

所謂的“三山”就是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它們可謂是河南省發展生态旅遊的主戰場,旅遊接待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占全省三分之一。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未來“三山”也将有不同的發展定位,太行山國際山地度假旅遊目的地、伏牛山國民休閑旅遊度假地、大别山豫風楚韻·紅綠融合鄉村旅遊目的地建設。

2022年圍繞“三山”河南省計劃推出100至150個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行業人士表示,這是巨大的發展空間,不少省内外專業團隊都已經摩拳擦掌。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中也提到,要依托山水、溫泉、中醫藥、太極少林文化等優勢,推動醫療機構、療養機構進小鎮、進景區、進度假區,建設鄉村休閑康養度假單元,大力發展多元康養産業,打造一批全國重要的康養目的地和康養産業叢集。

要想富、先修路。未來路和文旅将進行深度融合即交旅融合。河南文旅産業将樹立“道路即産品”的理念,以道路為紐帶,将公路服務區轉變為遊客中心,打造“快進慢遊深體驗”的旅遊産品。

姜繼鼎透露,未來将聯合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打造黃河小浪底交通運輸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和黃河文化體驗風景道。以栾川、林州、新縣、輝縣等縣(市)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鄉村旅遊産品為重點,打造河南版的鄉村旅遊1号公路。

民宿如今已經成為山水類景區不可或缺的文旅新要素。經過4年的“民宿走縣進村”活動,河南的民宿發展已呈現蓬勃之勢。

一些市、縣的書記更是親自謀劃、親自推進。

例如,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把發展民宿+美食作為大别山生态旅遊的突破口,出台支援大别原鄉民宿發展十條措施。濟源市委書記史秉銳要求每個鄉、鎮、辦必須在1~2個村的民宿發展上實作突破,并列出專項支援資金。輝縣市已建成品牌民宿8個,建立品牌民宿9個,總投資5億元,新增民宿400間。新安縣現有18個團隊建設民宿,已建成8個,367間,在建10個,400間。林州市發揮建築之鄉的優勢,鼓勵、引導建築隊長參與民宿發展,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題、一棟一風景的民宿發展模式,僅石闆岩鎮2022年民宿投資将達8個億。

未來,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為重點區域,按照文化引領、藝術點亮、美學提升、消費驅動的原則,加快布局精品民宿、鄉村酒店、藝術聚落等人文體驗空間,打造一批彰顯中原文化底蘊、承載現代生活方式的鄉村旅居目的地,助推鄉村振興。

(編輯:李英旋 吳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