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動年輕人的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和“乘風破浪的爺爺”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陳旭厚實習生張偉

對袁隆平的敬意來自全國各地。

5月24日上午,長沙明陽山殡儀館前排起了長隊,蜿蜒走向展示袁隆平肖像的明陽堂。人群中,衆人一臉愁善感,戴着口罩,捧着鮮花,有序地進入,"隻是為了鞠躬,送走最後的旅程。其他人帶來了大米穗。

打動年輕人的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和“乘風破浪的爺爺”

一個學生對袁隆平說的話。攝影:陳旭厚,記者

害怕趕不上來,一個年輕人沒有吃早餐,一口氣跑了20多公裡才來。在等候隊列中,他突然暈倒,被維修人員接走。在被醫護人員救出後,病情慢慢好轉。青年有些沉默,隻說袁隆平對他來說有特殊的意義,"昨天也來了"。

一位來自陝西少林的"95後"坐了17個小時的火車,"袁老是我在教科書上記得的那個人,但我以前沒見過他,是以我一定要最後一次來看他。"當他看到花在網上售罄時,他從家裡帶來了一束花。

打動年輕人的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和“乘風破浪的爺爺”

學生寫給袁隆平的話。

46歲的蔣欣是來自黑龍江省鶴崗市的一名電力勞工。他坐火車,坐高鐵,再坐飛機,花了十多個小時,"穿越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看他最後一眼"。

告别儀式從5月22日下午開始。當袁隆平的屍體離開湘雅醫院時,人群聚集告别,大喊"一路走"。袁隆平的遺體被送往明陽山殡儀館,哀悼者被淹沒了24小時。有提供免費鮮花的花店,有人送免費口罩,司機免費接送人。

不能來長沙的外國人,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告别。在殡儀館門口和明陽廳,擠滿了外國網友點餐送花。

有一段時間,長沙的花朵變得"熱"。23日午夜,一位外賣小哥說,他每天送花殡儀館四五十次,所有外國人下單,"送每一顆心"。24日,長沙多家線上花卉服務商家傳出消息(www.thepaper.cn),鮮花已售罄,一天售出數百份訂單。

部分網友也通過向免費午餐慈善項目捐款表示慰問。新聞查詢發現,過去兩天,在各種平台上收到的免費午餐捐款數量翻了一番。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一大批學生、年輕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為袁隆平告别。這些"90後"和"00後",他們生活在物質富足的時代,仍然被老人感動。

打動年輕人的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和“乘風破浪的爺爺”

5月24日淩晨,一位大四學生來獻花和鞠躬。

他讓每個人都吃飽了

在國小課堂上,從廣大人口中,在報紙、電視上,我們認識袁隆平。問問前來看他的人,袁隆平有什麼印象?許多人的回答都是相似的:他讓每個人都吃。

24日淩晨,一位女子來到明陽山殡儀館,準備進去為袁隆平獻花。那位姓楊的女士年紀不大。"我來自湖南省湘潭,我過得很艱難。她說,白天上班,逃不走,很年輕就知道袁隆平的故事。

唐偉琪,現年91歲,與袁隆平同齡。在得知袁隆平的死訊後,他寫了一首詩,其中一首是《田玉道在身上,改革在路上的技術人》。

"爺爺昨天寫了信,承認我必須寄出去。24日清晨,唐薇琪的兒媳張女士從湖南省浏陽趕來,一到長沙就把公開寫的悼詞列印出來。張女士說,公功"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早年餓了,對袁隆平有很深的感情"。

打動年輕人的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和“乘風破浪的爺爺”

除了在網上下單送花外,不少網友還免費午餐公益項目捐款來表達自己的悲痛。

幾位前來送他離去的當地居民說,袁隆平在長沙工作和生活了很多年,感情很深。通過報紙,通過口口相傳,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故事廣為人知。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家庭雄厚。他的父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那些動蕩的歲月裡,年幼的袁隆平跟随父母在武漢、漳州、重慶、南京等地生活學習,基本上一兩年就換了地方。1949年,由于從小就對鄉村之美和農學音樂的濃厚興趣,袁隆平不顧父母的反對,決定學習農業,跳進了"農場大門"。

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被派往湖南懷化安江農業學校任教。起初,袁隆平教授俄語,後來教授植物學,作物栽培,遺傳育種等基礎農業和專業課程。據袁隆平介紹,20世紀60年代,當他看到兩個人瘦得像木頭一樣,餓死在路邊時,他意識到食物的重要性,決定學習水稻。

在故事的背後,我們就像幾個簡。

袁隆平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發的先行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以來在全國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産量和總産量。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進行超級雜交水稻攻擊,在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實作了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和15噸大面積示範的目标。最新育種的第三代雜交水稻yu-1,2020年為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産量911.7公斤/畝,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産量619.06公斤,年産量為每畝1530.76公斤,達到年畝産量3000公斤水稻的目标。

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拉加西等國家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産量比當地優良品種約2噸。

據謝長江《袁隆平傳》記載,随着雜交水稻的成功栽培和全國大面積的推廣,袁隆平的聲譽被大大震撼。1978年2月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并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同年10月,參加湖南省科學會議,獲得集體和個人發明獎,并晉升為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打動年輕人的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和“乘風破浪的爺爺”

5月24日上午,人群中有許多學生和年輕人前往殡儀館向袁隆平告别。

稻田裡的守望者

成名後,袁隆平也有自己的苦惱,各種頭對頭,隻是各種會議通知,讓他難以抗争。

袁隆平寫道,袁隆平很清楚,人們的能量是有限的,要擁有生命的能量,一切都在事業上。對于很多兼職,可以辭職,他堅決辭職,"唯一不能出路,隻有雜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的一位鄰居告訴新聞,他住在離袁隆家隻有幾十米的地方,有時見到袁隆平,互相打招呼。他最大的感覺是(袁隆平)很有名,但像普通人一樣,非常低調。

低調,簡單,像個農民...這是袁隆一生留給世人最直覺的印象。

2020年7月,紀錄片《時間一号》(第一集)呈現了袁隆平生活中簡單的一面。在他家裡,有舊電器,家具。他的孫女透露,有一次去香港,進店想買手表,發現手表很貴,爺爺直接出去,給奶奶剝了一塊山楂吃。

而袁隆平與人接觸透露,在生活之前,袁隆平吃飯、穿的都不注意,開車也是最便宜的車。據新華社2007年報道,袁隆平有一個"怪異",專門挑選便宜的商品購買,一旦他和妻子逛商場,看到集裝箱有折扣到10元一件襯衫,一口氣買了10多件。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袁隆平可以乘坐頭等艙,但他一直買經濟艙機票。

袁隆平對自己"小",但對别人卻大方,一直願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别人。他帶來了一名博士生,來自農村,家庭困難。有一次,學生給他打電話,說父親在醫院病重,急需錢,袁隆平從他的工資中寄了2000元給學生。他幾乎所有的國際獎項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學技術獎基金會。1981年,袁隆平獲得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特别發明獎,有10萬元的獎金,他隻留下了5000元,其餘的都分發給同僚、同行。

打動年輕人的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和“乘風破浪的爺爺”

在水稻研究方面,袁隆平是一個"孤注一擲的三郎",不想退休。

近年來,雖然年齡已經很高,但袁隆平一再強調,他還有兩個夢想:一個夢想是"冷夢之下",希望高産水稻長得比高粱高,穗比掃帚長,種子花生米這麼大第二個夢想是"雜交水稻覆寫全球夢",全世界的稻田有1.6億公頃, 如果半數雜交水稻,每公頃2噸,可增加糧食産量1.6億噸,可再養活5億人。

2019年10月,袁隆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他來說,退休并不存在,隻要身體好,能上線工作,做研究最怕癡呆。

晚年,袁隆平還是有一顆愛稻田的心,堅持要下田。2019年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勳章,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回國的第一天就要去師大。

為了便于研究,湖南省農科學院在袁隆平家旁邊布置了一個試驗場。隻要在長沙,袁隆平一天就要見幾次。他的秘書楊耀松此前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有一天他不會讓袁老看田,他的心是空的。這片田野,其實他站在窗邊就能看見,但他仍然堅持每天下樓去田野。

據新華社報道,袁隆平每年在三亞南苑基地工作三四個月,身體健康時,他幾乎每天都會去田裡看每英畝的穗子有多少穗,粒的大小,是否有空殼。袁世凱将于2020年12月年滿90歲,他像往常一樣前往海南三亞的南苑基地進行科學研究,盡管他的家人和同僚擔心他的健康狀況。由于腿腳不便,袁老不能經常下田,他在住所裡拿起顯微鏡,仔細觀察了第三代雜交水稻種子,做詳細的記錄。

3月,91歲的袁隆平在海南三亞基地意外摔倒,被送往當地醫院,4月初轉回長沙接受治療。在危急情況下,他也擔心水稻的生長。

打動年輕人的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和“乘風破浪的爺爺”

在他出生之前,袁隆平院士被網友稱為"90後"梗王。袁隆平死後,有網友總結了他的一些可愛之處。

"爺爺乘風破浪"

在網際網路上,袁隆平非常受歡迎,并被網友譽為"90後"梗王。

第三方平台監測資料顯示,從2017年7月到袁隆平去世,在網絡中熱搜近200次。

在這些死前的熱搜中,除了水稻研究的突破、獎項和認可,不乏新鮮、有趣的小東西。

袁隆平已經多次搜尋英語。比如2017年7月,87歲的袁隆平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全過程用英語講了20分鐘,《袁隆的英語》赢得了全場的掌聲!一開始,他謙虛地說"我說的英語很差"。2019年6月,他在湖南省長沙市首屆中非經貿洽談會上用英語緻辭:"我很高興幫助其他開發中國家開發雜交水稻,以解決和克服糧食短缺問題。2020年9月19日,全國科學日,袁隆平、塗瑜等十幾位科學家向年輕人發來賀電。袁隆平分享了成功的8個字: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解釋着,他拿出了一句英語短語"機會偏愛心靈!"。

袁隆平的英語很好,被認為與母親有關。他的母親華靜出生于揚州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曾擔任過英語老師。袁隆平在《媽媽,米飯煮熟了》中寫道:"沒有你的英語啟蒙,在封閉中,我可以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

袁隆平也有非常情緒化的一面,在大學裡,他被同學們認為是"自由和松散"的。他曾經形容自己是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态,20多歲的肌肉彈性。進入90歲,他稱自己為"90後"。袁隆平擅長遊泳,幾乎進入國家遊泳隊,曾獲準進入空軍飛行員,還拉小提琴、騎馬等,無數環粉,被譽為"袁隆平爺爺的風浪"。

袁隆平這邊,離年輕人很近。2019年10月,袁隆平身份證破損,長沙警方到他家驗證。在采集指紋時,袁隆平與民警"炫耀","我有十個'螺絲'(指線),這一舉動也逗樂了不少網友。2020年5月,袁隆平領養了一隻貓,引起不少網友的追捧。這隻貓叫袁華華,經常陪袁隆平聽報告。袁隆平死後,網友們感歎,貓袁華華再也不能陪袁老去聽報道了。

袁隆平去世,網友在相關新聞評論中說:他笑着說自己是"90歲以後",熱愛自由,背九九乘表笑着說他沒有癡呆,退休不存在,看到白天鵝學會咔哒一聲;

負責編輯:崔偉

校對:劉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