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餘件剪紙作品“百花争妍”

剪紙,被譽為“剪刀尖上的花朵”,它植根于民間,來源于生活,曆經千年而不衰,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近日,在佛山祖廟博物館,100餘件剪紙作品實力诠釋這項民間工藝的傳承與積澱。

說起剪紙的曆史,據主辦方介紹,剪紙藝術的雛形遠遠早于紙的出現,而剪紙之是以成為“剪紙”,紙的發明與廣泛應用,使剪紙藝術在民間得到迅速傳播和普及。由于紙質不宜儲存,剪紙流傳下來的很少。迄今發現最早的剪紙實物是1959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南北朝時期的團花剪紙。據此,可推斷出大陸剪紙在距今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百餘件剪紙作品“百花争妍”

《秦瓊、敬德門神》

到了唐代,開始流行“镂金作勝”的風俗。所謂“镂金作勝”,就是把金箔刻成花樣,在農曆正月初七“人日”那天互相贈送。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種類繁多,剪紙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除了作為日常裝飾外,還用于瓷器和藍印花布等工藝。

元、明、清是剪紙藝術的成熟時期。元代的剪紙已經出現了構思完整的精品之作,并且開始有人收藏剪紙作品;到了明代,剪紙的應用更為廣泛,出現了夾紗燈。

清代,剪紙品種繁多,工藝精巧,名家輩出。長期流傳在民間的剪紙也進入了宮廷,在北京故宮的坤甯宮,宮殿頂棚和宮室兩旁過道壁間,均貼有很多吉祥剪紙。

百餘件剪紙作品“百花争妍”

《今年我十八》

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從沒有斷過,它并非是單純的一種映像作用,它往往作為花樣與皮影藝術、刺繡藝術、印染及陶瓷藝術緊密相連,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裝飾運用,世代相傳,生生不息,構築起人們的精神世界。

百餘件剪紙作品“百花争妍”

《下山虎》

本次展覽展出南海博物館館藏民間剪紙作品100餘件(套),涉及地域廣泛,涵蓋了河北、河南、陝西、山西、山東、江蘇等地珍貴的民間剪紙,題材豐富,風格多樣,主辦方希望通過此展,廣大觀衆走進剪紙藝人創造的神奇世界,慢慢欣賞“百花争妍”的藝苑美景。

展覽将持續至2月15日。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李巧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李巧蓉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李巧蓉

部分圖檔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亞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