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作者:華夏人文曆史

導讀:茶葉在曆史上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多少國家和人民卷入了有關茶葉的貿易與争端!1773年12月16日,英屬北美殖民地發生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是一場由波士頓“自由之子”所上司的政治示威事件。示威者們喬裝成印第安人的模樣潛入商船,将英國東印度公司運來的一整船茶葉傾入波士頓灣,以此反抗英國國會于1773年頒布的《茶稅法》。1775年,殖民地人民與英國政府之間的沖突激化,最終釀成了美國獨立戰争的爆發。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美國獨立戰争的導火索

何為“中國語”障礙

1757 年以後,清朝的對外貿易正式限定為廣州一港。雖然廣州之外仍有多個港口在進行民間貿易,但廣州才是面向外國的唯一“正式的”視窗。那麼,現實中廣州的貿易是如何營運的呢?

據瑞典曆史學家麗莎·赫爾曼所說,中國政府在廣州僅安排了4 名翻譯。是以,随着與廣州貿易的增加,官員們别無選擇,隻能另外雇傭助手。比如,英國商人查爾斯·弗雷德裡克·諾布爾說:“因為幾乎沒有會說外語的中國商人,我們雇傭了會說英語或者葡萄牙語的人。是以,對法國人、荷蘭人、丹麥人來說,須要會說以上兩種語言的任何一種。”

商人将了解的事情傳達給官員,海關官員記錄所有貨物的價格和數量。最終,中國官員因為掌握了源源不斷的資訊而處于有利地位。此外,為了讓中國政府獲利,翻譯甚至故意進行錯誤翻譯。對歐洲人來說,中國語是非常難的語言,是以很多歐洲商人認為要是中國人會說歐洲的語言就最好不過了。

是以,為了避開中國官員的幹涉,中國商人和歐洲商人為了盡可能不使用翻譯而創造了一種共通的語言。這是混合了中國語、馬來語、葡萄牙語和英語的人工語言。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萬邦奇貨雲集 廣州十三行盛況

由此可見,在商業活動之中,中國政府和中國商人的利益并不一緻。這種鑽國家制度空子的經商行為在18 世紀中葉也仍然存在。

在被清政府限定為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之前,廣州就已經開始向歐洲出口茶葉了。但是,歐洲隻有英國大量消費茶葉,雖說俄羅斯也是飲茶的國家,但其消費量在18 世紀似乎并不多。

英國和中國的貿易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所壟斷。是以,從理論上講,廣州出口到英國的茶葉應該幾乎都是用英國船進行運輸,但實際上也有其他國家的船隻參與運輸。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此,我們将研究跨越國境的國際貿易商人的部分活動。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國家與商人合謀的怪胎:英國東印度公司

“小國”瑞典發揮的巨大作用

在英國和荷蘭以外,還有名為“東印度公司”的公司,它們不像英國、荷蘭的公司那樣擁有強大的軍隊。至于瑞典東印度公司,其規模要小得多。

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名稱,在瑞典當地可謂是鮮為人知。至于這個公司的貢獻就更是無人知曉了。但是,對于英國來說該公司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的歐洲商業史研究中,小國發揮的作用成為關注的重點。對大國來說即使是很難獲利的貿易,對小國來說也可能是巨大的利潤。許多小國在當時保持中立政策,并大力發展海運事業。瑞典就是這類國家的代表。

瑞典東印度公司于1731 年得到特許證而成立,于1813 年解散。其根據地在瑞典西海岸的哥德堡。在該公司活躍的80 多年中,進行了132 次前往亞洲的航行。前往廣州的有124 次,同時前往廣州和印度的有5 次,隻前往印度的有3 次。特許證授予該公司與好望角以東所有地區的貿易壟斷權,但現實中這意味着瑞典東印度公司與廣州的貿易。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明代茶馬貿易

而且,瑞典出口到中國的貨物極少,可以說幾乎就是專注于從中國的進口事業。進口的貨物大部分是茶葉。在瑞典東印度公司的進口額中,茶葉的比例在1770 年占69%,1780 年則達到了80%。

盡管該公司在廣州有駐外商館,但是它沒有海外領土和殖民地,員勞工數保持在250 —300 人的程度。該公司将從廣州進口的茶葉在哥德堡進行拍賣。是以,絕不能将瑞典東印度公司視為擁有特權的商業公司,因為拍賣是誰都可以參加的自由經濟活動。

瑞典東印度公司和奧斯坦德公司有着很密切的關系,盡管後者隻在1723 —1727 年之間短暫存在。正如其名,奧斯坦德公司是以奧斯坦德為根據地的、奧屬尼德蘭的貿易公司。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很多員工原來都是在該公司從事貿易活動。

需要記住的是,瑞典人是喝咖啡而不是喝茶。是以,大部分茶葉都被再次出口。通常,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再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20%— 30%。這些茶葉首先出口到了荷蘭與奧屬尼德蘭,這是由于前奧斯坦德公司的緣故。在那裡,茶葉被運往德國内地、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地中海地區,然後再運輸到英國。英國是歐洲最大的茶葉消費國。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瑞典哥德堡号:滿載廣州貨沉在家門口

由此可見,茶葉并不是直接從哥德堡出口到英國,而是先運到荷蘭與奧屬尼德蘭,然後再出口到英國。為什麼要采取這樣繞圈子的做法呢?這是為了走私茶葉。在瑞典,茶葉是低檔物品,如果是走私的話價格會更低,即使是低收入階層也能買得起。

當時英國的茶葉市場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因為關稅高昂,茶葉在英國國内成了價格昂貴的商品。是以人們開始尋求價格便宜的走私品。據推算,在1745 —1746 年間,英國人為了走私茶葉而支付的金額每年大約為80 萬英鎊。僅此一項就可以進口約1500 噸茶葉,這恰好是斯堪的納維亞的茶葉進口量。但是,1784 年《皮特減稅法》将茶葉的稅率從110%削減到了12.5%。是以,英國東印度公司将進口茶葉的價格下調。

至少在那之前,瑞典東印度公司等向荷蘭與奧屬尼德蘭出口的茶葉,恐怕早已被帶入英國,成為低收入階層的飲品。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18世紀倫敦的茶館

法國東印度公司的走私

18 世紀的法國在與英國競争大西洋貿易中擴大了貿易量。在某些情況下,法國貿易增長率比英國還要高,但是在亞洲此時尚無能力進行大的活動。

與英國、荷蘭一樣,法國也于1604 年創設了東印度公司,1664 年将該公司轉變為國營公司,1719 年改名為印度公司,同東、西印度進行貿易。但在1731 年,因為非洲和路易斯安那的路線被切斷,其再次專注于東印度貿易。之後,該公司于1795 年被清算(破産)。

法國東印度公司在茶葉進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瑞典東印度公司一樣,該公司将進口的茶葉走私到英國。法國東印度貿易的根據地是布列塔尼地區的洛裡昂。在17 世紀末,布列塔尼的人口約為200 萬,占法國總人口的10%。港口城市聖·馬洛向西班牙供給紡織品,并将法國的産品運送到西班牙。聖·馬洛是與世界進行往來的城市,大陶芬号于1713 年從這裡出發,繞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将紡織品(亞麻布)運抵秘魯,之後用美洲白銀購入中國商品,再傳回法國。

原本美洲出産的白銀,卻成了在中國購買産品的貨币。但在18 世紀,紡織品、貴金屬、奢侈品也作為貨币使用,是以美洲白銀的使用頻率有所降低。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中國古代傳統制茶貿易場景

法國的主要商品是咖啡和茶葉,茶葉的進口量從17世紀末的10 萬磅(重量)急劇增加到18 世紀下半葉的近200 萬磅。此外,香料、胡椒和棉花也是十分重要的商品。

在此應該關注的是茶葉的進口。與瑞典一樣,法國也是咖啡消費國,而并不是茶葉消費國。是以,極可能是将這些茶葉走私到了歐洲最大的茶葉消費國英國。根據德爾米尼一項有關法國茶葉進口的研究,在1749 —1764 年間,法國從廣州進口茶葉的總額年平均達到了1192 萬5288 裡弗,在1766 —1775 年茶葉的年平均進口額達到了1288萬5739 裡弗。其中,布列塔尼所占的比例分别為42.7%和50.2%。在這個時代,布列塔尼占法國茶葉進口總量的82.5%,其中大多數都出口到布列塔尼的南特市。18 世紀的南特不僅以奴隸貿易城市而聞名,其從廣州進口的茶葉也十分重要。甚至,作為法國東印度公司的進口物品,有時茶葉比咖啡還多。

布列塔尼進口的茶葉主要被運送到了英國和荷蘭。對英國的運輸可能大部分都是走私。目前尚不清楚從荷蘭再運送到哪裡,但可能有部分再出口到了英國。因為布列塔尼的茶葉較為高檔,可能英國的富裕階層才能飲用。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日本茶道

若無茶葉走私,茶就不會在英國普及

如果按人均計算的話,英國可能是18 世紀世界上最主要的茶葉消費國。但是,茶葉不一定都是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口的。

英國、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沿岸的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本就是基于許多英國人開始喝茶這一事實。在1784 年實行減稅法之前,走私的茶葉數量據說有400 萬—600 萬磅,也有研究者認為是750 萬磅。17 世紀中葉,茶葉走私已經成了普遍現象。

對于歐洲人來說,茶葉是重要的走私品。例如,茶葉從廣州出口到漢堡,但這個城市的腹地是易北河流域,甚至是波羅的海地區,是以,不太可能将茶葉出口到那裡。漢堡被稱為“小倫敦”,因為漢堡與倫敦有着密切聯系,是以茶葉可能從漢堡走私到了倫敦。

正是英國對茶葉征收高額關稅才導緻了走私。在1784年減稅法實施以前,對茶葉的稅率幾乎不低于80%,甚至超過100%也并不稀奇。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驸馬歐陽倫因走私茶葉被朱元璋處死

減稅法減少了走私的誘惑。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銷售額,1783 年是586 萬英鎊,1785 年約1508 萬英鎊,數量大大增加了。這大概是走私量大幅下降的緣故吧。

但是,在減稅法之前,向英國走私茶葉的最大國家可能是法國,其次是瑞典。法國走私的是高檔茶葉,瑞典走私的是低檔茶葉,兩國共同推動英國成為世界人均最高的茶葉消費國。

在日本,川北稔把東印度的茶葉和西印度的砂糖放在一個茶杯裡,以此說明世界已經一體化。同時,它也說明了大英帝國的擴張。但和砂糖不同的是,紅茶并不一定都是由英國船從東印度和中國合法進口的。如果沒有走私的茶葉,英國人可能不會對茶如此癡迷。從廣州到歐洲大陸再到英國,開辟了一條走私的道路。

茶葉并不是一件小玩意兒,英國人不想因為酷愛喝茶而埋葬了大英帝國

繼續閱讀