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遠去的故事——抗争

作者:玩轉臨朐
遠去的故事——抗争

遠去的故事

作者 | 劉啟勝

苦難就是苦難,沒有好回憶的,我隻想替受難的人傾訴。

一一引子

九、抗争

奴隸社會,一個奴隸主讓奴隸幹活,隻需要一聲令下,如果奴隸不幹,想打就打,想殺就殺。

封建社會,奴隸被解放了,成為了農民。地主他們則通過掌握的土地,剝削農民,使農民依附于他。農民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滿足地主的要求。農民擁有了一部分的自主權,地主需要讓出一部分利益。是以一般來說農民比奴隸的生活條件還是有所改變,這是社會的進步。

然而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連年戰亂,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關内軍閥混戰剛剛結束,陝晉地區連年大旱,包括安徽河南河北山東在内的黃河中下遊地區黃河年年泛濫。關内災民流徙千裡,餓殍遍野,苦難的中華民族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災民逃亡,成了無根之萍,流落異地,成為苦工,成為奴隸,這是社會的倒退,沒辦法,他們要活命啊。

現代氣象科學的發展,使我們了解到,中國大部分地區處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較大,地區間降水不均勻,同一個地區不同年份的降水量都會有很大差異。其次是降水量受季節的影響較大,一般集中在夏季時間段,降水量大。這就導緻黃河長江的水位一直在變化,加之大陸地形差異,地形多丘陵,水勢兇猛,極易造成水災。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對中國展開了大範圍的進攻。

無數的中國百姓也是以受到了更多磨難。抗戰時期由于蔣介石的僥幸心理,小看了日軍的軍事實力。日軍在中華大地上橫沖直撞,一場場著名的會戰也在中華大地上演。1938年5月,台兒莊戰役失敗,6月9日,蔣介石以水代軍,炸開了黃河花園囗,黃河一瀉千裡。被淹死的百姓就有約80萬人,農田被淹,餓死的人更多。在黃泛區形成後,瘟疫、蝗災、大旱等災難紛至沓來,間接造成了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餓死數百萬人。作者李準在《黃河東流去》中把這場災難寫的催人淚下、蕩氣回腸。一個有着很強民族精神的民族是不會消失在曆史的程序裡的,曆史所給予我們民族的同情心、凝聚力和傳統的道德觀,使中華民族得以延續和發展。在災難面前,人性彰顯的更為真實。

同樣,曾爺爺他們在漸漸熟悉了被奴役的遼源煤礦周邊環境和内部結構後,漸醒的抗争意識,在日複一日的繁重的勞作中,慢慢萌芽。

起初,曾爺爺和勞工們消極怠工。每天很早,在日本鬼子和漢奸的驅趕下,進到礦洞中。礦洞中,暗巷交錯,燈光昏暗。鬼子和漢奸是很少下井的。曾爺爺他們有的炸煤,有的鏟煤,有的運煤。他們推的"轱辘馬"(四輪的運煤鐵車,頂部有一根帶凸起的鋼梁,用以連接配接挂鈎)。時常掉輪子(人為破壞),鐵鍬時常斷把。除了破壞工具,他們還"聚窩"(聚在一起睡大覺,侃大山)。"磨洋工,磨洋工,一去半點鐘,回來不到點,繼續磨洋工"。我們天天念叨的"磨洋工"就是從那時開始流傳的。

破壞生産工具。數量龐大的勞工群體裡,有不少的共産黨員,他們帶領大家和鬼子漢奸鬥智鬥勇。"轱辘馬"裝滿煤時依次用鈎子挂連上井,上井信号是電鈴聲斷續響三遍,井上的人就知道可以通電吊"轱辘馬″出煤了。黨員上司勞工們,把鐵絲搭在電鈴上,一開電源,電鈴就響個不停,隻能停工檢修,大大降低了煤的産量。

還有一種是罷工起義。在漢奸克扣降薪後,中共黨員左貴上司勞工罷工。他們隻下井,不幹活。煤炭産量驟降,日本人試圖收買個别勞工,在"西安特别支部"的上司下,2000多人衆志成城,團結一緻。他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義","不加工資絕不幹活"等口号。罷工活動從一個煤礦很快波及到其它煤礦,勞工們下井不幹活,連續七八天,鬼子和漢奸忙得團團轉,焦頭爛額,沒有辦法,隻能答應給勞工加工資,改善生活條件。

爺爺每說到這裡,總是強調說,老祖宗說的沒錯,"人心齊,泰山移",從一開始我們怕日本人,漸漸我們認識到,日本人及漢奸怕我們不幹活,影響産量,也是色厲内荏的主。有一次罷工,耽誤出煤一萬多噸。漢奸們多次虐待上司罷工的人,我們起初很害怕,上司者也進了刑訊室,被打的隻剩一口氣,被拖回來後,大家輪流伺侯他,用艾葉水和豬油脂分别清洗濕潤傷口,半個月後,傷好了,上司者真是條漢子,領着勞工繼續罷工。漸漸的,工友們從鬥争中學習,在鬥争中成長,還有的發動爆動,跟着隊伍去了抗聯,成為抗聯隊伍中的骨幹。

爺爺說,從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把中國人打怕了。提到日本人,就像聽到馬虎要來一樣,真正是"談虎色變"。那時候日本人訓練有素,裝備好,槍苗(槍管)子長射的遠,槍法又準。消滅一個日本兵,需要犧牲七八個八路軍戰士。鬼子兵矮壯,像個"矮冬瓜",但的确力氣大,戰鬥力強。

爺爺還講過,他那時十七歲,在礦井裡推車運煤,他不和曾爺爺在一個班組,因為不小心軋傷了腳,有七八天幹不了活,漢奸把頭們天天催着下井,曾爺爺沒辦法,就和工友湊了一些錢塞給把頭手裡,勉強通融後,爺爺才有時間把腳傷養好。

日子在痛苦中煎熬着。1944年秋後,曾爺爺他們明顯感覺到日本人沒有以前那樣嚣張了。

未完待續……

遠去的故事——抗争

劉啟勝,五井陽城人,文學愛好者,當過兵,開過大車,現居青州,從事物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