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2022年2月4日,美國國會衆議院通過了《美國競争法案》。法案最引人關注的内容就是授權撥款520億美元,支援晶片企業在美國國内開展生産活動。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聯系此前英特爾在美國俄亥俄州建廠的消息,半導體的全球化終結時代是不是開始了?美國520億美元晶片産業扶持能成嗎?這又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一、落地攔路虎:參衆兩院兩個法案大PK完才可能通過

毫無疑問,這個法案在近期(1年内)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距離它通過和生效還很遠。而哪怕通過了,也是5年以上長期的影響,分攤到每一年給到的錢并不多。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按照美國的行政流程,參衆兩院兩個法案大PK完才可能通過。這個“美國競争法案”的全名叫做:“美國創造制造機會、技術卓越和經濟實力法案”,英語首字母組合起來正好是“COMPETES(競争)”,是以簡略叫做“美國競争法案”。這個法案是衆議院民主黨高層提出,剛剛在衆議院剛剛過半通過(220-210)。

而相對應的,還有一個競品版本是參議院提出的,也就是2021年5月在參議員通過的版本,叫做“2021美國創新和競争法案(USICA)”。它之前的名字估計大家比較熟悉,叫做“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

也就是說,這兩個法案要PK後決出一個最終版本,才能算可以通過。雖然這倆法案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投資科技産業和改變美國貿易政策,但兩院目前對于COMPETES和USICA有不小分歧,短時間裡要統一的可能性不高、通過的機率就更低了。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就目前兩院裡的撕裂程度,我覺得今年内能搞定就很好了:參議院版本本身在衆議院裡就受到了廣泛質疑,是以讓衆議院提出了自身版本;衆議院版本要在參議院裡拿到60票以上,也很困難,否則拜登的BBB法案就不會難産了。

美國現在的民主就是這麼的沒效率,就算是提升美國高科技競争力,遏制中國崛起這種看上去理所當然的事情,從提出到法案通過沒有兩三年也是搞不定的。

最終就算通過了,520億分攤到幾年裡,能起到的效果也不那麼樂觀的。

二、實際成效:美國520億美元晶片産業扶持能成嗎?

我們要知道,這點錢對于前期投入高昂的晶片産業來說塞牙縫都不夠,不過也表明了美國的态度,面對目前的晶片短缺問題,真的是急眼了。

能不能成功不說,反正先給那些大企業一些好處,過了中期選舉再說其他的,畢竟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政治利益。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不久前,英特爾已經在俄亥俄州開始推動兩個新晶片工廠項目,而且是可以接受外部代工訂單的那種,總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并且英特爾目前在美帝國内的其他設施全部都要擴大。

同時,美國去年底剛拿到晶片巨頭資料,可是就憑這個與520億美元,離扶持英特爾上馬并達到台積電工藝水準,還有十萬八千裡呢。要不然有光刻機的大廠不少,哪個成功突圍了?

何況,單獨520億美元隻能算是開胃小菜,填不飽肚子。可美國對于晶片競争的大席才剛剛開始,後面一道道大菜都會上來的。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參考去年南韓做了一個十年期的晶片基地建設規劃,為了應對中美的競争,南韓将投入4500億美元用于晶片産業發展,多數是企業投資,南韓政府通過低利率貸款、補貼、減稅和人才培養等方式鼓勵企業投資,而美國整體投資肯定要遠大于南韓才行,520億能幹啥?

還有,這520億美元最後落到實處,用于建設晶片廠的,恐怕連5.2億美元都沒有。說實話,520億美元如何全部用于建設一個晶片生産廠,而且所有專利都需要購買的話,哪怕所有專利都能買得到,專利方願意出讓,結果就是520億美元還不夠。

當然,美國政府的這520億,至少還能在金融市場上撬動8000億左右的資本。如果是20年前的美國,這錢足以幹掉日本,扶持一個新的傀儡,當年也是這麼做的。

可是,現在的美國,這520億過英特爾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手,還能剩下多少呢?赈災款不出直隸的戲碼,真的是演的太多了,隻是演員不同而已。

三、最後,520億刺激晶片生産?影響的關鍵在于建構晶片産業鍊

最後,我來結合中芯國際做個分析,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之前半導體概念,晶片概念的其他股票,都一飛沖天了,中芯國際到現在還趴着不動?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說A股的晶片龍頭是中芯國際,估計不會有人有異議,但詭異的是,龍頭趴着不動,一些供應鍊上下遊的反而都一飛沖天。原因也很簡單,晶片産業的競争,本來就是以供應鍊為形勢展開的。

中芯國際的作用是盤活國内供應鍊,讓整個産業在大陸紮根發芽。是以中芯國際最大的任務,是活着,現階段并不需要沖擊世界第一,并不需要行業領先,隻要活下去,哪怕是磕磕絆絆地活下去,整個産業鍊就在中國活了,隻要活下去,中國的半導體就一直都有赢的機會。

但如果隻有一家燒制晶片的企業,各個環節的材料是不是得進口,各個環節的儀器是不是得進口,各種人才是不是得進口,如果什麼都進口,那企業何必在這個地方建廠呢,畢竟有個地方配套齊全物美價廉,何必舍近求遠呢?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是以,這件事情對于美國來說需要法案來推進,因為他們鼓吹的市場經濟已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美國商界對半導體産業的這次格局重塑,總的來看,戰略戰術上都傾向于繼續鞏固增強其在內建電路最尖端領域的優勢,尤其是晶片的設計-制造産業一體化上,繼續加深護城河。

英特爾現在連代工都要做,再加上把台積電拉過去,以及處于美國實際掌握之中的三星。這樣最尖端的制造部分,美國要産能+成本規模優勢雙殺。

也就是說,美國想要終端産品的最終成型擺脫中國,目前看還是遙遙無期的,不可能的。晶片産業鍊的上遊原材料和下遊應用市場都在東亞,美國投入的資金又不夠把這兩者遷到美國,是以實際效果可能還不如南韓。

最後,晶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核心産品,是能夠給經濟帶來巨大增量的好産業,好生意,美國想用區區520億吃獨食?

最後的話:說明美國鷹醬終于回過味來了,完全自由市場經濟行不通

撥款520億!美國将刺激晶片生産,這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為什麼行不通? 因為完全自由經濟,就是大魚吃小魚,然後大魚看着哪裡有錢賺,去哪裡。現在哪裡有錢賺? 亞洲,尤其是中國。準确的說,美國本土的消費端也是有大錢賺的,但是把生産端放到亞洲,同時賺亞洲和美國的錢,才是最優解。

是以美國鷹醬鼓吹了多年自由市場,結果發現自己的自由市場裡是塊肉,于是就急得要搞産業扶植了,你都産業扶植,還算個啥自由經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