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动年轻人的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和“乘风破浪的爷爷”

作者:澎湃新闻

记者 陈旭厚实习生张伟

对袁隆平的敬意来自全国各地。

5月24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前排起了长队,蜿蜒走向展示袁隆平肖像的明阳堂。人群中,众人一脸愁善感,戴着口罩,捧着鲜花,有序地进入,"只是为了鞠躬,送走最后的旅程。其他人带来了大米穗。

打动年轻人的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和“乘风破浪的爷爷”

一个学生对袁隆平说的话。摄影:陈旭厚,记者

害怕赶不上来,一个年轻人没有吃早餐,一口气跑了20多公里才来。在等候队列中,他突然晕倒,被维修人员接走。在被医护人员救出后,病情慢慢好转。青年有些沉默,只说袁隆平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昨天也来了"。

一位来自陕西少林的"95后"坐了17个小时的火车,"袁老是我在教科书上记得的那个人,但我以前没见过他,所以我一定要最后一次来看他。"当他看到花在网上售罄时,他从家里带来了一束花。

打动年轻人的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和“乘风破浪的爷爷”

学生写给袁隆平的话。

46岁的蒋欣是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的一名电力工人。他坐火车,坐高铁,再坐飞机,花了十多个小时,"穿越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看他最后一眼"。

告别仪式从5月22日下午开始。当袁隆平的尸体离开湘雅医院时,人群聚集告别,大喊"一路走"。袁隆平的遗体被送往明阳山殡仪馆,哀悼者被淹没了24小时。有提供免费鲜花的花店,有人送免费口罩,司机免费接送人。

不能来长沙的外国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告别。在殡仪馆门口和明阳厅,挤满了外国网友点餐送花。

有一段时间,长沙的花朵变得"热"。23日午夜,一位外卖小哥说,他每天送花殡仪馆四五十次,所有外国人下单,"送每一颗心"。24日,长沙多家在线花卉服务商家传出消息(www.thepaper.cn),鲜花已售罄,一天售出数百份订单。

部分网友也通过向免费午餐慈善项目捐款表示慰问。新闻查询发现,过去两天,在各种平台上收到的免费午餐捐款数量翻了一番。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大批学生、年轻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袁隆平告别。这些"90后"和"0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富足的时代,仍然被老人感动。

打动年轻人的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和“乘风破浪的爷爷”

5月24日凌晨,一位大四学生来献花和鞠躬。

他让每个人都吃饱了

在小学课堂上,从广大人口中,在报纸、电视上,我们认识袁隆平。问问前来看他的人,袁隆平有什么印象?许多人的回答都是相似的:他让每个人都吃。

24日凌晨,一位女子来到明阳山殡仪馆,准备进去为袁隆平献花。那位姓杨的女士年纪不大。"我来自湖南省湘潭,我过得很艰难。她说,白天上班,逃不走,很年轻就知道袁隆平的故事。

唐伟琪,现年91岁,与袁隆平同龄。在得知袁隆平的死讯后,他写了一首诗,其中一首是《田玉道在身上,改革在路上的技术人》。

"爷爷昨天写了信,承认我必须寄出去。24日清晨,唐薇琪的儿媳张女士从湖南省浏阳赶来,一到长沙就把公开写的悼词打印出来。张女士说,公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早年饿了,对袁隆平有很深的感情"。

打动年轻人的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和“乘风破浪的爷爷”

除了在网上下单送花外,不少网友还免费午餐公益项目捐款来表达自己的悲痛。

几位前来送他离去的当地居民说,袁隆平在长沙工作和生活了很多年,感情很深。通过报纸,通过口口相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故事广为人知。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家庭雄厚。他的父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年幼的袁隆平跟随父母在武汉、漳州、重庆、南京等地生活学习,基本上一两年就换了地方。1949年,由于从小就对乡村之美和农学音乐的浓厚兴趣,袁隆平不顾父母的反对,决定学习农业,跳进了"农场大门"。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被派往湖南怀化安江农业学校任教。起初,袁隆平教授俄语,后来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基础农业和专业课程。据袁隆平介绍,20世纪60年代,当他看到两个人瘦得像木头一样,饿死在路边时,他意识到食物的重要性,决定学习水稻。

在故事的背后,我们就像几个简。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发的先行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以来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总产量。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进行超级杂交水稻攻击,在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实现了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和15吨大面积示范的目标。最新育种的第三代杂交水稻yu-1,2020年为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产量911.7公斤/亩,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产量619.06公斤,年产量为每亩1530.76公斤,达到年亩产量3000公斤水稻的目标。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约2吨。

据谢长江《袁隆平传》记载,随着杂交水稻的成功栽培和全国大面积的推广,袁隆平的声誉被大大震撼。1978年2月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年10月,参加湖南省科学会议,获得集体和个人发明奖,并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打动年轻人的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和“乘风破浪的爷爷”

5月24日上午,人群中有许多学生和年轻人前往殡仪馆向袁隆平告别。

稻田里的守望者

成名后,袁隆平也有自己的苦恼,各种头对头,只是各种会议通知,让他难以抗争。

袁隆平写道,袁隆平很清楚,人们的能量是有限的,要拥有生命的能量,一切都在事业上。对于很多兼职,可以辞职,他坚决辞职,"唯一不能出路,只有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的一位邻居告诉新闻,他住在离袁隆家只有几十米的地方,有时见到袁隆平,互相打招呼。他最大的感觉是(袁隆平)很有名,但像普通人一样,非常低调。

低调,简单,像个农民...这是袁隆一生留给世人最直观的印象。

2020年7月,纪录片《时间一号》(第一集)呈现了袁隆平生活中简单的一面。在他家里,有旧电器,家具。他的孙女透露,有一次去香港,进店想买手表,发现手表很贵,爷爷直接出去,给奶奶剥了一块山楂吃。

而袁隆平与人接触透露,在生活之前,袁隆平吃饭、穿的都不注意,开车也是最便宜的车。据新华社2007年报道,袁隆平有一个"怪异",专门挑选便宜的商品购买,一旦他和妻子逛商场,看到集装箱有折扣到10元一件衬衫,一口气买了10多件。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可以乘坐头等舱,但他一直买经济舱机票。

袁隆平对自己"小",但对别人却大方,一直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他带来了一名博士生,来自农村,家庭困难。有一次,学生给他打电话,说父亲在医院病重,急需钱,袁隆平从他的工资中寄了2000元给学生。他几乎所有的国际奖项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学技术奖基金会。198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特别发明奖,有10万元的奖金,他只留下了5000元,其余的都分发给同事、同行。

打动年轻人的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和“乘风破浪的爷爷”

在水稻研究方面,袁隆平是一个"孤注一掷的三郎",不想退休。

近年来,虽然年龄已经很高,但袁隆平一再强调,他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梦想是"冷梦之下",希望高产水稻长得比高粱高,穗比扫帚长,种子花生米这么大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的稻田有1.6亿公顷, 如果半数杂交水稻,每公顷2吨,可增加粮食产量1.6亿吨,可再养活5亿人。

2019年10月,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他来说,退休并不存在,只要身体好,能上线工作,做研究最怕痴呆。

晚年,袁隆平还是有一颗爱稻田的心,坚持要下田。2019年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回国的第一天就要去师大。

为了便于研究,湖南省农科学院在袁隆平家旁边布置了一个试验场。只要在长沙,袁隆平一天就要见几次。他的秘书杨耀松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有一天他不会让袁老看田,他的心是空的。这片田野,其实他站在窗边就能看见,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下楼去田野。

据新华社报道,袁隆平每年在三亚南苑基地工作三四个月,身体健康时,他几乎每天都会去田里看每英亩的穗子有多少穗,粒的大小,是否有空壳。袁世凯将于2020年12月年满90岁,他像往常一样前往海南三亚的南苑基地进行科学研究,尽管他的家人和同事担心他的健康状况。由于腿脚不便,袁老不能经常下田,他在住所里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的记录。

3月,91岁的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基地意外摔倒,被送往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在危急情况下,他也担心水稻的生长。

打动年轻人的袁隆平:稻田里的守望者和“乘风破浪的爷爷”

在他出生之前,袁隆平院士被网友称为"90后"梗王。袁隆平死后,有网友总结了他的一些可爱之处。

"爷爷乘风破浪"

在互联网上,袁隆平非常受欢迎,并被网友誉为"90后"梗王。

第三方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从2017年7月到袁隆平去世,在网络中热搜近200次。

在这些死前的热搜中,除了水稻研究的突破、奖项和认可,不乏新鲜、有趣的小东西。

袁隆平已经多次搜索英语。比如2017年7月,87岁的袁隆平向世界介绍超级杂交水稻,全过程用英语讲了20分钟,《袁隆的英语》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一开始,他谦虚地说"我说的英语很差"。2019年6月,他在湖南省长沙市首届中非经贸洽谈会上用英语致辞:"我很高兴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发杂交水稻,以解决和克服粮食短缺问题。2020年9月19日,全国科学日,袁隆平、涂瑜等十几位科学家向年轻人发来贺电。袁隆平分享了成功的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解释着,他拿出了一句英语短语"机会偏爱心灵!"。

袁隆平的英语很好,被认为与母亲有关。他的母亲华静出生于扬州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曾担任过英语老师。袁隆平在《妈妈,米饭煮熟了》中写道:"没有你的英语启蒙,在封闭中,我可以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

袁隆平也有非常情绪化的一面,在大学里,他被同学们认为是"自由和松散"的。他曾经形容自己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20多岁的肌肉弹性。进入90岁,他称自己为"90后"。袁隆平擅长游泳,几乎进入国家游泳队,曾获准进入空军飞行员,还拉小提琴、骑马等,无数环粉,被誉为"袁隆平爷爷的风浪"。

袁隆平这边,离年轻人很近。2019年10月,袁隆平身份证破损,长沙警方到他家取证。在采集指纹时,袁隆平与民警"炫耀","我有十个'螺丝'(指线),这一举动也逗乐了不少网友。2020年5月,袁隆平领养了一只猫,引起不少网友的追捧。这只猫叫袁华华,经常陪袁隆平听报告。袁隆平死后,网友们感叹,猫袁华华再也不能陪袁老去听报道了。

袁隆平去世,网友在相关新闻评论中说:他笑着说自己是"90岁以后",热爱自由,背九九乘表笑着说他没有痴呆,退休不存在,看到白天鹅学会咔哒一声;

负责编辑:崔伟

校对:刘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