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北京冬奧會已經開賽5天啦。

家門口的冰雪盛會,成為了刷爆全網的頂流大事。

您是否也在為谷愛淩霸氣奪金振奮不已?

(并不忘回望一下自家的娃)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還是不惜通宵排隊也要買到一個冰墩墩?

(哪怕自己被凍成冰墩墩)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或是在為羽生結铉能否“三連冠”暗自祈禱?

(當然,我們的柳鑫宇也讓顔狗們舔屏)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不過,在觀賽過程中,高爾夫人或許會有一絲絲的“孤單”。畢竟,高爾夫球雖然是奧運項目,但卻隻屬于夏季奧運會,與冬奧會無關。

但這并不妨礙高粉兒們腦洞大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成功蹭上冬奧會的熱點。比如來自英格蘭的高爾夫女教練Alison Perkins便将手中的球杆和小白球,成功“變身”為冰壺、冬季兩項、高山滑雪的冬奧會項目:

但冬奧會,真的與高爾夫完全無關嗎?

高粉兒們也能組成個代表團

如果您查閱國際奧委會的官網,便會發現參加北京冬奧會的運動員當中,有不少人在興趣愛好中,都把“golf”填寫在了第一欄。比如目前 (截止2月9日傍晚) 已赢得金牌的50位運動員中,就有冬奧會五金得主、德國女将娜塔莉·蓋森伯格(Natalie Geisenberger / 女子單人雪橇金牌) 、力壓蘇翊鳴奪冠的加拿大人馬克斯·帕洛特(Max Parrot/單闆滑雪男子坡面技巧金牌) 、奧地利老将貝亞特·弗茲(Beat Feuz/ 男子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金牌) 、日本選手小林陵侑(跳台滑雪男子個人标準台金牌) 、為德國摘得本屆冬奧首金的約翰内斯·路德維希(Johannes Ludwig / 男子單人雪橇金牌) 等衆多”金牌級“高爾夫票友。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3屆冬奧赢得5金的蓋森伯格曾多次參加高球賽

而說到“高爾夫家屬”,本屆冬奧會更是不計其數,這其中甚至包括中國代表團的成員——綽号“王炸”的中國女子冰球隊後衛、加拿大出生的華裔名将王玉婷,其堂兄彼得·坎貝爾 (Peter Campbell) 曾在2018年雁栖湖舉行的北京錦标賽中力壓張蕙麟奪魁,是美巡中國賽的冠軍得主!而日本女子單闆滑雪名将鬼塚雅的妹妹鬼塚貴理,則是女子日巡賽的職業球員。

而在不少體育迷眼中,冬奧會的15個體育大項中,與高爾夫最為相似的,當屬冰壺項目了。“這兩個項目都很多相同之處,都需要很長時間,節奏相對較慢,意味着每一打,技巧和思考都不能少。”本屆冬奧會開幕式擔任英國代表團旗手的英國冰壺隊女隊長、曾在高爾夫球場打出68杆的伊芙·穆爾海德 (Eve Muirhead) 如是說,“尤其是在果嶺上讀線,對于我在冰壺比賽中的思維判斷和戰略思考,都有着很大的幫助。”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加拿大冰壺女王詹妮弗·瓊斯也是低差點高粉兒

或許正因為兩個運動的相通之處,北京冬奧會的冰壺球員名單,俨然成為了高爾夫人的“重災區”——比如穆爾海德的男隊隊友、英國小将羅斯·懷特(Ross Whyte) 便曾是蘇格蘭U18高爾夫代表隊的成員,差點曾經達到5。而以47歲高齡參賽、有加拿大史上最偉大“冰壺女王”美譽的詹妮弗·瓊斯(Jennifer Jones) ,不僅同樣是一位單差點球手,擁有Cobra球商的專屬代言,還是該國各大慈善高球賽的常客嘉賓。而她的男隊同胞布拉德·古休(Brad Gushue) ,則曾經是加拿大業餘排名第18名的高爾夫好手……

LPGA球星曾閃耀冬奧

不過職業高爾夫距離冬奧會最近的距離,應該算是四年前的平昌。當時在開幕式上,南韓女子高爾夫第一人樸世莉擔任了護送國旗入場的8名體育明星之一。而2016年裡約奧運高爾夫金牌得主樸仁妃,則是将奧運聖火帶到平昌體育場的最後一批火炬手之一。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樸仁妃在上屆冬奧會開幕式上傳遞火炬

這也是曆史上第一次 (無論夏季還是冬季),兩位職業高爾夫球員出席一屆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環節。加之LPGA球星田仁智、女子日巡獎金王李寶美也都參加了之前的奧運聖火傳遞,高爾夫球運動在南韓的地位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同樣是四年前的平昌,當時高居女子世界第一的中國高爾夫名将馮珊珊,作為嘉賓,與姚明等中國體壇代表一道,受邀觀摩了冬奧會,還出現在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的決賽現場。

“即便我兩年前打過裡約奧運會的比賽,我仍覺得冬奧會之旅真的是一次很棒的體驗,因為兩個奧運會是完全不同的。”中國一姐當時說。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别克馮珊珊AJGA邀請賽,馮珊珊與中國小将為冬奧助威

而在之前一周美國洛杉矶舉行的自己命名的AJGA邀請賽上,馮珊珊還曾與殷小雯等十餘位中國參賽小将一道,用高爾夫球杆擺成滑雪造型,一齊為冬奧會加油打call。

其實,高爾夫也是冬季運動

冬奧會是冰上和雪地舉行的冬季運動的盛會,但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高爾夫,其實也曾是一項冬季運動——其曆史,甚至比冬奧會本身還要早幾百年。

早在14世紀,高爾夫運動就已經在蘇格蘭、法國以及北歐等地風行。而在荷蘭,高爾夫最初甚至是作為一項全年運動進行的。也就是說,在冬天,它就變成了雪地高爾夫(Snow Golf) 。至今仍然有很多文獻、繪畫資料保留下來,記載了當時歐洲貴族和上等階層,在雪地中揮杆擊球的情景。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14世紀荷蘭畫家描繪的雪上高爾夫

而現代雪地高爾夫的發明者,竟然還與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關。英國著名作家和詩人、兒童故事《叢林奇譚 (The Jungle Book) 》的作者魯德亞德·吉蔔林(Rudyard Kipling) 就是一個狂熱的高爾夫愛好者。19世紀末在美國旅居寫作期間,他為了在漫長寒冷的冬天緩解球瘾,便拿出柿木球杆,把高爾夫球塗成紅色,在一片空地中設計出了臨時球場——由此,讓雪地高爾夫在北美地區流行了起來。

一些雪地高爾夫的玩家,甚至将Snow (雪) 和Golf (高爾夫) 兩個單詞融合,為這項運動起了一個非正式的動聽名字:SNOLF!

不過雪地高爾夫在推廣上,面臨着許多挑戰。首先,低溫會導緻肌肉緊張,抽筋和拉傷是雪地高爾夫球手的常見問題。額外的幾層衣服也會影響高爾夫球手的揮杆動作,以及這項紳士運動的形象。即便到了今天,對于很多初玩雪地高爾夫的球手,厚重的服裝依然很難讓人适應。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下雪天打高爾夫可不是一般的難

其次,寒冷也會使高爾夫球變得堅硬和壓縮,進而縮短20%的擊球距離。球杆同樣會受到低溫的影響。杆身變冷意味着不穩定性,不僅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距離,碳素杆身甚至會在極端低溫下自動破碎!

如果一位選手習慣于在熱帶氣候中打球,便會發現,雪地高爾夫與他們平常習慣的高爾夫類型截然不同。試想一下,當您的球陷入十幾厘米厚的雪中,别說救球,找球的難度,都不亞于長草區。還有所謂“果嶺”,在“白茫茫一片真幹淨”的雪地上推杆,不僅線路和力道,需要絞盡腦汁去适應,果嶺速度?更是無從談起。

就如同冬季奧運會與夏季奧運會在兩個不同的季節舉行,我們耳熟能詳的世界大多數高爾夫名場,都并非适合進行一場雪地高爾夫的理想場地。不過在芬蘭、奧地利、瑞士、阿根廷等高緯度國家,雪地高爾夫卻是每年冬天例行的熱門運動。

雪地高爾夫甚至擁有一年一度的“世錦賽”——自從1997年以來,世界冰上高爾夫錦标賽(World Ice Golf Championship) 一直在臨近北極的格陵蘭島上的小島烏瑪納克(Uummannaq) 舉行,這裡有一座在移動冰架上建成的高爾夫9洞球場,也是全世界最北端的球場。冰上高爾夫世錦賽為期兩天,全世界差點低于36的球員都可以報名參加,比賽采用紅色高爾夫球,且必須佩戴滑雪鏡以防止雪盲……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世界冰上高爾夫錦标賽可是認真的

不過由于全球變暖,冰架 (也就是球場本身) 随時都會發生偏移,是以當年比賽能否順利進行,完全是聽天由命。盡管如此,每年年初,都會有近百名高粉兒彙聚格陵蘭,參加這場别具一格的冬季高爾夫盛會。

既然高爾夫也是一項擁有近800年曆史的冬季運動,有朝一日,雪地高爾夫也能成為冬奧會的一個比賽項目嗎?或許,這隻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但奧林匹克盛會,本身不就是一個實作夢想的舞台嗎?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平日參加高爾夫比賽的冰壺名将

相信所有高爾夫人的夢想,正如同《一起向未來》中所唱到的——

天地潔白 一片片存在

未來 越愛越期待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一起來 一起向未來

我們都擁有愛

來把所有門全都敞開

更多小鳥體育精彩内容: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假如冬奧會也有高爾夫

“在看”的朋友明天就抓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