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州新館探索:當新的創意形式讓會館重新熱鬧起來

2021年的最後一天,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騾馬市大街51号的福州新館鼓樂齊鳴,一出特别的劇目《林則徐在北京》正在上演。曲劇采用沉浸式演出的形式,在移步換景中,濃縮了林則徐禁煙的故事。

福州新館探索:當新的創意形式讓會館重新熱鬧起來

福州會館新版《林則徐在北京》

福州新館是林則徐當年率先垂範,号召同鄉捐資修建的會館。200多年後,觀衆站在林則徐的青銅塑像下,重溫他當年立于民族危亡時刻振臂一呼的壯懷激烈,此情此景令人感慨。

試演結束之後,北京市委宣傳部、西城區委宣傳部、北京演藝集團等多方代表在福州新館内進行了一次座談,探讨“會館有戲”後續的落地安排——要考慮的問題不僅涉及演藝内容與會館文化内涵如何整合,還包括場地大小是否合适、交通是否便利等。

讓文物活起來,一直是主管部門對文物活化利用孜孜以求的目标。會館文物先天具備活起來的條件,因為每一座會館裡都有數不清的故事。會館猶如一道連接配接在朝與在野、廟堂與江湖、京師與原鄉的“旋轉門”,那些走上仕途的明清知識分子,幾乎都要經過這道門。

當新的創意形式讓會館重新熱鬧起來,門裡門外的故事也将重新煥發光彩。

愛國血脈

27歲這年,林則徐以庶吉士身份進入了翰林院庶常館。嘉慶十八年(1813年),他開始了在京城的官宦生活。當時福建籍同鄉主要的聚會地點在位于現西城區虎坊路7号院内的福州老館中,随着同鄉進京人員的增加,迫切需要另辟新館。時年30歲的林則徐積極參與其中,他個人捐出筆潤并向同鄉發出号召,終于為同鄉辟出了三進四合院的新住處,讓更多閩籍同鄉受益。

當時,林則徐作為初入翰林院的年輕官員,無疑是同侪中的佼佼者,是以成為促成福州新館建立的關鍵人物。

中國傳統社會是“家國一體”的結構,一個人在家庭和家族中所經曆的訓練,成為進入國家行政體系的基礎。但在由“家庭”進入“廟堂”的過程中,普遍缺乏“社會”這一過渡場所的規訓,會館扮演的就是這樣一種角色。

有過會館經曆的京城舉子,不僅經過了會館“祀神、合樂、義舉、公約”的洗禮,還得到了在朝官員的照應,受益頗多。林則徐日記中記載的“移奉文昌帝君、武聖、天後神座安供福州新館”,就是友善同鄉在會館舉行祭祀神靈的活動,滿足遊子們的精神寄托。

會館也會将家鄉習俗帶到京城,慰藉遊子天涯孤旅的鄉愁。林則徐日記中記述過,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正月十五日“夜赴福州會館觀煙火”。

福州新館探索:當新的創意形式讓會館重新熱鬧起來

2020年8月6日,北京,福州新館恢複開放

一代代享受前輩所提供的便利條件的京官,無不以能為家鄉在京會館的繁榮昌盛盡力為榮,這也就解釋了各地在京會館不斷擴建新址、擴大規模的原因。曾任兩江總督的福建籍官員、林則徐好友梁章钜為會館撰過多副對聯,其中有一副為“同人於門,群賢畢至;适子之館,吉士有祥”,恰如其分道地出了福州新館的氣度風範。

福州新館當年有一處館舍取名為“榕蔭堂”,意為福建的家鄉樹榕樹投下的蔭涼可以遮陽擋雨,澤被後世——會館文化薪火相傳,同鄉人的善行義舉和傑出人物的精神氣概也能夠代代傳承。

在林則徐開辟新館約80年後,一個20歲的年輕愛國志士于1895年以舉子身份住進會館,這就是為戊戌變法獻身的“六君子”之一——林旭。往返于會館與朝廷之間,林旭以慷慨赴死的最年輕革命者身份,重新将公衆視線鎖定在福州新館。百年間,會館貢獻了兩位傑出人物,愛國成為福州新館鮮明的标簽。

科舉制度廢除、民國政府南遷,會館修護的費用也失去了着落。像其他衆多會館一樣,福州新館也逐漸沉寂、沒落。新中國成立後,按照統一政策,各地會館産權收歸國有。會館住進了多戶居民,不斷加蓋的房屋改變了會館原有格局。随着舊城改造和騾馬市大街拓寬工程的加速,原有的第一進院落整體及第二進院落東西廂房被拆除,建築格局遭到破壞,牆體風化侵蝕嚴重,清水脊兩端的蠍子尾也早已不知去向。

教育基地

随着社會對曆史建築的重視,福州新館先後獲得了林旭舊居、林則徐故居、西城區文物保護機關的身份。

2019年6月3日為虎門銷煙180周年紀念日。也是在這一年,福建新館迎來了以全新面貌亮相的契機。北京市于2019年将福州新館挂牌為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挂牌機關為北京市禁毒委員會,這一年距離福州新館建館時間為203年。

這是北京市西城區文物建築活化使用率先嘗試的産物,在運作機制上有所創新。館舍在由西城區文旅局修繕合格後,在具體布展環節上由北京市警察局禁毒大隊負責,人民文博(北京)營運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委托營運方承擔日常營運工作。

由北京市警察局禁毒委員會策展,確定了展出内容的專業性。展覽分為曆史和現實兩大部分:展示了林則徐生平事迹,頌揚了林則徐偉大的禁毒和愛國主義精神;回顧了中國近代以來的禁毒曆程,梳理了新中國禁毒事業的顯著成績,特别是近年來首都禁毒工作的創新實踐。

展覽以科普形式解讀毒品危害,傳播防範毒品知識。活動開展兩年來,禁毒教育基地積極開展多種形式、不同規模的禁毒宣傳教育活動,已累計開展公益講解1300餘場次,接待社會團體、組織到館參觀900餘次,組織各類線上、線下宣傳講座活動210餘場。

為公益傳播找到古今對接的有效場景,使福州新館成為全國諸多林則徐紀念場館中最具特色的一個。新功能的植入,讓古老文物建築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禁毒基地除了以固定展出形式面向社會開放外,還重點針對在校學生進行宣傳,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線上+線下”的方式擴大影響,增強傳播效果。比如,與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們在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開展禁毒課外實踐活動,與北京市第十五中學聯合開展線上禁毒宣傳活動等。

學生志願者經過教育訓練後,利用周末時間到館内向遊客進行宣講,拉近了與聽衆之間的距離。

鑒于福州新館在禁毒宣傳上産生的良好效果,經國家禁毒委員會準許,國家禁毒辦決定将北京市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命名為“全國禁毒宣傳教育基地”,于2021年12月底正式舉行授牌儀式,這一加冕意義非凡。

穿越時空

林則徐1813年入翰林院,這七年的在京生涯是他仕途的起點。在被外放為地方大員多年後,林則徐于鴉片戰争爆發前赴京與道光皇帝多次商讨禁煙事宜,迎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福州新館探索:當新的創意形式讓會館重新熱鬧起來

2020年,北京曲劇團排演的年度大戲《林則徐在北京》正式演出,展現的正是他1839年去廣東虎門銷煙前在北京的這段真實曆史故事,全本演出時間大約兩個小時。為配合北京市推出的“會館有戲”活動,北京曲劇團以全本為基礎,創新推出福州新館版曲劇《林則徐在北京》,将故事壓縮為40分鐘左右,主要人物為林則徐及其妻子、兒子和好友龔自珍。

“會館版”的創新之處在于,将會館作為故事展開的核心場景,利用現有建築空間的轉換進行沉浸式演出——從林則徐當年在翰林院期間日記中記載的交遊經曆可以看出,外地官員進京,往往将會館作為臨時寓居之所。

全劇以林則徐仆人林義作為貫穿劇情的角色,引導觀衆挪移于會館外廣場、會客廳到内宅三個不同場景,通過移步換景完成劇情過渡。觀衆與演員同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完全感受不到距離的存在,仿佛是在和劇中人一起思考、行動,一起作出選擇。

尤其是第二場戲,林則徐與龔自珍讨論國家大事的舞台背景就是高大的林則徐塑像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巨幅對聯,構成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緒場。

在林則徐當年下榻的内宅庭院,劇中的林則徐與妻子、兒子在家國大義這一主題下發生沖突——這個場景,可謂家風傳承與廉政教育的絕妙結合。

福州新館剛剛升格為全國禁毒宣傳教育基地,在這一空間演出《林則徐在北京》恰逢其時。其禁毒内容與沉浸式演出形式巧妙結合,讓北京曲劇魅力與福州新館空間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觀劇之後再看展廳内容,無論文字還是圖檔,都變得格外生動起來。

文/張佰明(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副教授)

來源/新華社用戶端

編輯/喬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