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優秀的人,隻做一件事

作者:華章心理
真正優秀的人,隻做一件事

想要做到傑出,你需要重複,重複,再重複。

以下,Enjoy:

溫迪·伍德 | 作者

身邊的經濟學(ID:jjchangshi)| 來源

01 省錢,為什麼這麼痛苦?

一個假設,如果你越來越捉襟見肘,必須精打細算了,否則将無力償還賬單,你會立刻行動嗎?

昨天,你收到了信用卡的還款通知,發現自己越來越入不敷出,欠款金額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積越多。

不,你至今仍未行動。

花錢就像小河流水一樣,一點一點地流出去了:這裡喝一杯咖啡花掉了6美元,那裡吃一頓午餐花掉了15美元,某天晚上和朋友聚餐花掉了100美元……

是時候掌控自己的财務,想辦法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了。你想要還清信用卡欠款,開始為退休後的生活存錢。

一開始,這個決定讓你很激動。一種全新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令你為自己感到驕傲。

你每天帶着自己的馬克杯去上班,這樣就可以喝公司的免費咖啡,每天早上可以省下6美元呢!

你帶了自己做的午餐到公司吃。沒過多久,你就覺得花生醬三明治讓你心情沮喪,懷念起以前和辦公室同僚一起去外面吃午飯的日子。

回家的路上,你去了一趟食品雜貨店,思考着如何改善第二天的夥食。火腿和瑞士奶酪不錯,但你忘了買芥末來搭配。于是,第二天的夥食隻能是一杯難喝的咖啡,一塊幹巴巴的三明治。

到了周末,你找到一個可以看免費露天電影的地方,但是沒人想陪你一起去,因為他們已經看過了。考慮到你的新開支計劃,你是不是應該結識一群更加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你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抛棄了。

什麼時候,省錢才會成為一種習慣,讓你不再感到那麼痛苦?

什麼時候,存錢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不再需要經曆一次又一次的沖動和自我否定,而是變成一個自發的行為?

真正優秀的人,隻做一件事

02 重複,才能養成習慣

習慣的養成需要一些功夫。在我們的神經網絡和記憶系統形成習慣之前,我們必須堅定地重複一個新行為,哪怕過程很艱難,也不能半途而廢。

問題是,我們需要重複多少次,才能讓它成為一個自動化的行為?

也許你曾聽過這個說法,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

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至今還是一個謎。

“21天”這個數字可能來自自助大師麥克斯韋爾·馬爾茲出版于1960年的暢銷書《心理控制論》中的猜測。書中,他猜測了人們需要花多長時間去适應像整形這樣的自我改變。

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缺乏科學證據。相關的科學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靠譜的見解。

皮帕·拉利是實驗室的一名博士後研究員,他對一個行為需重複多少次才能實作自動化進行了測試。

她招募了倫敦大學的96名學生,支付給每人約40美元的酬勞,請他們參加這項為期3個月的研究。

每位學生需指定一個自己沒有的健康習慣,而這個習慣是他們未來想要獲得并長期堅持下去的。然後,他們選擇生活中能夠與這個習慣産生聯系的一些日常活動。

比如,有一個學生決定每天午餐吃點水果,另一個學生選擇在晚飯前跑步15分鐘,還有一名學生決定每天午餐喝一瓶水。

在一天結束之際,參與者需要登入研究網站,記錄當天是否按計劃完成了某一行為。

此外,他們還需說明,該行為的自動化程度有多高,即這個行為是“自動的”“不經思考的”“還沒意識到就已經發生的”的程度有多高。

在研究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給的分數很低,自動化評分量表的得分大約是3分(總分為42分)。他們仍處在學習新行為的階段,是以他們并未體驗到多少自動化的感覺。

正如你所料,随着重複的次數越多,自動化的感覺也變得越強。

在重複某個動作的前幾周,自動化程度的增長最為明顯。當參與者第3次重複一個行為時,他們的自動化程度評分可能會提高整整1分,而他們第40次重複一個行為時,或許隻會提高0.5分。最艱難的時候,一般是你剛開始做出某個新行為的時候,也是習慣記憶學得最快的時候。

順帶一提,讓人感到諷刺的是,很多學生甚至無法堅持登入網站,記錄自己習慣養成的過程。這恰好證明,每天重複一個新行為有多難,哪怕這個行為再簡單不過。

96名學生中一共有14名中途退出,剩下的82名平均每天隻有半天登入網站進行記錄。當唯一的驅動力是内在動力因素時,例如想做這件事,知道它對自己有好處,想從中得到報酬,一個新的行為就很難維持下去。

參與者可能會偷懶一兩天,但這不至于讓他們脫離正軌,破壞已經開始形成的習慣。當他們重新開始時,自動化程度并沒有怎麼下降。

偶爾中斷一兩天,并不會使習慣養成功虧一篑。這是很關鍵的一點。也許你中斷了一兩天,但你不會是以被打回原點。

真正優秀的人,隻做一件事

偶爾的疏忽不是欺騙或不斷失敗的借口。習慣并未脆弱到一點疏忽大意都不行,它需要堅持、重複。

如果你中斷了一天,或者不小心故态複萌,不要是以感到絕望,而要把它當作一個機會,将你的環境與習慣聯系得更緊密、更有力、更清晰。你的習慣仍在養成中。

在如何将行為變成習慣的研究中,需要轉變為習慣的行為不同,所需的重複次數也不同。對于吃健康食物來說,參與者必須重複這一行為約65天,才能做到不假思索地執行它。

養成喝健康飲品的習慣所需的重複次數相對少一些,大約59天就可以了。鍛煉需要重複91天,才能變成習慣。

與複雜的行為相比,簡單的行為肯定學得更快。有些行為受制于多重因素,比如去健身房鍛煉,其習慣形成的難度也會更大。

03 一萬小時定律

我們僅憑經驗就能知道,優秀和重複是兩碼事。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堅持不懈地做自己本不擅長的事。也許他們隻是想要得到關注,也許他們成功地欺騙了自己,抑或是我們友善地加深了他們的錯覺,但這等同于優秀嗎?不。

我們都知道,重複是傑出的必要條件。我們不知道的是,光有重複就夠了嗎?對此,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給出了一個精确的數字:一萬小時。

他認為,有了這麼多的練習,大多數人都能出類拔萃。斯蒂芬·庫裡——NBA最耀眼的球員之一,最偉大的控球後衛、外線射手之一,似乎是“一萬小時定律”的最佳代言人。

他并非天生就是籃球運動員。高中時,他又小又瘦,上身力量不足,做不好投籃。有一次接受新聞采訪時,他坦言:“沒有大學教練願意招我,向我提供獎學金。”

但庫裡反複練習,最終以出色的訓練習慣和技巧而聞名。他可能是勤能補拙的典範,也可能是百年難遇的天才,隐藏的天賦在練習中被激發出來。

了解習慣的好處之一是,它可以幫你從那些其實并不需要意識摻和的事情中解放出來,将一天中的大部分活兒托管給你的習慣性自我。

那些空出來的時間和精力該拿去做什麼呢?

這取決于你自己。有了一個與習慣為伍的生活,至少你會有更多時間去探索自己的天賦。

關于作者:溫迪·伍德,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和商學資深教授,習慣領域研究大牛,從事習慣研究30餘年。她的研究聚焦于習慣和态度如何指導行為,旨在探究人們如何更好地調節、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本文經出版方授權“身邊的經濟學(ID:jjchangshi)”原創首發,整理自機械工業出版社《習慣心理學:如何實作持久的積極改變》。

—— END ——

真正優秀的人,隻做一件事

《習慣心理學》

真正優秀的人,隻做一件事

推薦語:如何讓一個行為真正成為習慣?你需要給自己:一個充滿與行為相關信号的環境,一些“小确幸”式的即時獎勵,一段時間,不斷重複該行為。

加入華章心理讀者群

小編會在工作日定時通過好友申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