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的創新作戰圖

時下,山東的黨員幹部都在談創新。

山東為什麼在這個時間節點談創新?山東要如何創新?誰來挑起山東創新的大梁?從2月7日召開的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上,我們讀出了這些……

山東的創新作戰圖

01“最優解”中“最先答”

“不平衡不充分本質上是發展品質不高。在經濟體系中,我們有些領域已經接近現代化了,有些還是半現代化的,有些則是很低效和過時的。”

2021年11月24日,《人民日報》的六版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必須實作高品質發展》的文章。作為本文的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文中明确指出,現階段,大陸生産函數正在發生變化,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效率發生改變,面臨的硬限制明顯增多,資源環境的限制越來越接近上限,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大陸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架構。

在這個背景下再去看,高品質發展和科技創新就是“多重限制下求最優解的過程”。

省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經濟大省的分量更重。在中國經濟力求“最優解”的過程中,被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三個走在前”重任的山東,“十九大”後在新舊動能轉換上率先蹚路的山東,理應做到“最先答”。

這是使命,艱巨且光榮。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決戰之年。在這一年春節之後的首個工作日,山東在“全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這一新一年全省各項工作最高規格動員部署大會上,鮮明的亮出了自己的方法論——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今時不同往日, “創新”一詞對此時此刻的山東來說,有更為豐富的内涵。

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任務。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解決了量的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後,我們要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要在經濟向形态更進階、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中,實作由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跨越,以成功的“質變”來實作持續的“量增”。

怎麼實作,是“實踐論”的範疇。但世情國情各不相同,沒有誰來給中國做一個标準示範;國情省情各不相同,也沒有誰會給山東做一個标準示範,一切都要靠山東的黨員幹部自己去睜大眼睛看、動起腦子想、壯着膽子闖、一往無前試,來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新大道”。

山東有這個底氣。這些年,山東在自身發展要素變化後,用壯士斷腕的決心去告别曾經給自己來帶來輝煌的發展模式,在這一基礎上大刀闊斧的進行更新,得以形成了相當突出的比較優勢。對此,山東的黨員幹部要認識好、鞏固好、拓展好,知道自己長在哪、因何而長、如何更長,才能把比較優勢變成發展勝勢。

山東有這個銳氣。在總結優勢的同時,山東清楚看到、明确指出自身存在的諸多短闆弱項。想把短闆變成長闆,就必然要學、要比、要追,通過創新,把短闆補齊,把弱項變強,推動實作更高品質發展。

山東有這個硬氣。山東是全國唯一一個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雙過億”的省份,有1300多萬市場主體。人多力量大,到什麼時候都是這個理。如果人人創新、企企創新,會産生多麼強勁的内生動力。隻要把社會和市場的創新活力盡量多、盡量快地釋放出來,就一定能形成創新發展的磅礴力量。

齊魯大地是千裡馬縱橫馳騁的沃土。有了切入點,有了突破口,剩下的就要看誰先幹起來,誰會拿出更實用的創新舉措,誰能争當創新試點,誰會盡早形成自己的先發優勢。

02

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路線确定之後,人就是關鍵因素。

在這場事關山東未來的動員部署大會上,企業家們成為絕對主角,這肯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大會現場宣讀了《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表彰山東省優秀企業家的決定》,授予張瑞敏、譚旭光、陳學利3名同志“山東省傑出企業家”稱号,記一等功;授予周厚健等20名同志“山東省行業領軍企業家”稱号,記一等功;授予李廣慶等49名同志“山東省優秀企業家”稱号。

山東的創新作戰圖

一個超級大省,用最高規格、最高禮遇,向企業家群體表達了最高敬意。這不僅僅是對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高度認可與激勵,更是向廣大黨員幹部清楚的表明——要創新,就跟企業家學;要創新,企業家就是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說大變局中有大風浪,企業家感受更深。說大變局中有大機遇,企業家肯定更敏感。一家企業從誕生到發展再到走向輝煌,必定是走過了一條革故鼎新的創新之路,必定是找準了發展切入點和突破口,鞏固和拓展了優勢力量、補齊克服了短闆弱項、有效激發了動力活力。一座城市、一個省份乃至一個國家亦是如此,想要實作高品質發展,達到前人沒有達到的高度,必然要闖入沒有經驗可循的“無人區”,創新可以說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沒有成功的企業,隻有時代的企業。”這是張瑞敏時常挂在嘴邊的名言。從1984年,臨危受命出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到如今發展為海爾“熱帶雨林”生态,堅持創新的張瑞敏把海爾從一個高地推上又一個高地。

“有多少人深入學習研究過第四次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什麼風險?誰每天在思考?誰每天在研究?”1月初,譚旭光在濰柴集團上司幹部述職會上的講話刷爆網絡。濰柴能成為中國制造的“排面”,如果離開“打破思維定勢、打破路徑依賴、打破條條框框,幹别人不敢幹的事、走别人沒走過的路”的創新,則斷無可能實作。

1988年,在威高還是一個鄉鎮作坊時,陳學利就寫下八個大字“開拓創新、求實鞏固”,以此作為建廠方針。30多年來,陳學利推進威高向高端産業進軍,打造創新型企業,開發行業領先産品,實施國産技術突破,拓展産業鍊,帶領威高從一個2.5萬元周轉金起家的鎮辦企業,成長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頭部企業。

山東的創新作戰圖

以上三人,僅為代表。

代表的是什麼?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以創新驅動實作自己的企業從微笑曲線的底部慢慢爬升到頂部過程中形成的格局、路徑、方法、措施,是在創新實踐中幹出來的創新理論。

能打赢一場勝仗的人,肯定有再打赢一場的底氣和智慧。能在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創新前行,就一定能在新的曆史階段繼續開拓,創新精神在“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循環上升中閃耀,照亮更多人。

03感染人、影響人、激發人

大水裡出大魚,海洋裡才有鲸魚出沒。

如果說企業和企業家是創新的微觀主體,山東要營造的,就是一個更為适宜創新、更能激發創新的宏觀環境。在明晰了山東的“九大比較優勢”之後,在此次動員大會上,山東再一次明确了科技研發、人才引育、營商環境、數字變革、産業生态、要素保障、民生改善、風險防控、文化宣傳、推進落實這“十大創新”。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山東的黨員幹部要重點抓好“十大創新”,夯實“創新大道”的根基。

一要加強科技研發創新。

科技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核心。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作轉換,就難以赢得競争新優勢。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持續開展重點環節攻關,突破創新難題。研發投入要持續提高,科技載體要聚力做強,企業主體要培大培強,成果轉化要順暢有效。

二要加強人才引育創新。

這兩年,我省對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強,各類人才更加看好山東發展。着眼未來,必須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領軍人才、“源頭活水”、開放交流;在自主培養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職教兩個陣地;在人盡其才上出新招,給各類人才信任、機會、激勵和舞台。

三要加強營商環境創新。

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競争力、創新力。要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和諧穩定的人文環境、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優質溫馨的服務環境,在全國第一方陣中持續争先進位。要讓企業辦事更友善,給予企業更多扶持,讓廣大企業公平競争、安心發展。

四要加強數字變革創新。

加快數字化變革,是催生新動能、增創新優勢的關鍵之舉。要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加速打造數字機關,加力突破工業網際網路,加快推進數字治理,加碼布局數字基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五要加強産業生态創新。

要依托“雁陣形”産業叢集,強化協同、提升能級,打造系統完備、互聯共生、創新活躍、安全穩定的産業生态。要提升産業鍊完整性、供應鍊穩定性,加快塑造一批戰略性全局性産業鍊。要提升産業叢集協同性,着力抓“龍頭”引領、抓園區聚合、抓平台互聯。

六要加強要素保障創新。

土地、能源、環境、資金等要素調控機制不同、側重點各異,必須強化政策協同性,以新思路新舉措打破要素“天花闆”。要在市場化交易上發力,打破市場分割、區域壁壘。要在差異化配置上發力,加強供需銜接,推動精準供給,暢通企業融資管道。要在内生性挖潛上發力,加快出清、盤活、提效,盡快扭轉要素緊缺與資源閑置并存的局面。

七要加強民生改善創新。

要盯住“一老一小”、困難群體等重點人群,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要以新思路、新招數辦好民生實事,讓群衆增收有新管道、就醫有新體驗、居住有新改善。要以“七網”建設為牽引,推動公共産品和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質。

八要加強風險防控創新。

要變革防控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切實提高警覺度和主動性。要盯緊防控重點,堅決守好糧食、能源、金融、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生産、生态環境、食品藥品、社會穩定、意識形态、疫情防控等“一排底線”。要夯實防控保障,強化教育教育訓練、日常監督、應急處置。

九要加強文化宣傳創新。

要在推動文化“兩創”上下更大功夫,打造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擦亮“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要加強宣傳引導創新,廣大幹部既要當好指揮員、戰鬥員,也要當好宣傳員、引導員,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來,形成助推高品質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十要加強推進落實創新。

要完善“四進”機制,整合優化現有各類工作隊,強化派駐基層的常态化固定工作力量。要完善督查機制,突出重點,強化協同,督幫并舉,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要完善考核機制,統籌考慮各地區、各機關的差異性,優化考核體系,真正考出精氣神、考出競争力、考出執行力。

這十大方面,既有山東的短闆,也有對工作的高标準,更多的是在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中的新要求。這要求山東的廣大黨員幹部勇挑重擔、敢于擔當,靶向發力、創新開拓。就像同為山東人的辛稼軒詞中所述,既要有“氣吞萬裡如虎”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要有“弓如霹靂弦驚”的專業主義理性思維。

創新的力量可以感染人、影響人、激發人。山東在開年大會中對企業家精神的大力弘揚,就是在打通溝通交流的壁壘,讓創新在各個群體中的傳遞,當10個人的創新精神與10個人的創新精神相碰撞時,就是100股創新精神湧動,激勵更多創新主體脫穎而出,這種乘數效應可以帶動創新精神加速集聚,帶動全社會形成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讓每個個體在創新突破中千錘百煉,讓山東的高品質發展風雨興焉。

來源:風口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