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松 通訊員 李永良 菏澤報道

菏澤市位于冀魯豫蘇皖多省交界的魯西南黃泛區中心帶,是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革命老區。古稱曹州的菏澤,曆史悠久,傳統文化燦爛輝煌,素有中國牡丹之都,戲曲之鄉、書畫之鄉、國術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菏澤“一都四鄉”的曹州木版年畫,發揮了它應有的積極作用。

作為其優秀曆史文化的曹州木版年畫,發端于宋金,繁榮于明清,拓展于民國,在海内外久負盛名,足以與大陸四大木版年畫産地相媲美。據研究,曹州木版年畫是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由于當地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所決定,使之凝就了三大顯著特征:一是地域廣闊。即以原曹州府治所為中心,流行區域、傳播範圍極為廣泛,遍布魯西南黃泛區;二是店鋪衆多。城鄉并進、村村相連,傳承有序的老字号紙碼作坊比比皆是。所創制的木版年畫,充分彰顯了魯西南粗犷大氣的人格魅力;三是品種齊全。其作品不僅僅限于過大年祈福禳災的主流年畫,如門神、老天爺、老竈爺和文武财神等,而且還與時俱進,往往涉獵那些與民間百姓衣食住行等,密切相關的所有領域的藝術衍生品。

衆所周知,菏澤市素有中國牡丹之都、戲曲之鄉、書畫之鄉、國術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這在曹州木版年畫中,均得到了充分而生動地表現,進而也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淵源與互相影響的密切聯系。由于魯西南菏澤民間藝術這一廣泛的群衆基礎,為木版年畫充分發揮其優勢,配合抗擊日本侵略者及解放戰争之需要,提供了必要的客觀條件與實施的可能。随着曆史時代的發展變化,可歌可泣的冀魯豫邊區革命鬥争生活,又賦予了它嶄新的生命活力,使冀魯豫邊區新年畫大放異彩。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曹州女子洋槍隊、福本子年畫、帶鞋樣

解放戰争時期,冀魯豫邊區黨委、政府為了響應中央根據地的偉大号召,陸續派出了一批批美術工作者深入冀魯豫邊區的城鄉年畫作坊,進行宣傳和指導,大力開展對民間木版年畫的改造工作。創作内容一方面就将原有的傳統主流年畫,如門神、竈王等畫面上,臨時加蓋上各種與時俱進的時髦的口号,是為“改良新年畫”;另一方面由一些專業美術工作者結合革命形勢需要,自己動手,加緊創作革命新年畫,如“冀魯豫邊區文聯美術組”“冀魯豫邊區一中藝術部畫工班”等,在這次活動中很快制作出一系列緊跟革命形勢的新年畫。與此同時,邊區政府還通過舉辦各種民間藝術教育訓練班、訓練班,進行示範和現場指導,精心培養群組織了一支活躍在民間的新年畫創作隊伍。由于新年畫更貼近老百姓的現實生活,與勞動人民息息相關,沒有距離感,深為根據地廣大勞動群衆所喜聞樂見,新年畫在菏澤冀魯豫邊區迅速得到廣泛推廣和普及。

同時,誕生于抗戰烽火中的《冀魯豫日報,“冀魯豫新華書店”,《冀魯豫畫報》,冀魯豫邊區政治部《戰友》雜志,《菏澤戰友報社》《菏澤群衆書店》和1946年7月1日由冀魯豫群衆文摘社創刊的《群衆文摘》,1947年由冀魯豫平原社編輯出版的群衆性通俗期刊《平原文藝》雜志等,或總部、總店設在菏澤城内,或先後在菏澤老城創刊與出版發行。另冀魯豫邊區“運西專署”,還創辦了《郓西畫報》新年畫專刊。這些冀魯豫邊區的報刊雜志、出版社美術組等,均創作并刊載了大量煥然一新、脍炙人口的木版年畫,像《參軍》《抗戰》等作品,不勝枚舉。這對新年畫在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推廣與普及,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促進作用。

另外,菏澤冀魯豫邊區民間藝人,新年畫作者劉宗河,參加工作後到邊區文聯藝術部工作,新創作的《參軍》,就展現了冀魯豫邊區人民熱烈歡送親人,參加八路軍奔赴前線的動人情景;另一幅作品《制造新農具》也極為生動地描繪了根據地的翻身貧苦農民,經過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分得了自己的一份田地,而精心制造新農具的歡快場面。

據悉,菏澤市檔案館還珍藏有1947年前後所印制的冀魯豫邊區開始全國大反攻時期的新年畫,共11件,大都落款“冀魯豫區第二専署文兿工作團”與“農村畫店”,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套印,均别開生面,格外鼓舞人心。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市檔案館藏“一家民主”新竈爺 帶民國三十七年節氣表1947年夏印制

曹州木版年畫新年畫賞析:

“戰鬥英雄.勞動英雄”抗戰門神。2000年初,收藏的菏澤冀魯豫邊區抗戰新年畫,五色套印,兩幅成對(另一單幅),品相極佳。上聯是一位“戰鬥英雄”,身着解放軍戰士戎裝。左臂挎長槍,其臂章顯示“中國解放軍”字樣,右手高擎大刀,英姿飒爽;下聯是一位“勞動英雄”,農民打扮,右手持鐮刀,左手高舉一束紅高粱,意氣風發,各騎一匹棗紅馬,胸前均佩戴大紅花。色彩亮麗、對比強烈而和諧,威武生動,栩栩如生,極具感染力,生動刻畫并真實再現了當年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為了保家衛國,一邊共同抗戰,一邊大搞生産,軍民一家親的火熱鬥争生活。現為曹州木版年畫博物館鎮館之寶。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戰鬥英雄.勞動英雄”1945年抗戰門神

另是《天地全神》,四開全品相,共200多幅,其中大部分畫面上頭都加蓋了“實行民主”四字。此傳統年畫,采用天然顔料五色套印,色彩莊重而豔麗,加之“實行民主”四個大字的醒目辨別,令人耳目一新。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實行民主”天地全神 1944年抗戰改良新年畫

三是,冀魯豫邊區《支前.互助組》和《鬥地主》。共藏有五件,皆屬于曹州木版年畫“福本子畫”。亦為新千年之後,在菏澤古玩舊貨市場所得來的。先說《支前.互助組》,一本福本子裡面裝裱有兩幅。其畫面刻有“大車擔架上前線,家裡的活互助幹”,下邊落款“邊區一中(現菏澤一中前身)藝術部畫工班制”。該年畫及其生動地再現了冀魯豫邊區根據地,在全國大反攻開始後,革命生産兩不誤,互助合作的勞動場面。從畫裡畫外仿佛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前線沖鋒陷陣,民兵與強壯勞力上前線,趕大車運糧草,擡擔架求助傷病員。而留在後方的人民群衆,男女勞力則為支援前線,熱火朝天地大搞互助組,合作大生産的動人情景。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支前.互助組》1946-1947年福本子畫

所謂“福本子”,又叫書本子、書夾子和鞋樣本子。一些文人及大戶人家還雅稱“閨中繡囊”。因方言之故,當地百姓将此“書本子”的“書”發音為“fu”,往往念成“福本子”,進而又賦予了幸福之本的吉祥含義。那一襲魯西南老藍土布(現官稱“魯錦”)的包衣,由此而裝裹打扮的年畫冊子,為曹州木版年畫系列藝術衍生品之一。在漫長的農耕時代,魯西南農家婦女揍針線活須臾不可離開之物,自出嫁始即人手一冊,倍加愛護、代代相傳。此物尚具有重要的輔助功能,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寓教于樂。或拿來哄教、熏陶家中哭鬧的頑皮稚童,或傳播曆史文化知識,或在潛移默化中模仿民間藝術形式所描繪的各項技能。千百年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直起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所廣泛流行的那些“小人書”式蒙學課本之功能。

另一幅是《鬥地主》,同樣落款“别看地主假低頭,裝窮賠情苦哀求,笑裡藏刀心裡狠,窮人千萬莫放手。--邊區一中藝術部畫工班制”,真實反映了廣大翻身得解放的農民群衆與手持長槍大刀的基幹民兵,在互助合作大生産的同時,不忘被打倒的敵對分子。同時活靈活現的具體展示了當年冀魯豫邊區人民,無私無畏,繪聲繪色地訴苦與批鬥會嚴肅而熱烈的場面。此三件福本子新年畫,均在鄄城縣北部黃河沿一帶所發現,于一戶農家婦女揍針線活的福本子裡裝裱着。遺憾的是,由于長期翻閱,磨損較重。然而非常巧合的是,隔了幾年,鄄城縣同一藏友又送來兩件同一題材的《鬥地主》和《支前互助組》單幅,品相較好,看來應該是從整本線裝的福本子中拆下來的。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鬥地主》1946-1947年福本子年畫

同時,又見李春蘭編,由冀魯豫書店印行的,《文藝的群衆路線(續編一)-民間藝術專集》(一九四七年十月初版),所載《群衆藝術的道路-冀魯豫第一中學藝術部總結報告(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日)》亦寫到:“一中藝術部自六月成立至八月十五日,在五十天中,開辦了畫工戲劇音樂三個訓練班,改造了民間藝人(畫、刻、裱、印工)舊劇人及培養了兒童歌手共計一七三人。”“畫工下鄉深入調查,在鄄城西儀樓,把地主儀鳴陸的罪行畫成漫畫,不用寫字,群衆都能看懂,能認出畫中的主要人物。這種作法,材料生動具體,能與當地農民情緒結合,宣傳力很大。”其中還談及:“這次畫工結業後,在範(縣)、壽(張)兩縣着手籌備兩個畫店。”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市檔案館藏冀魯豫邊區其他幾對新門神

好品山東丨菏澤冀魯豫邊區木版年畫: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記

冀魯豫邊區福本子年畫封面“富貴平安牡丹圖”

總之,菏澤冀魯豫邊區新年畫是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它真實地再現了當年冀魯豫邊區根據地如火如荼的大革命、大生産的光輝曆程,在配合政治、經濟、軍事的火熱鬥争,為驅逐日寇,解放全中國,發揮了其應有的革命功能,極大鼓舞了廣大勞動人民翻身得解放,奪取革命最後勝利的信心和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