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014年10月6日淩晨4點15分,成都鐵路局嘉裡站站長黃秀蘭親手舞動,向兩名乘客展示,然後與車站從業人員進行兩名聾啞人"失蹤"的車票交接手續。
2014年10月1日16時50分,重慶至上海海南的K1249列車從重慶站開出後,售票員黃秀蘭通過查詢站的車載互動系統,在13号硬卧車廂21号鋪位發現了一位缺票的乘客。
起初,黃秀蘭并不在乎。自2012年5月鐵路實行可用于"挂斷"的實名制車票以來,每列火車都要遇到這樣的情況,少一兩個,就十幾趟。根據規定,持有新車票的旅客在乘車後,應向列車從業人員申報,在到達車站前由售票員确認座位是否正常使用,向旅客出具旅客記錄。旅客應當在到達車站後24小時内,根據旅客記錄、新客票和購票時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對"遺失"新客票,到退票視窗辦理退票手續。
22:30,火車從遵義站出發,黃秀蘭照常清理卧鋪車廂,卻發現13車廂21車廂21号車廂裡拿着一名失蹤車票的乘客叫着假名,而他陪同的另一名乘客也是聾啞人。車票丢失後,車站為其換了缺票,但由于他們不了解相關規定和處理流程,語言交流不友善,導緻他們不知道自己也可以通過确認通過列車出具的"旅客記錄"到車站退票。
這時,卧鋪車廂已經關燈,周圍的乘客都睡着了,黃秀蘭帶着兩個聾啞人來到餐車上。雖然無法用言語交流,但黃秀蘭還是盡力解釋。
起初,黃秀蘭向他們展示了相關檔案的電子版,讓他們知道了鐵路的相關規定。但黃秀蘭不懂手語,隻是說自己還是聽不懂。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想了想,黃秀蘭拿紙和筆,寫信問他們,看不懂字,并畫畫展示給他們,車站、火車、車票都畫好了,然後記下了程式,于是反複示範,他們終于明白了"失蹤"的車票流程,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有時候,無聲的溝通比無聲的溝通要好,如果我們能幫助旅行者,那就是我們應該做的。"黃秀蘭說。(徐凱申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