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學平利】陳旬利|生自鄉土,綻其芳華

生自鄉土,綻其芳華

——賞析《平利詩詞學會成立二十周年選輯 》

文/陳旬利

【文學平利】陳旬利|生自鄉土,綻其芳華

當我手捧平利詩詞學會成立二十周年選輯(《平利文學》2021第四期),看到不少熟悉作者的姓名,拜讀了不少作品,有過無數次感動,感慨,感懷,為着平利詩詞,為着這些為祖國,為家鄉,為傳統詩詞熱愛和奉獻的平利詩詞人。

是的,首先,這詩詞專刊中一串作者的名字就是平利幾十年間傳統格律詩史的構成,其中不乏安康、平利的詩詞專家和名人,也有堅持筆耕的新老詩詞作者,尤其還發現有不少認識的平利的老上司和前輩,其中不少已經去世,倍加震撼,可以說平利格律詩的成就就是這專輯中詩詞代表和傳承着的,一首首讀下來,深刻的感受猶如大海的浪花,一浪一浪的激蕩着我的心扉。

一、 歌唱盛世,禮贊黨國。

描寫和歌頌的内容上不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還有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中國共産黨成立83周年、90周年、長征勝利70周年,抗戰勝利60周年、70周年;甚至在神州6号、嫦娥1号等不少國家大事喜事上,平利詩詞都留下了平利人的詩句,較完整的表現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光榮和輝煌曆程和作者發自内心的禮贊。如在表現脫貧攻堅這場曆史壯舉和成就時,饒天昶寫下了:“……精準扶貧休留憾,黨旗揮、情躍窮根鏟。雙百計,更璀璨。”《賀新郎.五嶽歡歌漫》。正如原平利縣委書記馮尚勇所述:“詩文随世運,無日不趨新。”【賀平利詩詞出刊】

二、 記述巨變,頌歌家鄉。

從專刊詩詞所涉及的題材來看,是一部平利20年來乃至幾十年山城和各鎮各地發展的掠影和“詩歌縣志”。如徐山林《題平利》

五峰透迤望邊城,新橋流水夜聞聲。

一日青山與新意,悠悠白雲戲綠林。

又如張偉《和諧新村畫中藏》

青瓦白牆華蓋房,平利農家新模樣。

和諧新村何處有,巴山深處畫中藏。

再如王向東《回歸》

風橋關垭珠一串,女娲故裡披霓衫。

華夏後裔祭聖母,盡享人類歸自然。

還有習斌的《頌三橋》,賀德山的《寫在鄉村公路更新改造之際》,王浩的《賀平旬路通車》,徐家振的《贊絞股藍龍須茶》,李習楷《贊信合十年》等等,從不同方面。不同領域反映了平利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設施和民生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三、抒寫風物,深潛人文。

專刊的另一大題材和内容是寫平利的地域民風民俗和曆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如馬春芳的《解放平利》,王韬的《水調歌頭.清明祭女娲》,吳全雲《追憶英烈廖乾五》, 董明漢《正陽抗戰老兵》,候令坤《沁園春.可愛平利》。汪賢莉《蔔算子.贊龍頭村》,何小雅的《女娲詠雪系列》等等。抒寫了平利美麗的自然風光,景區景點,風土人情,尤其是對平利的豐富的物華天寶的物産和深厚的人文礦藏的挖掘 有較強的力度,深度和廣度。對平利的熱愛不語自重,對平利的宣傳和推介潤物無聲。

四、陣容齊整,詩賦心聲。

專刊雖然是選輯,但是精選了以20年來平利精品詩詞作品入選,恰好反映和代表了了平利詩詞的詩人作者的陣容和曆史傳承,這裡面有安康的名人徐山林,王定成,崔光華,劉繼鵬等;也有許多平利的前輩和曾經的老上司,如徐家振,萬正明等;尤其是還有一些已經去世的作者的作品,讀來讓人感動和感懷,如曹洗塵、王潤生、呂恩霖、鮑成剛、夏軍等,可以說,幾乎囊括了所有活躍在平利詩詞界的所有代表人物,是建國以來平利傳統詩詞創作作者的全陣容。專刊中的作品系平利格律詩詞作者的工作生活的情感和心聲的表達。詩言志,他們或唱或和,或生活的感悟思考,都飽含真情和深情。如張銳鋒的《立秋》《深秋》,黎勝剛的《蟬意》,梁永波的《詠竹》《詠水》,蔡汝平《健身》等源自草木本心,對生活和人生都有啟迪意義。借用楊善鈞一詩來注釋:

風雨兼程二十年,年輪飛逝憶高賢。

泛舟文海尋佳句,共繪宏圖說大千。

五、百花争豔,守正創新。

這期專刊編排用心,闆塊豐富生動,所選作品突出了思想性,藝術性和代表性,地域和個性融合。國、鄉、家主線一一脈貫穿;詩詞曲賦楹聯歌(詞)體裁多樣;攝影、書法、繪畫兼于一爐,令人耳目一新。讓人從中看到了這一創作群體對格律詩詞傳統文學形式的熱愛和奉獻。恰如會長王向東【在重陽節筆會即興】所言:

舞文弄墨展風采,吟詩唸曲著華章。

曆經滄桑數十載,艱難困苦志不忘。

縱觀平利格律詩詞的發展,有三個特點,一是積極向上,能量充足。“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在時代每一個階段,都會有格律詩詞人的聲音。這個前節已述,不在贅述;二是守正創新,生機勃勃。堅持傳統主導,也不墨守成規,正如去世的陳禮門老先生【制煩良藥】句:“不求格律多完善,但願心意可代言”。但這種創新絲毫沒有影響詩詞的藝術表達和詩詞的發展。另一方面。以饒天昶為代表的一批詩詞作者,一貫注重格律詩詞要求,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也值得欽佩和肯定;三是老中青結合,各具特色。專刊中作者有年紀大的老一輩,有中年的,也有年輕的,他們平時有交流有探讨有指導有傳承。形成了以老帶新,新老并放之繁榮,最值得一提的是年青一代開始嶄露頭角,且開始形成自己個性特點的創作風格,如馬金豆的婉約清雅,何小雅的灑脫清新等等,都可圈可點。

總之,專刊的出集,是平利詩詞進入21世紀後一個階段性的路标,顯示出平利詩詞界一種情懷,一種自信,一種時代責任感,相信在未來。有着這樣一群承載着熱愛和奉獻精神的平利詩詞人,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無愧于國家,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平利的作品來。

(作者簡介:陳旬利,陝西省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海外文摘》(文學),《散文選刊》(下半月)、《漢江文藝》簽約作家。作品散見于《延河》《海外文摘》《散文選刊》《北方作家》《中國文學》《安康日報》等報刊,曾獲得2015第十屆海内外華國文學創作筆會作品獎、2015年中國散文年會作品獎、《美文》“地稅和我20年”作品獎。)

作品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