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立方”上演巅峰對決,“水冰轉換”中國方案獲運動員盛贊

昔日“水立方”中波光粼粼的藍色泳道,變身為4條晶瑩剔透的冰壺賽道,“冰立方”正成為全球冰壺運動員們巅峰對決的絕佳舞台。在2月8日晚北京冬奧會冰壺混雙賽中,意大利隊以8比5擊敗挪威隊最終奪冠,宣告本屆冬奧會首枚冰壺賽事金牌誕生。

“冰立方”上演巅峰對決,“水冰轉換”中國方案獲運動員盛贊

水冰轉換,冰壺場地搭建完成。北京國資公司供圖

自冬奧會開賽以來,“冰立方”就成為運動員們提及最多的場館之一。美國冰壺選手維多利亞·珀辛格說,“這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場館,能在裡面比賽是一種榮幸。那座建築是獨一無二的,我喜歡看到像現在這樣,利用現有資源重複使用場地。”

捷克選手蘇珊娜·保洛娃則贊歎道,“很難相信這曾是一個遊泳館,在這裡比賽的感覺非常特别。”“你可以在同一個建築裡看到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樣子,這真是太棒了。”英國女子冰壺運動員珍妮弗·多茲對“冰立方”也不吝贊美……

“冰立方”上演巅峰對決,“水冰轉換”中國方案獲運動員盛贊

水冰轉換,冰壺場地鋼結構校準。北京國資公司供圖

一座雙奧場館能受到各代表團運動員的如此盛贊,這是對“水冰轉換”中國方案的高度肯定,也是對華麗變身背後高科技亮出的最高分。

北京2008年夏奧會時,“水立方”是遊泳、跳水、花樣遊泳比賽的主場館,因其膜結構打造的獨特造型和漂亮外觀為世人所熟知。作為國家遊泳中心的業主機關,北京國資公司創造性提出“水冰轉換”的場館可持續利用改造方案,不僅讓“冰立方”成為冬奧會曆史上體量最大的冰壺場館,也是世界唯一水上項目和冰上項目均可運作的雙奧場館。

“冰立方”上演巅峰對決,“水冰轉換”中國方案獲運動員盛贊

水冰轉換,冰壺場地鋪設冰場基材。北京國資公司供圖

在遊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首先要把泳池裡的水抽幹,然後在泳池内搭設可轉換架體。在泳池裡“搭架子”看似簡單,但如何保證冰面達到冬奧會比賽的嚴苛要求?秘密就藏在支撐冰面的可轉換鋼結構中。在肉眼無法看到的冰面之下,鋼結構由2600根3米高、2米長的薄壁H型鋼密密麻麻搭建而成,設計和安裝都堪稱精密。試驗結果顯示,每平方米增加1噸荷載,鋼結構的最大變形僅有1.6毫米,符合3毫米以内的設計要求。

在關鍵的制冰環節,為保證賽時萬無一失,場館采用制冰機組“兩用一備”的方案。現在的賽場旁邊有兩組管道,一進一回形成回路,就像人體的動脈和靜脈一樣。制冰基礎層上密密麻麻有序鋪裝的制冰排管,相當于毛細血管一樣與動脈靜脈相連。室外制冷機組如同“心髒”,将載冷劑通過管道循環輸送至制冰場,保證賽場制冰順利進行。

“冰立方”上演巅峰對決,“水冰轉換”中國方案獲運動員盛贊

水冰轉換,冰壺場地制冰。北京國資公司供圖

作為遊泳和跳水等水上運動項目的比賽場館,“水立方”賽時環境是高溫高濕,而冰壺比賽的賽場環境卻要求低溫低濕。偌大的比賽大廳内如何營造低溫低濕的環境?據場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奧秘就在于場館改造後的除濕系統,“就像人體的呼吸系統一樣,它能源源不斷地把幹冷空氣送入比賽大廳,并将大廳内濕熱空氣帶出去。”

既要確定比賽用冰不融化,又要讓現場觀衆不覺得寒冷,這對沖突也在場館改造中找到平衡——通過智能“中樞”對溫度實時分區控制調節。有了這套系統,冰壺場館比賽大廳可以確定任何熱負荷條件下,冰壺賽道冰面溫度達到-8.5℃,冰面以上1.5米處溫度保持在10℃,相對濕度不超過30%,而看台溫度則達到更為舒适的16℃至1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