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會開幕式小護旗手揭秘“9秒展開超大國旗”背後

作者:Beiqing.com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舞台中央,五星紅旗在12位小朋友手中展開,随後交到了青年代表手中。記者了解到,12人中10人是北京的中國小生。他們中有北京市海澱區五一國小五年級學生易淩帆,來自東城區闆廠國小的二年級學生李洵菲,還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出生于2012年的朱雲驿和朱雲澤。

在觀衆的眼中,傳遞國旗這件事并不難。但是對于這群身高不一、年歲尚小的孩子們而言,要穩穩地把國旗展開并傳遞出去,并不簡單。

9秒必須展開超大國旗,彩排時也曾出現失誤

展開國旗、緊緊拉住國旗,讓國旗平整地傳遞下去……記者注意到,開幕式中使用的國旗很大,雖然十二位小朋友身高不同,但始終保證國旗在一個水準面上展開。

對此,易淩帆表示,訓練時導演會專門告訴每一個人舉旗的位置,“像我個子比較高,我就把手放在腰靠上一點的位置,個子比較矮的可能就要擡起來放在肩膀上。”

冬奧會開幕式小護旗手揭秘“9秒展開超大國旗”背後

12名小護旗手中,易淩帆是年齡最大的一個。圖/新京報攝影記者 王飛

為了讓這一隊人不會“前腳踩後腳”,前後兩人之間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前後都是這麼遠的距離。”雙胞胎哥哥朱雲驿伸開胳膊,比畫着說。

8歲的李洵菲告訴記者,所有的訓練都圍繞着國旗進行,“拉國旗、展國旗,還要訓練上下場,還有行少先隊隊禮。”李洵菲表示,要想整齊地行隊禮可不簡單,“要在聽到廣播裡說‘升國旗、唱國歌’裡的‘歌’字開始行隊禮。”

在易淩帆的印象中,最難的就是展國旗。易淩帆表示,國旗最開始是卷起來的狀态,12名小護旗手要在9秒之内展開國旗,這樣才能保證後面的環節順利進行,“有時候手拿國旗的地方有褶子,或者國旗卷得太緊了,就不容易展開。”

朱雲驿回憶,有一次大聯排時出現了失誤,國旗展開一半時就被卡住了,“導演就站在很遠的地方看着,當時就氣氛尴尬。後來是前面的哥哥幫我展開的。”

彩排出現失誤後,孩子們都很自責。朱雲驿表示,當時很害怕被導演批評,回到家自己和弟弟還都哭鼻子了,“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失誤。”易淩帆也表示自己很難過,“感覺是因為自己沒做到位,這個事情才失敗了。”

冬奧會開幕式小護旗手揭秘“9秒展開超大國旗”背後

朱雲驿和朱雲澤兄弟倆是12名小護旗手中唯一的一對雙胞胎。圖/新京報攝影記者 王飛

對于這群孩子而言,每次在“鳥巢”彩排,都是一次對“腳力”的考驗。“早上大巴車把我們送到18号安檢口,然後要走三四公裡才能到鳥巢裡頭。彩排完了,還要走回來。”弟弟朱雲澤表示,有一次晚上出來找不到車,“100多輛大巴車,我們的車在倒數第二個,走了很久很久才走到,上車的時候我腿都麻了。”

盡管訓練很辛苦,孩子們卻從不抱怨。

“每次回來狀态都特别好,感覺特别有成就感。”雙胞胎媽媽說道,有一次孩子們彩排恰好遇到大雪,“哥哥回來說,我眼睫毛上都是雪,但我忍住了沒眨眼。”

孩子們的堅持有了完美的句号,冬奧會開幕式當晚,十二位小朋友順利地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開幕式結束後淩晨3點才到家,依然興奮得睡不着

“孩子保密工作做得特别好,問啥都不說,就說要保密。”易淩帆的媽媽葉女士告訴記者,作為家長,雖然知道孩子參與開幕式演出,但到底是什麼形式、何時出現一直不知道。

2月4日當晚,葉女士和其餘幾位小護旗手的家長一起觀看開幕式演出。當畫面裡出現孩子的身影時,一群人歡呼了起來。

“挺早就守着電視了,特别期待。”雙胞胎媽媽表示,開幕式當天還有兩個小插曲:先是弟弟中午換演出服時打翻了可樂、弄髒了褲子,後是哥哥不小心把酒精弄到了眼睛裡,“讓人特别揪心,就怕影響演出。看到電視那一幕時,我真的特别欣慰。”

演出結束後,孩子們也是異常興奮。

“在回來的路上她一直激動地說,媽媽你有沒有看到我們護送的紅旗升起來?我說看到了,我們所有人都看到了,為你感到高興。”葉女士表示,易淩帆回家後還一直要求回看那段畫面,到家都快淩晨3點但孩子還是興奮得睡不着。

雙胞胎媽媽也表示,孩子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跟自己說演出特别順利,“還跟我說導演表揚他們了。就一直是挺自豪的狀态。”

家長:從陌生人變成親密小夥伴兒,孩子們成長了

爬軟梯、扔“雪球”……2月7日下午,在北京朝陽一小區小廣場上,易淩帆和朱雲驿、朱雲澤三人開心地玩着各種遊戲。看起來就像相識已久的小夥伴兒,其實三人相識也不過短短數月。

記者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在2021年九十月份就已接到入選通知。從那時起,每周去“鳥巢”訓練成了這些孩子周末的“必修課”。在幾個月的“朝夕相處”中,孩子們也逐漸從陌生人變成了親密的小夥伴兒。

李洵菲告訴記者,自己和小夥伴們還經常一起玩撲克,“我們會玩‘拖拉機’(撲克遊戲)。”

冬奧會開幕式小護旗手揭秘“9秒展開超大國旗”背後

小護旗手李洵菲表示訓練中整齊地行少先隊隊禮不簡單。圖/新京報攝影記者 王飛

作為12人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易淩帆在日常中十分照顧弟弟妹妹們。“平時我們都一起玩兒,但是他們做得不對的時候,我也會糾正他們。”易淩帆口中的“不對”指的是有的小朋友飯前會“偷懶不洗手”。

“有時候其他小夥伴兒訓練結束之後到家裡來玩,孩子們一起煮友善面吃,再來個枕頭大戰,然後再回家休息。”雙胞胎媽媽表示,經過這段時間,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最後離開隔離酒店要分開的時候,大家都抱在一起,有的孩子還在哭,舍不得走。”

在葉女士看來,這段經曆在易淩帆的人生中是非常難忘和難得的,“她從小就喜歡舞蹈,一直希望在學舞蹈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我們也會全力支援她。”

“以前他倆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第一天送到鳥巢我都擔心,因為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一整天離開過我的視線。”但雙胞胎媽媽發現,自己的顧慮完全沒有必要,“孩子适應得很好,小夥伴兒、整個團隊也非常溫暖有愛。”

經過這次考驗,雙胞胎媽媽發現孩子們成熟了、長大了,也變得更獨立了,“看見他們站在鳥巢的舞台上,代表中國兒童站在這個舞台上展示新一代的風采,作為媽媽特别驕傲。”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賈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