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甯”,何意?

自古以來,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或者什麼樣的身份的人,所追求的無外乎兩個字,那就是“幸福”。不同的人,對于幸福的了解不完全一樣。比如經商的人,希望财源廣進,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在朝為官的人,希望步步高升;讀書人希望金榜題名。對于普通百姓而言,究竟怎樣才算是幸福呢?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甯”,何意?

其實幸福很簡單,家人身體健康,有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老婆孩子熱炕頭,幾個能交心的朋友,僅此而已。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風順,如果到了一定的年紀,卻做出錯誤的決定,将會與幸福失之交臂,甚至悔恨終身。古人有這樣一句忠告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甯。”

到底是何意呢?

一、四十多欲,大勢已去

現在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工作基本趨于穩定,各方面精力也比較旺盛,身體素質還可以,是以有“男人四十一枝花”的說法。但是,如果放在古代,四十歲已經不再年輕,或者說已經開始步入暮年,因為古人平均壽命較短,五十來歲去世很正常,從古語“七十古來稀”中便可看出端倪。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甯”,何意?

孔子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網上有句流行語:“中年人看似堅強,是家裡的頂梁柱,但崩潰也就在一瞬間。”平心而論,人過中年以後,身上的責任和負擔較重,上有年邁的父母需要贍養,下有尚未獨立的子女,即使心懷夢想,也不敢輕易闖蕩。

“四十多欲”中的“欲”,指的是欲望,包括對财富的欲望,對名利的欲望,以及對感情方面的欲望,為何說多欲的中年人,就是大勢已去呢?年輕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壓力,處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态,敢拼敢闖,哪怕失敗了,也沒有太大影響,重頭再來的機會很多。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甯”,何意?

相比較而言,中年人就不能那麼潇灑,因為身上扛着責任,所顧忌和考慮的事情太多。假如過于追求名利,過于追求财富,并且不顧一切去追求,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有可能賠掉多年積攢的家底,東山再起的機會非常渺茫,家人也會跟着受苦,嚴重的話,會導緻妻離子散。

人過四十,應當明白孰輕孰重,已不再是執劍走天涯的熱血青年。且看身邊那些創業的朋友,大多數二三十歲的青年,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寥寥無幾。大部分人都明白,穩定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處于“赢得起,輸不起”的年紀。由此看來,“四十多欲,大勢已去”的說法,是挺有道理的。

二、五十多情,雞犬不甯

這裡的“情”有兩層意思,一是男女之情,二是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為何不能多情呢?且看第一層含義,五十歲左右的人,一般都結婚二十多年了,與丈夫或妻子攜手走過風風雨雨,當初的愛情已經升華為親情,彼此互相了解,互相包容,慢慢成為老伴兒。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甯”,何意?

然而,少數人覺得生活太平淡,渴望追求所謂的新鮮感,于是就開始變得不老實,進而不忠于婚姻,背叛相濡以沫的另一半。男人也好,女人也罷,都要對婚姻忠誠,如果夫妻真的沒有了感情,可以選擇分開,然後再各自追求幸福。否則的話,婚姻之外的感情是不對的,不要動這種念頭,一旦被發現,必将雞犬不甯。

再看第二層含義,朋友和親戚之間的來往,屬于禮尚往來,也是人之常情。但過了五十歲之後,要認清哪些關系可以繼續相處,哪些關系應該斷掉。不能過于相信别人,他真你就真,他假你轉身。有些人,把友情看得太重,朋友問他借錢,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結果最後借出去的錢收回來,弄得自己家都不好過。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甯”,何意?

古人留下的東西,未必都是正确的,但也不可全盤否定,就像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甯”,盡管時代在變,這句話依舊值得借鑒,你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