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壓歲錢比妹妹少,女孩報警要換爸媽:偏心的父母都拎不清

每年春節前後,關于壓歲錢的話題都是讨論最多的。

今年洛陽一個小女孩,又讓我們關注到了和壓歲錢有關的另一個問題,盡管大部分家長都不會犯類似錯誤,卻同樣指出了生活中一個需要特别注意的問題。

不患寡而患不均,偏心導緻家庭鬧劇

在全國人民舉國歡慶時,一個女孩到派出所報了案,請求警察叔叔給自己“換爸媽”,怎麼回事呢?

這位報警的女孩今年12歲,家裡還有一個4歲的妹妹。

因壓歲錢比妹妹少,女孩報警要換爸媽:偏心的父母都拎不清

原來女孩給父母拜完年後,發現爸媽給妹妹的壓歲紅包比自己多,她覺得父母太偏心了,心裡氣不過就選擇了報警。

“我壓歲錢比妹妹少,能給我換個爸媽嗎?”民警聽到這句話既好笑又心疼,立馬聯系了家長。

接到電話的女孩父母趕到派出所,最後在民警的勸說和教育下,這一家人開心地回家過年了。

因壓歲錢比妹妹少,女孩報警要換爸媽:偏心的父母都拎不清

多子女家庭要一碗水端平這句話到處都在說,不要因為生了二胎三胎就忽略老大,和孩子産生隔閡,要關注孩子内心給予正确的引導和教育,也成為了多數家長的共識,但能不能做到還是另外一回事。

孩子注重的不是錢,而是背後的愛

相信看到這裡應該有不少家長“中招”了,現實生活中,對兩個孩子壓歲錢不一樣的案例也确實存在。

比如很多家長眼中認為老大該懂事了,老二還小,自然該疼些,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見。

其實問題關鍵根本不在于錢的多少,孩子想要的隻是平等的對待,哪怕壓歲錢少也要一樣多,這代表大家得到的疼愛是一樣的。

因壓歲錢比妹妹少,女孩報警要換爸媽:偏心的父母都拎不清

壓歲錢不同是父母日常偏心的一種表現,我們要看到根本問題。

偏心傷害的是所有孩子

“重小輕大”“重男輕女”“重聰慧、輕平庸”……這三種偏心模式幾乎代代相傳,當父母受影響對孩子有了偏心行為後,負面的影響就不可避免。

因壓歲錢比妹妹少,女孩報警要換爸媽:偏心的父母都拎不清

為什麼說偏心是最蠢的教育方式呢?因為無論被忽視還是被偏寵的孩子,最後都會成為受害者。

被重視的孩子免不了“恃寵而驕”,凡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責任感又沒有主見,人人喊打的“媽寶男”“啃老族”多是父母偏心對待的結果。

而被忽略的孩子更好了解,他們很難會朝着好的方向成長。

由于長期被不公平對待,不滿和反抗的情緒更高,會比其他孩子更加叛逆,雖然被迫會比同齡人懂事,但在家庭氛圍中的不被重視容易導緻孩子不合群,有自卑心理。

因壓歲錢比妹妹少,女孩報警要換爸媽:偏心的父母都拎不清

心理學上認為,在原生家庭中被偏心傷害的孩子,性格易形成暴力霸道和懦弱兩個極端。

父母偏心很難避免,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當然,我們也要承認,無論多理智的父母都無法避免偏心,總會有些偏愛。

比如理所應當地對更小的孩子多些關心,不由自主地喜歡成績更好的孩子,或是某個孩子生病短時間内的偏心都無法控制和避免,很多時候父母感受不到自己的偏心,但孩子的體驗卻很真實。

是以呀,父母與其不承認自己偏心傷孩子的心,不如當孩子指出自己偏心行為時坦然承認,并跟孩子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如果父母能意識到自己偏心,那麼就要有意識發現被忽視孩子身上的優點,改善自己的偏心,至少偏心得不明顯,讓孩子心裡好受。

對孩子來說,感受不到的偏心就可以忽略不計。絕對公平不可能存在,反而會讓孩子刻意比較,父母就隻能不斷提高平衡點,很難讓每個孩子都滿意。

因壓歲錢比妹妹少,女孩報警要換爸媽:偏心的父母都拎不清

關注和愛都要給得滿滿的,物質上盡量做到一緻

《遊戲力》中談到父母對孩子的愛就如同杯裡的水,當水是滿的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滿滿的愛,當杯裡的水少了或者空了,孩子就會有不安。

兩個或多個孩子的家庭更是在乎自己杯裡的水,擔心兄弟姐妹随時分掉自己的那一份。

是以多子女家庭,父母不需要為了更優質的物質讓自己壓力倍增、焦頭爛額,重要的是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情緒,及時給予積極的回應,讓他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杯裡是滿滿的水。

可能家裡有兒有女,在物質上由于需求不一緻,基本做不到公平;也可能家庭條件有限,小的那個隻能穿大孩子穿舊的衣服,但至少在過年過節的紅包、壓歲錢以及新衣服這些有儀式感的事情上,給他們一樣的待遇。

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父母的偏心就像是一顆并不健康的種子,在每個孩子心裡都畸形生長,結出來的果子可能是無人贍養、孤苦伶仃。

因為被偏愛的孩子沒有責任感,被忽視的孩子沒得到愛也不付出愛。

偏心是最蠢的教育方式,更是和諧家庭的定時炸彈,真正拎得清的父母都明白尊重平等才是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良藥。

對此,您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