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假”得像現代工藝品的4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古人說:“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這說法大部分時候還是很準确的,你看那些流行節目,多半第一季熱度高,第二季平平無奇,第三季大家都懶得看了。但有這樣一檔節目卻打破了“再而衰三而竭”的規律,一直很受歡迎,那就是講文物前世今生故事的《

國家寶藏

》。

這檔節目中有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的文字和曆史。

中國人表面看起來很信鬼神,其實真正信的還是“人”,信千百年來祖宗傳下的風骨神魂。

故宮“假”得像現代工藝品的4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也難怪不久前富大龍老師在節目中扮演的秦始皇嬴政廣受好評,其出色演技,完美呈現了始皇青銅仙鶴背後的曆史底蘊,文物被表演給帶“活”了,帶得故事感十足,讓人一看就想到2200多年前秦王掃六合的霸氣,内心随之激蕩不已。

五千年的曆史文明,文物多得像天上星辰,當然不是每件文物都有機會在《國家寶藏》中亮相,為人熟知。今天介紹的這4件文物見過或知道的人比較少,第一眼看到它們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眼睛:這确定不是混進故宮的現代水晶工藝品嗎?先别笑,它們還真出自古人之手呢!

故宮“假”得像現代工藝品的4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第一件便是這顆清代水晶球了。

說起水晶球,可能很多人會下意識想到西方文化裡的占蔔魔法等,但在大陸古代,先民們也早早發現了水晶的美麗——距今50萬至20萬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裡,就找到了少量水晶制品的痕迹,隻是遠沒有石制品那麼多罷了。

在古代,水晶被稱為“

水玉

”,這個名字很美,意思是瑩如水,堅如玉。《山海經》裡就寫道:“

......丹山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

”按照中國傳統,能跟玉扯上關系的物件顔值或品質都不會差到哪去,古人自然喜歡用晶瑩剔透的水晶打造藝術品。

這顆水晶球咋一看像現代品,路邊攤就能擺出一堆來,但實際上它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底下镂空雕花紅木座盛托,非常珍貴。珍貴在哪呢?它不像普通水晶,是真正一點兒雜質都沒有的,裂紋與氣液包體是通通不存在,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完美無瑕”。

球體潔淨晶瑩,還真有種玉的溫潤感覺,線條流暢渾然天成,難以想象這是人工之作,說是神仙寶珠也不過分。

故宮“假”得像現代工藝品的4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第二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水晶雙魚花插。

花插,顧名思義,用來插放花卉的,但古人可比現代人講究情調得多。

現代人随手往一個簡單花瓶裡扔花,再擺擺造型、分個疏密,就自我感覺很用心了,但是在古代,插花藝術可是玩出了成千上百種花樣,明朝萬曆皇帝在位時,有人特意寫了本《瓶花譜》,專講品瓶、品花、插貯、花忌這些内容,這“花插”2字,也是明朝那會兒出現的。

花插不像花瓶,花插本身外形可創新的地方更多,明朝有很多筒狀玉花插,而清朝有很多樹樁形玉花插,你看清朝的電視劇,裡面如果有類似陳設,說明劇組确實用心學習了清代的文化。

故宮“假”得像現代工藝品的4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再回過頭來看這水晶雙魚花插,它高14.8厘米,設計精巧得不可思議,所謂魚不離水,下面的紫檀木座是特意雕刻成水波狀的,上面兩條鯉魚,尾部交叉搭在一起,看起來真像魚兒嬉戲雙雙躍出水面,但魚腹中空,這花自然是往魚口中放了,要是放荷花的話,再妙不過。

雙鯉,這在中國文化中可是很美好的寓意,有相思傳情的韻緻,清人宋琬的詩裡就有“

不見伊人久,曾贻雙鯉魚

”一句。想象一下,在家中擺放這樣精巧玲珑的花插,一位美人滿懷心事地将應季花卉放入其中,這過程她眼中有花,心中卻隻有遠方離人,讓觀者也肝腸寸斷。

古人相思時,往往要以酒慰心中情意。

故宮“假”得像現代工藝品的4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再來看這件北京故宮博物館藏清代水晶兕觥,

什麼叫“觥”?觥就是古代盛酒的器皿,我們現在形容聚一起熱熱鬧鬧喝酒時,經常用到的成語就是“觥籌交錯”;“兕”則指上古一種長得像犀牛的瑞獸,兕觥,自然是形狀像兕的酒器了。

約3000年前的商朝和西周早期,兕觥非常流行,《詩經》裡就有“

我姑酌彼兕觥

”一句,意思大概是“

我先倒杯酒喝

”。不過那時候的兕觥都是青銅器,而這件水晶兕觥,用現代話說屬于清人對千年前青銅兕觥的“緻敬之作”,它雖然是水晶做成,但造型和紋飾都仿照了古青銅兕觥。

水晶兕觥是乾隆時期的文物,外表看似沒什麼稀奇,其實處處精細,蓋上仔細雕刻雙角角獸首,柄雕成夔式,什麼是“夔”?夔也是上古傳說裡的奇獸,看起來像牛但隻有一隻腳,《山海經》說它“

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

”,是以不要覺得這柄簡單,它的設計是有豐富文化因素的。

故宮“假”得像現代工藝品的4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最後這件故宮博物院藏清水晶天雞尊,同樣精巧絕倫

。你能找出幾隻天雞?答案是2個,一隻大的背着螭耳尊,一隻小的被設計成尊的蓋紐,真有種“家長帶孩子出來玩”的既視感。

天雞尊,早在隋朝時期(581年~618年)就出現了。尊,同“樽”,在古代也是一種盛酒禮器,天雞,就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神雞,按《述異記》描述,天雞一般在桃都樹上休息,每當太陽出來了,先照這棵樹,天雞感覺到光亮就開始鳴叫,然後人間的雞才會叫,這麼說起來天雞算是天下所有雞的老大了。

至于尊為啥要帶上天雞這種設計元素,也是受古禮影響。周朝時,祭祀盛酒的器皿經常呈鳥獸狀,雞、羊、虎、牛、馬、象、鳳等應有盡有,就算你沒聽過天雞尊,也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吧?

故宮“假”得像現代工藝品的4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是以這清代的水晶天雞尊也算一件敬古之作,它高14.2厘米,和前面那水晶雙魚花插差不多。看着簡單,工藝卻複雜,用上了透雕、圓雕、挖空;順帶一提,清朝康乾時期天雞尊非常流行,除了水晶制品外,其它材質的也很多,造型設計相比隋朝那會,更加成熟精美了。

這4件水晶制文物,看起來用現代工藝随随便便就能打造,實際上處處是古人巧思,這種巧思是現代機器完全不具備的,是以大家為什麼愛去博物館看文物或者欣賞文物節目呢?看的就是個“用心”,用心的東西最能打動人,文物如此,為人處世也是如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